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间故事

三、民间故事

(一)幻想故事

找幸福

早先,有一家,三口人,姓谭。老两口为人厚道,有个儿子叫谭福,跟他爹一样,人老实,能干活儿。可是,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一年比一年穷。

一天,儿子对他爹说:“咱们这么狠命干活儿,咋还越过越穷呢?听说南海有个明事神仙,我想去问问,看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怎样才能找到幸福。”他爹说:“行,明天就去吧,路上可要多加小心哪!”

第二天,谭福拜别了爹妈,出了家门,直奔正南走去。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走到九十九天头儿上,傍黑时,面前现出一个大套院,门口坐着一个员外模样的老头儿。谭福上前施礼,说要借宿。老头儿答应了,把他领到屋里,款待酒饭。老头儿问他干啥去,他说要到南海问神仙,怎样才能不受穷。员外说:“我有个女儿,两年前,冷不丁地就不会说话了,你替我问问神仙,咋样才能治好。”谭福说:“放心吧,我一定替你老人家问个明白。”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谭福又上路了。又走到九十九天头上,他渴了,到一户人家去找水喝。这家老头儿问他干啥去,他又说了一遍。老头儿说:“我这房前屋后有几棵梨树,你说怪不怪,房前的开花不结果,屋后的结果不开花。你见到明事神仙替我问问,咋样才能让它开花又结果呢?”谭福说:“放心吧,我一定替你老人家问个明白。”

喝足了水,他又往前走,又走了九十九天,眼前出现一片大海。旱路好走,这大海可咋过呀!没招儿,就在海边儿上转悠。正在发愁,就见一条扁担长的大鲤鱼向他游来。谭福自言自语地说:“这条大鲤鱼要是能把我驮过大海,该有多好呀!”没想到大鲤鱼说话了:“你到海那边干啥去呀?”谭福又说了一遍。大鲤鱼说:“我们鲤鱼年年跳龙门,比我大的、比我小的都能跳过去,就我,怎么也跳不过去。你替我问问,咋样才能跳过龙门去。”谭福说:“放心吧,我一定替你问个明白。”说话之间,大鲤鱼让他趴在背上,把他驮到南岸。

上岸之后,走了两袋烟的工夫,在一个山坡上,看见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人,坐那儿闭目养神。谭福走上前去,深施一礼问道:“老爷爷,我是来找明事神仙的,您能告诉我吗?”老人睁眼看了看说:“你是来问事的吧?”谭福心想,这八成就是明事神仙吧,不然他怎么能知道我是来问事的呢?想到这里就回答说:“老神仙,我是来问事的。”老神仙说:“那你就问吧!”谭福说:“有个员外,他的女儿两年前好模好样儿地就不会说话了。请问老神仙,有啥法子能让她说话呢?”“只要见到她的丈夫就会说话了。”谭福又问:“有一家房前的梨树开花不结果,房后的结果不开花。请问老神仙,咋样才能让它又开花又结果呢?”“你回去告诉他,房前的梨树,根扎到银子上了,把银子挖出来就结果了;房后的梨树根扎在金子上了,挖出金子来也就开花了。”谭福又问:“有一条大鲤鱼,总也跳不过龙门去,请问老神仙,这是咋回事呀?”“大鲤鱼的头盖里长颗宝珠,给你这把斧子,把它的头盖撬开,取出宝珠,它就能跳过龙门了。”别人的事情都问了,刚想问他自己的事,老神仙不见了。

谭福只好拿着老神仙给的那把斧子往回走了。不多时,来到了海边儿。大鲤鱼正在那儿等着他呢,一看谭福回来了,就问:“我的事问了吗?”谭福说:“问了,等到了北岸我就告诉你。”到了北岸,谭福把明事神仙的话说了一遍,又照神仙说的那样,取出了大鲤鱼头上的宝珠。大鲤鱼朝他点了点头,就游进了大海。谭福把宝珠往怀里一揣,迈步就往回走。你说怪不怪,脚下就像生了风似的,走起道来飞快。不到一天,就来到种果树那个老头儿的家门口。一见老头儿的面,他就把明事神仙的话学说了一遍。老头儿照样做了,果然从梨树下面挖出了金子和银子,梨树也就立刻开花、结果了。老头儿高兴地对谭福说:“这些金子和银子都该归你,我的梨树开花、结果多亏你呀!”谭福推辞不过,带上了金子、银子。又走了一天,来到了那个员外家,他把明事神仙的话向员外学说一遍。这时,员外的女儿从西屋走出来问他爹:“爹,你领的那个人是谁呀?”老员外一听女儿会说话了,可乐坏了,心想,明事神仙说,女儿见到她丈夫就会说话了,这么说这个年轻人就一定是我的姑爷了。员外就把女儿许配给谭福,当天成了亲。

过了几天,谭福想念自己的爹妈,张罗要回家。老丈人给备了一挂车,让姑爷赶车,拉着姑娘和金银珠宝,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来到家门口,两个老人一见儿子回来了,赶着大马车,还带回个漂亮媳妇,乐得不得了,请来老亲少友、东邻西舍,喝顿喜酒,热闹一番。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达架的故事

森林里有个会放蛊的巫婆,因为心肠狠毒,人们都说她肚子里有毛。生下一个女儿,一出世就是麻脸,据说就是那巫婆肚里的毛刺的。

会放蛊的巫婆非常爱这个麻脸的女孩,因为爱她,所以对长得漂亮的女孩就特别憎恨。凡是听到哪里有长得漂亮的姑娘,会放蛊的巫婆总想千方百计去害她。

靠近森林边的板寨,有一家三口人,父亲、母亲和女儿,生活过得很好,那个姑娘长得非常漂亮。会放蛊的巫婆决心要整治这个漂亮的姑娘。

有一天,会放蛊的巫婆装扮成一个讨饭的来讨饭,漂亮的女儿和妈妈对穷苦人非常同情,不但给她饭吃,还把她收留在家。

会放蛊的巫婆趁着和那漂亮姑娘的母亲上山砍柴的机会,便念起咒来,“啪”的一声,用手拍在她的背上,她回头一望,刹时便变成了一头牛。

会放蛊的巫婆把牛赶回家说:漂亮姑娘的母亲给这头牛用角抵住,掉下山谷去了,所以把这头牛带回来顶罪。姑娘听了大哭起来。父亲听了非要把这头牛杀死报仇。

会放蛊的巫婆说:“杀死就便宜它了。反正我们没有牛,就用它来犁田耙地,折磨它一下也解心里的恨呀!”

姑娘哭着要母亲。巫婆说:“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母亲了。”

父亲娶了这个会放蛊的巫婆以后,巫婆就千方百计折磨那姑娘,常常不给她饭吃。有天她父亲刚从田里回来,会放蛊的巫婆做着汤圆,便叫姑娘过来吃,却不给她碗。当她伸手去接那滚烫的汤圆时,哪里接得住!汤圆掉到竹楼下面去了。那会放蛊的巫婆随即高声叫骂:“吃饱了就不该糟蹋粮食,把好好的汤圆丢到下面粪堆里去,难道你不知道,这粮食是你爸爸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吗?”

姑娘的父亲听到了,不由分说,拉起竹鞭就打。会放蛊的巫婆这时又来装好人,把她隔开。

有次家里做蕉叶馍,会放蛊的巫婆一个也不给姑娘吃,只是把剥下的蕉叶丢下来给她。姑娘只好在这些蕉叶上用舌头舔吃。后来,会放蛊的巫婆叫她把蕉叶馍送到田头上去给父亲,告诉她:“要是偷吃的话,回来一定要剥皮抽筋。”姑娘颤颤抖抖接了蕉叶馍,胆战心惊地到田头去。

在田头上,她父亲问吃了没有?姑娘说吃了七张叶。父亲说:“你为什么这样大食呀?”姑娘没有回答,只是眼睁睁看着父亲吃馍。等到她父亲将蕉叶剥开丢下来时,姑娘便去接来用舌尖舔着。她父亲奇怪地问:“你不是吃了七张叶吗?怎么还来舔这蕉叶?”姑娘说:“我刚才也是这样吃了七张叶呀!”她父亲才知道这后娘搞的鬼名堂,自己冤枉了女儿,便把姑娘抱起来痛哭一场,悔不该娶了这个巫婆。

