总序
刘绪源
1987年,从大阪儿童文学馆寄来的馆刊中,我第一次读到“格林文学奖”的消息,从而知道这是个国际儿童文学的理论奖,第一届获奖者是德国教授克劳斯·多德勒。当时,我的理论专著《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才出版不久,对于在这一领域作理论探索的荒芜感和艰巨感,已有所悟。看到有这方面的国际奖,心中不由一热,这就像哈利·波特听说有一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知道那里有许多像他一样的人时,内心涌起的温暖。后来我还曾向中由美子女士了解格林奖的情况,她告诉我,此奖有“终身成就奖”性质,评人而不评作品;这年刚开始评,以后每两年评一人。我听后,深以为然,正因如此更可鼓励终身致力儿童文学理论的研究者,而这样的研究者,全世界都是稀缺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到2011年,报上忽然登出中国的蒋风先生荣获第十三届国际格林奖的消息,着实令人兴奋!蒋风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曾任校长),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儿童文学硕士点的创办者,长期从事儿童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主编过多种中国儿童文学史。如今国内许多高校儿童文学专业的骨干教授,如吴其南、王泉根、方卫平、周晓波、汤素兰等,儿童文学出版界的骨干编辑,如韩进、杨佃青、王宜清、梁燕、冯臻等,都是从浙江师大儿童文学专业的氛围中走出来的。作为教育家的蒋风,可说已是桃李满天下。但我以为,除了教育和著述,蒋风先生最突出的才干,还在组织工作上。他领导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所期间,在人员配置上很见匠心。他自己长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研究,他招来的黄云生和韦苇两位教师,一个主攻低幼文学研究,一个主攻外国儿童文学史,两人又颇具儿童文学之外的文学与文化素养,这样整个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就有了很大的覆盖性和完整性。毕业留校的方卫平长于理论研究,在读研时就显现了理论家的潜质。这四位教授之间,又自然呈现出一种梯队的态势。这种地方,看得出蒋风先生是既有气魄,又有远见的。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中难得的帅才,诚所谓众将易得,一帅难求。但他又不是那种官派的“帅”,不是占据了什么有权的位置,他的校长也就做了一任(1984—1988),以后就继续做他的教授。他是以自己的努力,尽自己的可能,让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得以更好地发展,是凭他的眼光、气派和踏实有为的工作,一点一点地推动了全局。他的许多工作其实是看不见的,国际奖的评委则更不容易看见(评委们的关注重点往往还是专著),然而他被评上了,这既让人惊讶也让人欣喜——因为他确是中国最具终身成就奖资格的人。
又好几年过去了,2017年,传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际格林奖儿童文学理论书系”的大好消息。这套书将陆续推出历届获奖者的一些代表作品,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非常有益。当然,儿童文学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无论谁的研究,无论从哪个角度、何种方法深入,都只能丰富我们对它的理解,而不可能穷尽之。这次出版的几种专著,有法国的让·佩罗的《游戏·儿童·书》,瑞典的约特·克林贝耶的《奇异的儿童文学世界》,俄罗斯的玛丽亚·尼古拉杰娃的《绘本的力量》,英国的雷诺兹的《儿童文学研究必备手册》和彼得·亨特的《批评、理论与儿童文学》,此外就是蒋风先生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学史》,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各不相同,可谓丰富之至,让我们面临了一场理论的盛筵。我试读了其中的《奇异的儿童文学世界》,这是对幻想文学(书中称为“奇幻文学”)的专题研究,作者用分类的方法,从故事与人物的奇幻特征上进行把握,将英语国家及少量瑞典和德国的幻想文学分成近十个类别,然后再作总体分析。作者的分类十分细致,描述也极生动具体,这让人想起普罗普对民间童话进行分类并总结出三十一个“功能”的著名研究,这里委实存在学术方法和学术精神的传承。但此书在讨论奇幻文学与不同年龄的小读者的关系时就略显粗疏,对低年龄儿童的幻想渴求未作特别关注。可见不同角度的研究虽各有长处,却也难免其短。同样,这二十多年来对儿童文学界影响最大的理论著述莫过于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但这本天才著作的缺陷现也已人人皆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学术需要交流,它是在交流、切磋中推进的,越是有成就的学术有时越容易被发现毛病(发现毛病并不意味其学术生命的终结,有时恰恰更体现它的价值),没有哪本专著能穷尽学术。这也使我们明白,设立格林奖也好,出版格林奖书系也好,其真正的意义,就在推进交流和切磋,让学术在交流中前进。
知堂在《有岛武郎》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其实在人世的大沙漠上,什么都会遇见,我们只望见远远近近几个同行者,才略免掉寂寞与空虚罢了。”这话比之于格林奖,十分贴切。儿童文学研究者因为有这个奖项,能不时看见新的成果和新的楷模,这对研究者心理是极好的慰藉,同时也是极好的鞭策。在其另一名文《结缘豆》中,他又说:“人是喜群的,但他往往在人群中感到不可堪的寂寞……我们的确彼此太缺少缘分,假如可能实有多结之必要……”这又使我想起一件必须说的事:蒋风先生在得到格林奖的奖金后,首先想到的还是推进中国的理论研究。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终于在2014年设立了“蒋风儿童文学理论贡献奖”。这个奖也是每两年评一人,他的奖金就成为本金之一。而我因同行错爱,居然成了这个“理论贡献奖”的首屇得主,心中真是感愧交集。蒋风先生所做的,不正是“撒豆”的事吗?他将国际奖和中国奖联结起来,在同行间广结善缘。这又一次体现了他民间“帅才”的功力,我想这缘分定能传之久远吧。
定稿于2017年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