原来这会放蛊的巫婆偷偷跟在后边,刚才的事一一见到,怕她的父亲回来责问,便念起咒来,于是,姑娘的父亲又给弄死了。这姑娘便成为没爹没娘的孤儿,因此,人们都叫她达架。

父亲死后,达架就和这个后娘过活。这后娘又把那麻脸姑娘接来一起住。这麻脸姑娘是最小一个,所以叫达仑。最小的孩子,父母亲都觉宝贵,因此也叫她达贵。从此,后娘对达架更是百般虐待,每天除了叫她打柴挑水外,放牛时还要绩一斤麻,绩不了一斤麻回家就不给饭吃,所以每天放牛绩麻时达架就哭泣。

达架养的这头母牛,非常同情她的境遇,便说:“你不要哭,请你把麻皮给我吃了,到晚上收牧时,我就屙出白麻纱给你。”达架听到母牛会说话,真的把麻皮喂了母牛。傍晚时,母牛翘起尾巴,屙出来一堆又白又细的麻纱。达架赶紧捞着衣襟去接。

这天晚上回到家里,达架把麻纱交给后娘。后娘从来没见过这样又白又细的麻纱,便认为是达架偷了别人的,拉出牛鞭就打。达架只得照实说了。

后娘知道母牛吃麻皮会屙出又白又细的麻纱来,就想:母牛吃一斤麻皮可以屙出一斤又白又细的麻纱,明天我给它吃三、五斤,不是可以收回三、五斤麻纱吗?如果每天五斤,不上一年,我便可以成一个富人了。于是第二天就叫达仑去放牛,要达仑带去三斤麻皮。

达仑把母牛赶到山野,也假装绩麻,也假装哭泣。果然,母牛说话了,达仑一下子就把三斤麻皮喂了母牛。等到黄昏要赶牛回家时,母牛真的翘起尾巴来。达仑以为一定要屙出又白又细的麻纱来了,便捞起衣襟去接,谁知母牛却屙出一泡烂屎来,把达仑全身弄得又臭又脏。后娘知道了,便把母牛杀了。

母牛被杀死了。达架在屋后哭泣,突然天上飞下来一只乌鸦说起话来:

丫丫丫,架呀架!

不要哭来不要怕!

牛骨埋下芭蕉根,

将来要啥就有啥!

达架听了乌鸦的劝告,人家分肉分筋,达架什么也不要,只要一副牛骨头,拿到芭蕉根下去埋。

有一天,达架的外婆家请酒,这是青年男女聚会的机会,后娘因为达仑生得丑,嫁不出去,所以就故意不给达架去,反而专门给达仑穿好戴好,去外婆家喝酒去了。临走时告诉达架:家里有三斗芝麻和三斗绿豆混合到一起了,要达架在家好好拣选清楚,拣选得快,就可以到外婆家来找寻她们。

达架在家把那三斗芝麻和三斗绿豆拿来拣选,弄得头昏眼花,还拣选不出半小碗,就哭泣起来。这时,那只乌鸦又飞到屋檐来说:

丫丫丫!架呀架!

不用哭来不用怕!

找个簸箕扬和筛,

芝麻绿豆自分家。

达架照乌鸦告诉的方法去做,不一会儿就做完了,赶上时间到外婆家喝喜酒去了。

不久,听说圩上唱戏,好多年轻人都去赶圩看戏,达仑和后娘也去了。达架也要去,后娘说:“要去可以,你先把家里三个大水缸的水挑满,才可以去。”

后娘和达仑走了,达架找来扁担和水桶,一看,可气也喘不出了,原来水桶已被后娘砸烂,桶底裂开,桶箍松散,这怎么挑水呀!不禁又哭泣起来。

这时,那只乌鸦又飞到达架面前说:

丫丫丫!架呀架!

不要哭来不要怕!

先把桶箍紧一紧,

乱麻塞漏再糊泥巴!

达架依照乌鸦指点的去做,不一会儿就把桶底整好,挑起水来,一滴不漏,不久,三个大水缸,个个满水,赶得上到圩上去看戏。

一年一度的歌节到啦!村上的青年男女都准备新衣服、新头巾,有的还准备好各种首饰,盼望参加歌圩。但是,后娘不愿达架去参加歌圩,不但布没给一尺,丝线也不给一根。别的姑娘是新衣裳、新头巾,达架却穿着破烂的衣裳。达仑不但有新衣裳、花头巾,还有金钗银镯,达架却什么也没有。

后娘带着达仑去赶歌圩,对达架说:“你在家看家,也不要你做什么活路了,织机在那里,你织出布就做新衣裳,有新衣裳、新头巾,加上金银首饰,你就赶歌圩去吧!”

麻纱是达架绩,新布是达架织,可是后娘全都拿去装扮达仑了,达架穿得像叫化子一样破烂,怎么见得人呀!达架想着,不禁又哭泣起来。

这时,那只乌鸦又出现了。

丫丫丫!架呀架!

不要哭来不要怕!

耳环挂在猫上,

衣裳藏在芭蕉下,

还有一对金箍鞋,

拆开蕉蕾就见它!

达架停止了哭泣,她走到猫蔸那里去看,满丛猫筋蔸都挂着金耳环,达架随便选了一双挂到耳坠上。然后到埋牛骨的芭蕉树蔸那里,用锄头一挖,见一个蕉叶卷着的包包,打开来一看,啊!就像那嫩绿蕉叶一样的绿绸子,已制好了一套崭新的衣裳,于是达架就把新衣裳穿了起来。达架又向挂在芭蕉树上的蕉蕾望望,把蕉蕾像剥笋壳一样掰开,哈哈!真的有一双闪闪发光的金子箍的新鞋子。达架小心地洗好脚,将鞋子套上,不大不小,不松不紧,刚好合脚。达架便高高兴兴地赶歌圩去了。

达架因为出门晚了,怕歌圩散场,所以匆匆赶路。过桥时,那桥下的水绿幽幽的可照出人影来。达架想照一下影子,看看自己穿戴如何,便到桥边站住了。一看,自己也愣了,原来水里的人影,竟像仙女一样漂亮。达架心花怒放了。

达架正在高兴,听到后面有马蹄声,又听到人们嚷嚷说:“洞主的公子少爷骑马来赶歌圩了!”达架感到自己还是个姑娘,应该躲避一下,心一急,打了一个趔趄,脚一滑,“哎哟”一声,一只金鞋掉下水去了。自己想跳下水去,又觉得水太深,想找一条竹篙来捞,后面的马蹄声却越来越近了。达架心想:算了吧,反正这鞋子也不是自己的,还是赶歌圩要紧。便急匆匆跑去赶歌圩了。

后面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正是洞主的公子少爷来赶歌圩。谁知那马刚一踏上桥头,就鸣啸起来不扬蹄了。少爷用马鞭打了三下,那马还是不走,便叫随从看看桥下发竟有什么东西。随从们向桥下一望,大家都惊愕起来。少爷说:“桥下有什么东西?”随从说:“有一个金光闪闪的东西在河底发亮。”少爷就叫随从下河去打捞上来。捞上来一看,却是一只金光闪闪的鞋子。

少爷说:“不知哪家姑娘丢了这鞋子,一定很伤心的,如果有父母的话,找不回这只鞋,怕要挨打杀啊!我们把它拣起来,拿到歌圩去找人来认领吧!”

这位少爷是洞里的英雄,也是俊美的青年,他来赶歌圩也给歌圩带来热闹。但他今天赶歌圩却不找人对歌,而是叫他的随从拿一根竹竿,把那只闪闪发光的金鞋吊在竹竿上,叫喊着:“少爷今天拣到一只金鞋,是哪个姑娘丢掉的,请来认领。”

这件事像油锅里洒下一把盐一样,炸开了。少爷拣得一只金鞋?多新奇的鞋子!又是金子做的,没见过。大家都往少爷这个地方围拢来,都想看一看金子做的鞋子是怎么样的?一下子把少爷站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贪心人想要那只金鞋,也去认领,少爷叫他们试过,但去试的人,不是脚长了,就是脚短了。

后娘见到那只闪闪发光的金鞋子,眼也红起来。心想:如果拿到这只鞋子,可值多少钱呀!这半辈子可吃不完啦!便叫达仑去试。达仑把脚伸进鞋子,觉得鞋子松松宽宽。少爷说:“不是你的请不要来试啦!”达仑脸红地走开了。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姑娘来,这姑娘像天仙一样,穿着像嫩蕉叶一样的绸纺上衣,她的裙子像溪流一样飘动,轻悠悠像就要走飞的样子,走到少爷跟前。

少爷望一望这漂亮的姑娘,说:“姑娘,不是你的鞋不要试,免得不合脚别人说你贪心,你不会脸红吗?”

姑娘说:“是我的马我才骑,是我的鞋我才穿!”

少爷说:“我这里只有一只鞋,如果是你的,应该还有一只!”

姑娘说:“鸳鸯鸟一个活不成,鞋子一只穿不了,正因为我丢掉了一只鞋,那一只我收在怀里。”姑娘说完,便从怀里拿出那另一只鞋来,这一只鞋也发出闪闪的金光,众人都欢呼起来。

有人问:“这姑娘是谁家的呀?”大家瞧瞧,认不出。我们洞里没有这样的美人呀!莫不是仙女下凡吧!

还是达仑眼尖,一看就看出是达架来,便扯后娘衣角:“妈,那是达架姐姐!”

后娘发火说:“你眼花啦!达架在家穿得破破烂烂,连叫化子都不如,哪来的绸纺衣裙?还有金鞋子穿!”

达仑又仔细看看,见达架耳下有颗小痣,便说:“妈!是达架姐姐!”说着,便跑过去把那漂亮的姑娘拥抱起来,姐姐长,姐姐短,甜亲亲地叫着。

后娘气不过,过去就扬起巴掌要打达架,被少爷看见用手隔开了,问她:“为什么在大庭广众间要打人?”后娘说:“这丫头偷家里的东西出来,所以要打她。”接着便胡编一通说什么衣服、裙子是达仑的,金鞋子是达仑的,如何趁她们母女不在家就偷出来。

少爷问:“既然两人是姐妹,为什么妹妹有这样漂亮的衣饰,姐姐却没有呢?”

后娘说:“她是孤女,父母早死了,谁帮她置这些东西呢?”

后娘这么一说,旁边听的人便唱起歌来挖苦她:

罗望子,九层皮,

后娘肚子十层皮。

“哗啦”一声,众人笑开了,后娘也不好受,脸红起来。

少爷对达架说:“请姑娘把两只鞋都穿起来给大家看看吧!”

达架把两只鞋一齐穿上,大家觉得这双鞋对她这对脚来说,既不长,又不短;既不紧,又不松。走起路来,就像一对鲤鱼游在水里一样,轻飘飘的。

少爷问后娘:“你的女儿刚才试鞋时,穿下去就像老鼠尾巴掉进米缸,宽宽松松;可人家穿下去,松紧合适,你还有什么话讲?”

后娘还要强辩,说:“这丫头脚大,把这对鞋撑大了!”

少爷说:“好,我看你的脚比她大,你来撑撑看,撑合了你的脚,算是你的。”

后娘真的拿鞋来试,谁知那脚太大,刚把脚放进鞋套,就像被铁钳钳住一样。但她仍不死心,用力把后脚跟撑进去,结果剥了一层皮,血流不止。

少爷说:“死了你那颗贪心吧!”

大家都称赞少爷今天断这件案公正合理。只有后娘和达仑灰溜溜地离开歌圩回家了。

少爷知道达架是个孤儿,回去一定挨后娘打骂,所以非常同情她的境遇。达架觉得少爷英俊正直,两人相互爱恋,不久就结婚了。

他们结婚一年以后,生下一个孩子。少爷叫达架回后娘家去探亲,达架不愿回去。

孩子长到一岁,少爷还是叫达架回后娘家探亲,达架还是不愿意。

少爷说:“富贵人也要认穷亲戚,不然人家将来会说你嫌贫爱富。”

达架想想也是,就决定回后娘家探亲。

达架回到后娘家。后娘和达仑非常热情接待。吃过饭以后,后娘就说:“你们姐妹离别三年,不知变化多少了,大家一起到后面那潭水里去照影子,看看比比吧!”

达架心直,真的和达仑一起去了。两人肩并肩一同站在深潭边,达架刚低头想望望潭水里的影子,不提防后娘在后面一推,就把达架推下深潭去了。

后娘把达仑拉回家,把达架带回的衣裙给她换,就装扮成达架回少爷家了。

后娘说:“胆要大,心要狠,做了少爷的夫人,就可享福一辈子了。”

达仑晚上回到少爷家,少爷看不清楚,但觉得这女人说话有点粗哑,便问:“为什么回娘家探亲几天,说话就粗哑起来?”达仑说:“妈妈待我好,每天都用油煎东西给我吃,吃多了把嗓子也给搞坏了。”

孩子抱着妈妈,便问:“妈,你没回外婆家时脸皮白嫩嫩,去了外婆家,怎么有好多麻斑?”

达仑说:“我回去帮外婆炼油,不小心落下一抓盐,油炸开起来,脸烫伤了。”

少爷总觉得这达架回娘家探亲一次,回来判若两人,但又不好造次细问。这天,他闷悠悠在后园玩,一只乌鸦飞过来叫着:

丫丫丫,

漂亮的老婆换来雀斑麻!

这位少爷一听就觉得不是味,便说:“你如果真是我老婆的魂魄变的,请飞进我的袖筒来。”说完,就张开袖筒等待。这只乌鸦就朝少爷的袖筒飞来。

少爷把乌鸦带回家,放在鸟笼里喂养着。

少爷见家里这位假媳妇懒洋洋地,便说:“你回娘家前织的那幅壮锦没有织完,应该把它织完!”达仑不会织锦,但也不得不摆弄几下。

那只乌鸦突然飞出笼来,飞到织锦机前把织锦的纬线抓乱了。达仑赶着乌鸦,乌鸦飞到窗前骂起来:

丫丫丫,达仑害达架!

谋夺丈夫占人子,

将来一定挨刀杀,

破开你胸膛,

心肝肚毛一定黑麻麻!

达仑不听尤可,一听揭了自己的阴私,就拿着织梭,对准乌鸦的头飞过去,把乌鸦打死了。达仑打死乌鸦还不解心头之恨,又把乌鸦的毛拔光,剖开肚脏,用刀来剁,放下锅去煮。谁知水一开,响起劈劈剥剥的声音,这声音,仿佛也在骂她:

劈劈剥,劈劈剥,

达仑是个狠心婆,

谋死人命要偿命,

将来一定下油锅。

达仑听了非常恼火,便把锅端起来,把乌鸦汤水全在窗口倒出去。

不久,倒泼乌鸦汤水的地方长起一丛翠竹,这丛翠竹迎风起舞,婀娜多姿,特别是能遮荫,大热天人在下面一站,便感到非常凉爽。少爷每天都愿意到这丛翠竹下来休息。

达仑也喜欢到这里来歇息。但是,她一来,翠竹老是摇晃,伸出它的枝钩,不时勾住达仑的头发。达仑大怒,就把翠竹丛全部砍光,还放了一把火烧掉了。

有个老太婆,想找个竹筒来吹火,便在烧焦了的竹子里选,选出一节竹筒拿回去做吹火筒。

这个老太婆每天出外劳动,一回来见桌子上都摆着饭菜,谁帮她把饭菜弄好了呢?她非常奇怪。有一天,她假装出工,在房子里躲起来。不久,便见一个姑娘从吹火筒里钻出来,帮她烧火做饭。老太婆一高兴,就跳出来把姑娘拉住说:“我没有儿女,你就做我的女儿吧!”这竹筒姑娘就答应下来。

那天少爷家过节,达仑也杀了鸡,吃饭的时候,小孩正拿着鸡腿要吃,突然有一只猫向鸡腿猛扑过来,把鸡腿抢去了,弄得孩子大哭起来,立刻跑出去赶猫。少爷见孩子哭了,心也疼起来,跟着去赶猫。只见那猫向老太婆家跑去,父子俩也向老太婆家追去。把门一推,大吃一惊。原来看见达架在老太婆家中。小孩“哗啦”一声扑过去,大哭起来。少爷也过去搀扶妻子,落下眼泪。

大家叙说了一番失散的痛苦,又商量了一下,便一起回家。达架回到家,达仑就不好意思了。小孩有了亲妈妈,谁还去要假妈妈呢?丈夫找到了亲妻子,谁还去怜惜调包的。达仑只好一个人孤独地躲在房里,不敢出来见人。

有天达架进房间来,达仑看看她好像没有什么生气的样子。便假惺惺亲亲热热地说:“姐姐呀姐姐,你一掉下深潭去后,我就丧魂失魄一样,又怕姐夫到娘家要人,又怕外甥没有了亲娘,迫不得已来做个假妻子,你都会谅解吧?”

达架说:“难得妹妹这份好心,我算是领情了。”

达仑羡慕达架漂亮,又笑吟吟地讨好说:“姐呀姐!想不到你跌下深潭后回来比以前皮肤更白了,你是用什么办法把你的皮肤弄得又滑腻又雪白呀!”

达架说:“没有见我们平常踩碓子舂米吗?糙米越舂越白,越舂越滑腻,我掉下深潭起来后,给别人拿到舂碓去舂,才这样细白细白的哩!”

达仑以为找到了诀窍,回家要求她娘把她放到舂碓去舂,好把皮肤舂得又白又滑腻,找到一个好丈夫。她娘很疼爱达仑,她要求什么都答应,就答应了。

谁知达仑睡在舂碓上,她娘把舂尾一踩,一放脚,舂碓头猛的一落,只听“哎呀”一声,把达仑舂死了。达架的后娘见自己把亲生女儿舂死了,也就立即气绝身亡。给后人留下的教训是:害人必然害自己。

田螺姑娘

那是在很古老的时候,有一个没有父母兄妹的年轻农夫,在深山里搭了个草棚,靠开荒种地过日子。

有一年春天,金达莱开了,布谷鸟叫了,农夫扛起镢头去开荒。他一边开荒一边唱道:

今天开荒,明天下种,

到了秋后,打下粮食,

一粒粮食,一滴汗珠,

打下粮来,又给谁吃?

说来也奇,农夫刚唱完,不知是谁,也不知在什么地方,操着姑娘的嗓音和道:

打下粮食,要问谁吃,

粮食打下,你吃我吃,

你我成亲,男耕女织,

和和气气,过好日子。

农夫停下活计四下一看,连个人影儿都没有。他好生奇怪,想听听到底是谁,是在哪里唱的,就张口又唱了一遍。农夫唱完,支楞着耳朵一听,又是那个甜甜的姑娘嗓音儿,声音是从一块土坷垃底下出来的,唱的也和刚才一模一样。:

农夫赶忙来到土坷垃跟前,哈弯一看,原来唱这好听的歌儿的,竟是一个小小的田螺。农夫觉得挺稀罕的,就把田螺带回了家,扔进了大水缸里。

农夫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揉了揉眼睛,起来想做饭。他来到厨房一看,愣住了。你猜怎么着?大锅小锅都冒着热气儿,一股喷香的大米饭味儿和肉味儿直往鼻孔里钻。

农夫寻思,莫不是我还没睡醒?他又揉了揉眼睛,不是在做梦,眼前分明是真的。他上前一揭锅盖,大锅里是满满一锅大米饭,雪白;小锅里是满满一锅肉汤,喷香。这是谁做的饭菜呢?农夫往四下里看了一气,也没看见人影儿。管他呢,有饭就吃,有汤就喝吧!他盛上饭菜一尝,大米饭又暄又香;肉汤不咸不淡,既可口又鲜。他有生以来还是头一回吃这么好的饭菜呢!

吃完了饭,农夫把嘴一抹擦,自言自语地说:“要是天天都有人给我做饭就好了!”说完扛起镢头又下了地。

到了晌午,农夫回到屋里一看,嗬!饭菜都摆上桌了,一碗上尖儿的大米饭正冒着热气,三四盘芝麻末儿、辣椒面儿凉拌的山菜,香得叫人直流口水。农夫屋里屋外地又找了一遍,还是没见着人影儿。这深山老林里,连个邻居都没有,见个人都费劲,是谁会来给我做饭呢?农夫一边吃饭一边寻思,忽然想起了那个会唱歌的田螺。他心里说:别看田螺小,它能说人话就能办出人事儿来,这饭菜兴许就是它做的。是真是假我倒要瞧个真亮。

农夫主意已定,吃完晌饭,扛起镢头又下了地。这回他没等日头下山就跑回家来了。可是他没进屋,而是到后窗根儿底下眯上了。他扒着窗缝儿,两眼紧紧地盯着那口水缸。

等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那缸里咕噜噜冒起了一串水泡,忽然整个缸里豁亮起来,渐渐地从水缸里钻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穿着粉上衣,蓝裙子,漂亮得像个花蝴蝶。

只见这姑娘走出缸来,把围裙一系,把袖口一挽,捧着个田螺壳,说声出米就出米,说声出肉就出肉;米一下锅就好饭,肉一下锅就好菜,那个快当劲儿就是在闪电上也能炒出豆子来。

姑娘做好了饭菜,把厨房收拾得利利索索的,正要钻进水缸里,农夫跑上前,一把就把她给抱住了。姑娘害羞得小脸像个红萝卜。

农夫本来是个爽快人,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他张口就问:“你到底是什么人?”

姑娘捏着彩裙,羞答答地回话:“不瞒您说,我本是龙宫里的田螺姑娘,我见了您忠厚老实,特地来侍候你的。”

农夫一听,咧嘴乐了:“那你就嫁给我做媳妇吧!”

田螺姑娘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田螺姑娘一看,小草棚子歪歪扭扭的,咋做新房呀?她冲着田螺壳说了声:“出房!”顿时从平地上冒出了三间青砖青瓦的新房。

农夫和田螺姑娘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当晚就成了亲。成亲后,男耕女织,那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农夫自打娶了田螺姑娘,那脸上总没离开过笑模样,干起活儿来也格外有劲儿。可是,没过多少日子,农夫的笑脸变成了愁容。

田螺姑娘就问他:“你有啥心事不能对我说呀?”

农夫支支吾吾地对媳妇说:“我自打和你成亲后,一步也不想离开你。到了地里也想得慌,干起活儿来也没心思。”

田螺姑娘一听:“原来是这样,那好办,你去灶坑里取块木炭来!”

田螺姑娘扯下一块白绸子,拿着木炭往上勾巴了三五下,一张画像画成了。

农夫拿过画像,瞧瞧媳妇再瞧瞧画像,画得别提有多像了。打那以后,农夫在家里和真媳妇在一起,到了地里和画像里的媳妇在一起,一刻儿也不能离开她。

夜长梦多。有一天,农夫扛锄去铲地。他铲了小半晌,又想起了媳妇,从怀里掏出画像看啊,看啊,他越看越爱看,总舍不得揣起来。这当儿,有一帮国王手下的猎手,进山打猎路过这儿。一个眼尖的猎手一眼瞧见了画像,当时就惊叫起来:“嗬!好漂亮的女人呀!”

其他的猎手就问:“在哪呢?在哪呢?”那个猎手用手一指,这帮猎手忽啦就把农夫给围了个滴水不漏。他们把画像抢过去一看,嘴里“啧喷”地称赞着,眼睛都直了,因为画上的女人太美了!

猎手们一齐问农夫:“这张画像画的是谁呀?”

老实的农夫告诉猎手们:“这是我媳妇的画像。”

这帮猎手一寻思:咱国王爱金银,爱财宝,最爱的是美女。要是把这个美女献给他,一定会有重赏。当时他们也顾不上打猎了,硬是把这张画像给拿跑了。

国王看到了这张画像,当时就惊呆了:天下竟会有这么美妙的女子?王宫里的美女成百上千,可是哪一个也比不上她美。我要是能娶这么一个美丽的女人,今生今世也就没啥遗憾的了。

可是,树有一层皮,人有一张脸。国王咋好意思明着霸占人家的媳妇啊!他眼珠子眨巴眨巴,就想出了个坏主意。当时就派人对正在地里干活的农夫说:

“咱们比赛下围棋。你要是赢得过我,准你跟你妻子过日子;你要是输了,就得把媳妇送给我当王妃。”

这下可把农夫愁坏了。别说是下围棋,就是看都没看见过,他怎么下得过国王呢!愁得农夫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田螺姑娘就问丈夫:“看你愁眉苦脸的,有什么心事呀?”农夫就把国王的命令告诉了媳妇。田螺姑娘听了却说:“这有啥愁的,你把田螺壳带上,它就会告诉你怎么下。”

到了下棋这天,农夫把田螺壳带在身边,就跟国王对阵去了。国王洋洋得意地想:一个臭穷小子,连看都没看见过围棋,他能下过我!可是,一下起来国王就招架不住了。国王寻思了又寻思才撂下一颗子。可是,农夫呢,连寻思他都不寻思,举子就放。因为有个田螺壳在帮助他呀!他只要一举子,耳边就响起田螺姑娘的声音:“往上!往下!向左!向右!”可这声音只有农夫才能听见,国王是一点也听不见的。农夫在田螺姑娘的帮助下,下得一招更比一招高,终于赢了这一盘棋。

国王怎肯就这么认输呢!他说:“这回不算数,咱们还得比一次赛马才行!”他为啥要赛马呀!因为他有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天下的马儿千万匹,可是,还没有哪一匹马能够跑过国王的千里马。

农夫回家来又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田螺姑娘就问他:“国王又出什么坏主意了?”农夫就把国王要赛马的事儿告诉了媳妇。田螺姑娘听了,说:“不用愁,你先睡觉,明天我自有办法。”

第二天一早,田螺姑娘把田螺壳拿在手中,说声:“出万里马!”只见田螺壳里“啪搭”掉下一匹手指盖大一点儿的马,眼看着它越来越大,直喷响鼻儿。

农夫一看这马,瘦得像条龙,就问媳妇:“这么瘦的马能赛过国王的千里马?”

田螺姑娘说:“别看它不起眼,它可是一匹万里马,保准能胜!”农夫这才放心地骑上这匹马比赛去了。

国王骑上千里马,早就等上了。他一看农夫骑着这么一匹瘦马,小胡子一撇,心里想:今天你就乖乖地把媳妇输给我吧!

两匹马并排站好了,就听“咚”的一声鼓响,两匹马像箭一样蹿了出去。农夫的马是万里马,国王的马是千里马,国王当然撵不上农夫。无论是跑平道儿,还是上高山,无论是越土包儿,还是跨大河,国王的马较农夫的马,总是拉一大截,这回国王又输了。

国王还是不甘心。他寻思,比别的算我输,比打仗我总能赢他吧?就对农夫说:“前两回都不是真格的,这回咱们动真格的,比武打仗。你要是打赢了,我把王后输给你,你要是输了,就把媳妇输给我。君子一言,永不反悔!”

农夫寻思:这回怕是没招儿了。我一个人怎么能打得过国王的千军万马呢?农夫回到家里,愁得连脑袋都抬不起来了。

田螺姑娘就问他:“啥事儿又把你愁成这模样?”农夫就把国王要和他比武打仗的事儿告诉了媳妇。

田螺姑娘听了,气咻咻地说:“这回咱再不饶他了!”说着,又掏出那个田螺壳说:“出宝瓶!”当时就从田螺里掉下三个宝瓶来,一个绿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田螺姑娘告诉丈夫,等国王领兵杀来的时候,先扔绿的,再扔黄的,最未了扔红的。

到了比武场上一看,国王的兵马早就列队等上了,黑压压的像群蚂蚁,多得都数不出数来。农夫呢,骑着那匹万里马,既没拿武器,又没领士兵,光棍儿一个人。

比武开始了。就听震天动地一声鼓响,国王挺着长枪,拍着马,向农夫杀来,后边跟着千军万马。

农夫拨转马头假装逃跑。跑啊,跑啊,跑上了一个大山包。眼看国王就到跟前了,农夫不慌不忙地掏出绿瓶子,拧开盖儿朝地上一扔,就听“哗啦啦”“哗啦啦”一阵响,顿时发起了绿色的大水,翻江倒海一样向国王和士兵们涌去。就听国王的兵马呜噢喊叫,一下子被淹死了一多半儿。以后这个地方就成了鸭绿江。

国王带着剩下的士兵又朝农夫杀来。眼看又到跟前了,农夫又扔出去一个黄瓶子。顿时从黄瓶子里掉下无数个黄米粒子,一个黄米粒变成了一个身披黄金甲的大将,举着大刀朝国王的人马杀去,就听“噼哩卡嚓”,一刀削去一个头,顿时杀得人仰马翻,血流成河,把所有的士兵都杀死了。

可是,由于国王骑的是千里马,跑得快,没有被杀死,又朝农夫追来。追啊,追啊,眼看就要追上了,农夫把最后一个红瓶子掏了出来,拧开盖儿朝国王身上一扔,就听“忽啦”一声,小瓶里吐出一股红红的大火,当时国王就变成了一个火人,从马上掉了下来,在地上滚来滚去,一会儿就变成了灰烬。

国内的老百姓见到农夫把万恶的国王杀死了,无不拍手叫好,一致拥戴这个农夫去当国王。从此,农夫当了国王,田螺姑娘当了王后,一是贤明,一是贤慧,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太平日子。

神磨

听老人们讲,在很久以前,海水是淡的,不是像现在这样咸。为什么现在这样咸呢?说是海底下有个神磨,它不停地转动,磨出来的全是盐,所以现在的海水变咸了。

传说,在古时候,有那么兄弟两个,老大非常贪财,恨不得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才好。他还非常小气,他把父母留下的财产全部拿到手,不许他的弟弟动一下。干什么能发财,他就干什么,而且不择手段,所以他渐渐地变成了一个远近有名的财主。

弟弟和哥哥正相反,这个老二心地善良,为人很好,别人有什么难处他都愿意帮忙。他日子过得很苦,常常是上顿不接下顿。

这年除夕,眼看着过年了,可是老二家连一粒粮食也没有了,揭不开锅了。两口子唉声叹气,但一点办法也没有。在这以前,老二的妻子到老大家借过几次米,但每次都碰了钉子,空手而归。

这次,老二的妻子用哀求的口吻向她男人说:“唉,我说,今天与往常不同,明天就过年了,可咱们还是两手空空,孩子们饿得连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你还是到哥哥家去借点米吧!”

老二听了妻子的这席话,左想右想也没有好办法,最后只得硬着头皮到哥哥家去了。到了老大家,没等他把苦处说完,他哥哥就火冒三丈地大叫道:“你这个窝囊废,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再说,我们早就分家了,你还有脸到我这里来借米?”说完,就两眼看着南山,再也不看老二一眼。

老二强忍着眼泪走出门去。这时,一个好心的邻居路过,看到这个情景,心里非常同情他,邻居虽然也不太富裕,还是把他领到自己家里,借给他一斗米。

老二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泪水涌出眼眶。他想,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对自己这样狠毒,连一粒米都不肯借,而一个邻居,却借给了自己一斗米,真是得过病的人最知道病人的痛苦。老二向这位善良的邻居深深地鞠了一躬,扛起米袋回去了。

老二扛着米袋高高兴兴地往家走。走到一个山坡前,他有点累了,便坐下来休息。这时,从对面走来一位肩扛小石磨的老人,气喘吁吁地走到老二的跟前,也坐下来休息。老人看了老二,便叹了口气对他说起来:“我老伴病了很多天了,但一点吃的也没有,我转了很多地方,一点米也没借着。在回家的路上,从草丛里看到了这个磨,我就把它扛回来了。”

老二听了老人的话,再也坐不住了,他把自己背的那斗米送到老人的面前:“老人家,这米送给你,拿回去给你老伴吃吧。”

老人喃喃地说:“这是真的吗?”愣了一会,老人才如梦初醒地说:“谢谢你呀,好心的小伙子。我也没有什么东西报答你,你就把这个磨拿去吧。”

老二扛着磨回到家里,把路上碰到那个可怜的老人和把借到米送给那个老人的事,一五一十地向妻子说了。妻子连声说:“好,你做得好,我们家穷,他们家也穷,我们应该穷帮穷。”妻子不仅没埋怨丈夫,还夸奖起来了。

这时,他们的肚子都饿了,于是老二的妻子拿了半瓢豆子,放到刚拿来的磨里,一边磨一边自言自语地叹息说:“唉,这豆子要变成大米多好啊!”

说来也怪,她的话还没落音,从正在转动的磨里就哗哗往外流大米。“哎呀!这回可好了,有吃的了。这真是个神磨啊!”她又一边转磨一边说:“要是能出点肉菜,给孩子们吃,就是死了也满足了。”也真灵,她刚一说完,果然又从磨里出来了很多肉菜。老二看到这情景,也惊奇地愣了半天,才笑着说:“要是能给爸爸妈妈出些供品就好了。”果然,磨一转就从磨里出来很多供品。

哎呀!这真是个神磨!这对善良的夫妇高兴极了,他们想:这回村里的穷人可有指望了,我们应该先请他们饱饱地吃上一顿。于是这对夫妇就推起磨来,嘴里说着请客用的鱼啦、肉啦、酒啦,还有各种各样的菜,反正他们要什么,磨一转就出来什么,真是应有尽有。他们准备好以后,就把村里的人都请来了。这次请客的宴席非常丰盛,来的人不论是谁,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所以村里人都是平生第一次吃得这么好,吃得这么饱。吃完了,村里人都很奇怪:老二家很穷,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多好吃的呢?人们吃饱了饭没事了,就问起老二来了。

这对老实的夫妇,就把怎样得到神磨的经过,从头到尾地向人们讲了一遍。老人们打着饱嗝剔着牙,点着头,纷纷称赞说:“是啊,这两口子心眼好,善良,老天都知道,神仙都下来帮忙啊。”

话没脚可行千里,这消息很快就传到贪心的老大的耳朵里。这个财迷心窍的老大,听到天下竟有这样的宝贝,而且这个宝贝竟然在自己亲弟弟家里,馋得垂涎三尺,恨不得一下子就把神磨拿到自己的手里。他想弟弟这个人心软,还有点“傻”,好对付。但又一想,这回可不一定了,这么好的东西他不一定能给我。他挖空心思地想,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他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连他弟弟一旦不听他的话怎么办都想到了。他就这样折腾了一宿没合眼,天还没亮,就爬起来翻山越岭,气喘吁吁地到老二家去了。

老大进屋刚一坐下,就装着很难为情的样子,一边搓着手一边说:“听说你运气好,得了一个宝贝。你看……我现在虽然有一点东西,但还不够,嗯,看在咱们兄弟的面上,你能不能把这宝贝借我几天哪?”

老二确实是个好心肠的人,他想:这个神磨已经给村里的穷人解决了不少困难,再说自己也把粮食还给了那位好心的朋友,现在自己也有吃的了。所以他一点也没有犹豫,就把神磨借给了老大。老大呢,他万没想到老二会这么痛快把这个无价之宝借给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愣了一会儿,才像疯子似的扑上前去,抱起神磨,连一只鞋都没顾得穿,就往家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回头看,生怕老二追上来要磨。跑到家,马上把大门关起来,然后又匆匆忙忙地跑进自己的厢房,把神磨放下,又把门反锁上。这时他已浑身是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又好像被什么吓傻了似的,瞅着神磨直笑,一会摸摸这,一会摸摸那。突然他像怕被别人抢去似的紧紧地抱着神磨,磨了起来。他先要药酒,又要烧排骨,要了很多很多好酒好菜,摆了满满一桌子,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直吃到再也吃不下了才罢休。一连几天他连大门都不出,坐在家里尽情地享受起来。他得意忘形,自觉世上再没有人能赶上他了。

可是,再过几天,这个神磨就得还给老二了。老大想无论如何在还给老二之前,把这神磨里的宝物都要出来,所以他不分白天黑夜地磨,两只眼睛熬得通红。金银财宝堆得满屋都是,屋里放不下了,又叫家里人往仓库里放,最后仓库里也放不下了,又往地窖里放。反正是世上什么最值钱,他就要什么,他一个劲地磨,一个劲地要。

但是,无论他怎么要,怎么磨,那些金银财宝还是没完没了地往外出,看样子在还给老二之前,这神磨里的宝贝还是不能全出完,怎么办呢?这个贪得无厌的老大,就想了一个坏主意,哼!反正我还没要够,明天就到日期了,干脆不给他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老二来要之前,我就跑了吧。

他急急忙忙地收拾东西,该带的都带了,该卖的都卖了,连从神磨里要来的金银财宝整整装了一条大船。他把那个神磨像捧神龛似地捧在怀中,半夜里坐着大船逃跑了。他怕后边有人来追,一刻也不敢停,坐着船整整航行了一天一夜,太阳落山的时候,来到一个岛上,他把船靠在沙滩上过了一夜。

贪财的老大,他把神磨放到船里一个阴暗的角落,一个人坐在那里一边磨磨一边要东西,他一个劲地要酒、要肉、要山珍海味。要完就猛吃猛喝起来,最后喝得醉倒了,又觉得嘴没有味,有点淡,就想要点咸盐吃,于是他又向神磨要起咸盐来,他吃完盐后,就又醉倒了。磨就那么放在那儿了,也忘了停磨。他醉醺醺地倒在那里,还在想着美事:现在海上也没人追我了,总算太平无事了,不用再提心吊胆了,这下子我可放心了,世上有的东西我都有了,就是天塌地陷我也不怕了。

他在这边想美事,那边的磨还在不停地转,咸盐在源源不断地往外流。他的妻子儿女在别的舱里睡着了。这时流出来的咸盐越来越多,渐渐地堆成了一座小山,而这座小山也越来越高,后来开始往大海里流了,船也渐渐失去了重心,开始向一边倾斜,最后这条船终于被“盐山”压翻了。那个神磨也就掉进大海里去了,因为没人停磨,这个神磨还在转动,还在出盐,所以大海就变成咸的了。

蛇郎

从前,有个孤身老汉,每天挑着一担子针头线脑、花布腿带和姑娘们喜欢的花儿之类的,到街上去卖。他卖货不用嘴吆喝,只要一摇晃手中的拨浪鼓“拨浪,拨浪”,人们就知道他来了,都出来买这买那。

这天,老汉走到一个村子里,又摇起他的拨浪鼓。从一个院子里出来三个姑娘,老远招呼他说:“大鼓子挑,这边来,不买你针,不买你线,买你二尺花洋缎。”

老汉来到姑娘门口,放下挑子,给她们扯了二尺花洋缎。姑娘们接过缎子后,对老汉说:“我们手中没有钱,给你三棵大白菜行不行啊?”老汉点头说:“行啊!”

三个姑娘回屋一人抱一棵大白菜出来,递给了老汉。老汉把剩下的货物放在一头箱子里,把三棵大白菜放在另一头箱子里,就挑起担子走了。

他走着走着,就觉着装白菜的那一头老往下沉。老汉的肩膀一再往这头靠,可还是压得另一头撅得老高。忽然,老汉听见装白菜的箱子里传出女人的声音:“一头轻,一头重,压得老汉直侧棱。”

老汉放下了挑子,把装大白菜的箱子打开,里边还是三棵大白菜呀!那它咋变沉了呢?又哪来的人说话呢?他越寻思越纳闷儿,没法,只好再盖上箱子,挑回了家。

老汉回到家,把三棵大白菜拿出来,放在一个空屋的炕上,自己回屋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晨,老汉起来想做大白菜吃。一进那个空屋子,吓了一个趔趄。原来炕上的大白菜不见了,却有三个大姑娘躺在那里睡觉。他仔细一瞧,正是昨天买他花洋缎的姑娘。老汉心里琢磨:原来这是三个白菜精啊,我得快磨刀,杀了她们。

老汉正磨刀,忽然,一个姑娘从屋里出来,吧嗒吧嗒掉眼泪说:“爹爹,爹爹,你磨刀干啥?”老汉说:“杀你!”大姑娘说:“爹爹,爹爹,你别杀我,看家望门都是我。”老汉说:“你叫我爹爹,就是我闺女了,好吧,不杀你啦!”

不一会,第二个姑娘又出来问:“爹爹,你磨刀干啥?”老汉说:“杀你!”第二个姑娘说:“爹爹,爹爹,别杀我,烧火做饭都是我。”老汉说:“那你也是我的闺女了,好吧,不杀你啦!”

第三个姑娘也出来了,她看着老汉问:“爹爹,你磨刀干啥?”老汉说:“杀你!”第三个姑娘说:“爹爹,爹爹,别杀我,喂猪打狗都是我。”老汉说:“哟,你也是我的闺女了,好吧,我认了你们三个闺女,这家里活儿全有人干了,往后,咱爷儿几个就好好地过日子吧!”三个姑娘都乐得笑起来,各自干起自个儿的活来。

有一天,老汉上后园割韭菜,忽然眼前一亮,看见一条浑身发光的小长虫钻进丛窠里,老汉没在意。

不大一会儿,老汉又听身后有人跟他说话:“老伯,老伯,我是蛇郎!”老汉一回头,好一个清秀的小伙子站在他的面前。老汉说:“你是谁?”小伙子说:“我是蛇郎,特向老伯求亲来啦!”老汉说:“正好,我家三个闺女,还都没有婆家,等我回家问问,看她们哪个愿意嫁给你?”

老汉回到屋里,问三个姑娘:“梳油头,戴红花,谁给蛇郎去看家?”大姑娘急忙说:“爹爹,我不去。”老汉问:“为的啥?”大姑娘说:“我舍不得爹爹舍不得房,舍不得炕头花衣裳,谁愿意嫁,谁去嫁,别打我的主意啦。”老汉去问二姑娘,二姑娘也说:“爹爹,我不嫁。”问她为啥,她说的也是大姑娘说的那一套话。

最后,问到三姑娘,三姑娘低头不吱声,小脸通红。老汉一看,有门儿,就说:“我的三闺女要愿意,就点点头。”三姑娘果然点了点头。

没过几天,蛇郎和三姑娘就成了亲。小两口儿和和美美,日子过得要多好有多好。

有一天,大姑娘和二姑娘上小妹妹家来串门。她们见小妹妹家吃得好,穿得好,要啥有啥,那蛇郎模样俊,脾气好,对小妹妹亲亲热热。这阵儿,大姑娘有点儿后悔啦,她寻思,当初我要是嫁给蛇郎,这福不就是我的吗?二姑娘为人忠厚,她光替小妹妹高兴。

她们住了一天,二姑娘惦着爹爹,就要回去。大姑娘却说:“你先回去吧,我帮小妹妹做点活儿再回去。”二姑娘先走了。

这天早晨,大姑娘和小妹妹俩一起照镜子,她看镜子里自个儿小脸上就多了几个浅麻子,剩下哪儿都和小妹妹长得差不多,眼珠一转,就起了歹意啦。她对小妹妹说:“这镜子走模样,咱俩换换衣裳和首饰,再到井台上去照照吧!”

大姑娘和小妹妹换了衣服和首饰,来到井台上。小妹妹刚对着井口哈下腰,大姑娘一把把她推到井里去了。

大姑娘赶紧回小妹妹家,装起小妹妹来。那蛇郎也没大理会。

天要黑了,蛇郎去井台挑水,忽然从井里飞出一只小鸟来,落在蛇郎的肩头上。蛇郎见这小鸟挺稀罕,就把它带回家去,养在笼子里,挂在窗户上。

大姑娘早晨起来,对着镜子梳头,那小鸟就唱起来:“麻丫头,不害羞,对着镜子照狗头;麻丫头,不知臊,跟着妹夫睡了觉。”

大姑娘气得把小鸟一把摔在地上,摔死了。

蛇郎见笼子里没了小鸟,就问大姑娘,大姑娘说是叫猫给抓死了。蛇郎挺心疼,把小鸟埋在家门前。

不久,埋小鸟的地方,长出一棵树,树上开满了花,结满了果。大姑娘走到树下,树上的果子就叭叭地往下掉,个个打在她头上。

大姑娘气得把树给砍倒了,劈巴劈巴当柴禾烧。

大姑娘正蹲在灶前往灶坑里塞小树枝子,忽然从灶口里喷出一团火来,把大姑娘烧得有皮没毛。大姑娘觉得自个儿这样子没法见人,就一头钻进灶坑里,烧死了。

蛇郎进屋一看,灶坑里露出一双脚,等他拖出来,大姑娘早成了焦木头了。

豆囝

有一对老夫妻,年纪合拢来有一百二十几岁了,就是没后代,老太婆天天烧香拜佛,想得个孩子传传香火。

有天夜里,夫妻同做了个梦。梦见在院子里扒豆皮,一堆花豆堆里跳出个全身只有三寸来长的小孩,蹦蹦跳跳来到两老眼前,叫老头“阿爸”,叫老太婆“阿妈”。老太婆乐得张大了嘴巴。那小人儿一下子就跳进她的嘴巴里,吓得老太婆大叫一声,把老头也惊醒了。两老都讲出自己做的梦,哪晓得一模一样,觉得很奇怪。

第二日,老太婆突然肚子痛起来,想不到生下一个小人儿,全身只三寸来长,和昨夜梦到的一个样子。没怀孕怎么会生小孩?老太婆更加相信这是菩萨送的。老头把孩子取名为“豆囝”。从那以后,老夫妻不知道有多高兴,干活也不觉得累。

豆囝很懂事,听话。有一日,老头在耕田,豆囝拉着一串饼去给阿爸当饭,喜得老头一把抱起豆囝舍不得放下。他想自己总算也有儿子送饭了。

豆囝看着阿爸吃饭,问道:“阿爸,我帮你耕田好吗?”

“哎呀,你只有这点儿高,怎么能耕田呢?”

“会的。不信,你把我抱上牛头试试看。”

老头真的把豆囝抱上牛头。豆囝两手抓住一对牛角,喊一声:“嗨!”老牛马上就起耕,很听豆囝的使唤。这时,来了两个贼。他们看见牛不用人把犁会耕田,觉得很奇怪,就坐在一边看,原来牛头上坐着一个小人儿。贼想,这个小人儿若是归我,就会发大财了,无论哪家的门,他都进得去,也不会被人发觉呢。两个贼商量了一阵,有个就去问老头:“喂,老伯,这小东西卖吗?”

“你说什么!我怎么肯卖儿子呢!”

“你当真不卖?”

“不卖!”

“不卖,好!”

这个贼一脚把老头踢倒在地,抱起豆囝就跑。豆囝无论怎样哭骂挣扎都没用。一天晚上,两个贼对豆囝又哄又吓,要他去偷东西。他若不听话,就要去杀死老头;若答应了,得到银钱三股分。豆囝没法,只得答应下来。豆囝进入一户有钱的人家,两个贼在外接应。在偷东西时,豆囝有意发出声响,把主人家吵醒了。主人大喊捉贼,邻居也纷纷起床,捉住了这两个贼。豆囝呢,藏在牛棚里的青草堆内,谁也看不见他。

第二日早上,这把青草被老牛吃了。豆囝也被吞进牛的肚里去了。这只老牛就整日躺在牛棚里,不能耕地。主人见老牛病了,再也没用处,就把它宰了。牛肚被扔在河岸边。凑巧,一只老虎路过这里,一口吞下牛肚。豆囝又进入了虎口。从那日起,老虎看见别的走兽,才张开口要扑去时,豆囝就拼命喊:“快跑,老虎来了!老虎来了!”那些走兽一听,就跑得精光。这样过了几日,老虎饿得不能动,卧在地上喘气,过一会儿就死了。

这时来了几个猎人,豆囝大喊:“这里有死老虎,快来呀!”猎人只听见声音,看到老虎,却找不到人影。“快把虎肚破开,我要出来。”荷,这声音是从老虎肚里传出的。猎人剖开虎肚,从里面跳出一个小人儿。他吸了一口气,讲:“快把我闷死了。”猎人问清了情由,就把小人儿领回他家里,那一对老夫妻正哭得伤心呢。

神奇的十兄弟

从前,移山的一个村里,住着一家姓梁的老两口。他俩为人忠厚善良,靠种田过活,算得上村里的好人家。可惜老两口五十多了还没有个儿女,常常愁眉不展。

一天,一位长着白胡子,拄着手杖的老头路过门前,问老两口算个八字不?老两口说:“算八字有啥用,又算不来个儿女。”白胡子老头问:“哦,你们要几个儿子呢?”老两口说:“要几个?有一个就好得很了!”白胡子老头说:“你们别急嘛,我保证不到一年,你们要生十个儿子。”老两口一听,惊喜地问:“这话当真广白胡子老头说:“当然是真的呀!不过,你们生了十个儿子后,一定要等我来给他们取名字。”说完,白胡子老头就不见了。

一晃就是一年,老太婆真的一胎就生了十个儿子。第二年,八字先生真的就来了,进门就说:“恭喜你们生了十个儿子。”老头子急忙把八字先生迎进屋里,口中不停地说:“十个十个,谢天谢地,真不知怎样感谢你才是哟!”八字先生说:“呃,别那么客气嘛,我来给你这十个儿子取名字了。这十个名字是:“听事一、力大二、硬头三、散风四、大肚五、散气六、高脚七、大口八、雷公九、造船十。”名字取完后,他就准备走了。老头子忙问:“先生,您取的名字是根据哪个字派取的?”八字先生说:“我是根据你十个儿子的本领来取的。譬如说,你大儿子叫听事一,就是天底下不管什么事情,他是最先听见的;力大二,就是天底下所有的人都没有他的力气大;硬头三,就是用各种锋利的刀剑都砍不伤他的头。同样,其他几个儿子都有一项与他名字相合的本领。你这十个儿子比八仙还强,就是皇帝老子想欺负你们都不行。”这一下,可把老两口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不久,老太婆一胎生了十个儿子的稀奇事情传遍了整个移山。后来,不知怎么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去了,把皇帝都惊呆了!他想,了不得,了不得!这是世上从没有的事,一定是神仙投的胎。如果让这十个穷鬼长大了,我这皇帝位子怎么坐得稳呢!他暗暗打了一个坏主意,想把梁老汉这家除掉。

一天,皇帝派兵前来要老两口一家去扛两万多斤重的一根大木料,如果扛不起的话,就要全家问斩。皇帝的诡计,早被听事一听见。全家商量后,派力大二前去。说来也没人相信,力大二用两个手指一拈就将木料扛起了。这一下,把皇帝惊呆了,决定先把梁老汉全家用刀剑杀死。结果,又被老大听见。到时,派了硬头三一个人前去对付。皇帝见硬头三来了,就命令动刀,可怎么也砍不进去。后来,兵士们把刀剑都砍断了,可硬头三的脑壳连一根头发也没有伤着。这一下又失算了。皇帝又决定用世上从没有过的大风把他们一家全部吹散,让他们一家永远不能团聚。老大晓得后,散风四前去抵挡。皇帝的诡计又没得逞。皇帝不甘心又心生一计;煮一斗二升米的稀饭给他们吃,我要用稀饭把他们胀死。这一诡计又被听事一听见,派大肚五前去。大肚五的肚子长得真怪,能大能小,他走去只消几口,就把—斗二升米的稀饭吃光了。皇帝的诡计又落了空。皇帝又下令把他们全家都抓来放在蒸笼里蒸,要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蒸死。此事又被听事一听见,又只派了散气六一个前去对付。散气六一去,就被扣在蒸笼里,烧起熊熊大火。皇帝心想,这下看你从哪里跑。这时,听到散气六在里面大喊:“快把火烧大些,我在里面还冷呢!”皇帝的诡计又落空了。但他还不死心,准备把梁老汉一家一个一个地甩到大河里淹死。这事又被听事一听见,赶快叫高脚七一个人前去上阵。皇帝的士兵将高脚七甩到大河里。这时,高脚七的脚突然长高,河水才淹到他的膝盖头。

皇帝见这招还是不行,就从海里弄来一条百多斤重的大鱼,要他们哪个一口吞下去,想把他卡死。这事又被听事一听见,他就派大口八前去。大口八一到,皇帝就叫他快把鱼一口吞下去,大口八走上前去,不慌不忙把这一百多斤重的大鱼一口就吞下肚去了。这样,皇帝的阴谋又没得逞。

这天,皇帝又生出一计,叫天上的雷公雷母来打死这一家人。皇帝的鬼主意又被听事一听见。第二天,天空突然变黑,黑得像锅底一样。一会“轰隆轰隆”的雷声从天上打下来。这时,雷公九突然冲上前去,一下就把雷公抓住了。这下,皇帝的诡计又落了空。皇帝还是不甘心,就使出最毒的一招:明天用洪水把他们淹死。这事又被听事一听见,马上就和造船十商量,决定晚上造一些大船,让全家人都坐上大船。造船十一夜工夫就造出了许多只大船。他们很快地把船送到善良人们的家里。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突然河里涨起了大水。一眨眼,水就淹没了房屋、高山。人们坐着造船十造的船,在水里漂流。

皇帝一家人也坐着一条他们自己造的船,想看到梁老汉一家被淹死。水越涨越高,风浪也越来越大。皇帝坐的船被吹翻了,皇帝被淹死了!后来水退了,天下也太平了,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穷书生与海龙女

从前,有一个穷书生经过集市时,看到一位渔夫提着一条鲤鱼在叫卖,那条鲤鱼很特别,很大,两只眼睛更是好看,却好像很伤心的样子,不时地落下泪来。书生看了,产生了一种怜爱之心,就掏出身上仅有的钱,买下了那条鱼,提到河边放了它。那条鱼下河以后,河里突然冒起一丈多高的水柱,河面上出现了一个很漂亮的姑娘。那位姑娘来到书生面前说:“我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因到海面上玩,被渔夫捉住了,多亏你救了我,叫我怎么感谢你呢?”书生说:“不、不,施恩图报,不是我们读书人做的事。”龙女说:“先生真是仁义之人,我这里有三颗宝珠,以后你有什么灾难的时候,只要对着宝珠喊三声,我就会来帮助你的,请你收下吧。”说着,把宝珠递到书生手里,就转身回到河里去了。

一天,书生路过一片黑森森的树林,看到一只漂亮的绣花鞋。书生把绣花鞋捡起来,放进袖子里,急急地走上大路,转过一个弯,忽然看见大路上来了一队钦差大人的队伍。书生慌忙躲避,那只绣花鞋从袖子里掉了出来,被轿里的钦差大人看到了,忙叫士兵捡来那只绣花鞋,看了一会,二话没说,就命士兵把书生抓起来,带回皇宫里。

皇帝坐在金鸾殿上审问书生:“大胆恶贼,你如何进得皇宫拐走我御妹?又把我御妹拐到哪里去了?”书生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惊胆颤,说:“小生冤枉!小生实在没有进过皇宫,更不知你御妹在哪里。”皇帝问:“那只绣花鞋是从哪里来的。”书生把绣花鞋的来历说了一遍。

原来,几天前,皇帝的妹妹在御花园嬉耍,忽然起了一阵怪风,天昏地暗,等天空明亮以后,皇帝的妹妹却不知道哪里去了,急得皇帝派出钦差到处寻找。恰巧书生捡来的那只绣花鞋就是皇帝妹妹的,因此钦差把书生带到皇宫里。

皇帝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下了一道旨意:“谁要是找到我妹妹,愿将妹妹许配给他。”可天下那么大,到哪里去找呢?如果找不到,皇上怪罪下来,可是要掉脑袋的啊!满朝文武一个个都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说能找来御妹。皇帝看见这种情形,心里非常生气,指着书生和钦差说:“你既然能够找到御妹的绣花鞋,就能够知道公主的下落,命你和钦差一起去寻找御妹,找不回来的话,杀头。”说完,退朝去了。

钦差大人没有办法,只好让书生带路,来到那片森林寻找御妹。找来找去,找了三天也找不到御妹的影子,书生和钦差很担心回去被皇帝杀掉,伤心得不得了。忽然,书生想起了龙女那颗宝珠,赶紧拿了出来,对着宝珠喊了三声“龙女”。龙女应声出现在森林里,她对书生说:“御妹被妖怪抢去,囚在这座大山顶上的一个无底洞里。”说完,就不见了。

书生和钦差听了,急急忙忙向山顶走去。两人走了一天一夜,终于到了山顶,找到了那个无底洞。钦差拿来几百丈长的绳子,叫书生吊下去找御妹,自己在上面等候。书生没办法,只好顺着绳子吊了下去,洞里暗得什么也看不见,书生一步一步地摸索着走,忽然听到了几声低低的姑娘的哭泣声,就朝有哭声的方向摸索着走去,走了二十多步,看到了一丝亮光,书生加快步子,赶到有亮光的地方,看到一位姑娘正准备上吊自尽,书生赶紧拦住了她。那位女子生气地问:“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拦住我?”书生把自己的来历经过讲了一遍,姑娘听后说:“我就是皇帝的妹妹,那天在御花园玩,被妖怪捉到这里来,要我做他老婆,我死也不从,妖怪就把我关到这里。我想回去没有盼头了,就想死掉算了,幸好你来救我。”书生说:“我们快走吧。”两人快步赶到洞口,书生把御妹系好后,拉动了绳子,御妹就给钦差吊了上去,书生自己在洞底下等候。等了很久,不见绳子放下来,知道自己被暗算了,心里又气又伤心,怎么办呢?书生又想起龙女的宝珠,就从怀中掏出宝珠,喊了三声“龙女”。龙女应声出现了,她带书生走出了无底洞。

两年后,书生上京考试考中了头名状元,皇帝要招他做驸马。状元来到皇宫里,钦差认出了他就是当年被自己害死的书生,心里害怕极了。这时,皇帝也认出了书生,问:“莫非你就是当年救御妹的那位书生,钦差说你摔死在洞里,你是怎样死而复生的呢?”书生说:“我没有摔死在洞里,是钦差不把我吊出洞来,想让我死在洞里。”皇帝听后大怒,喝令把钦差推出斩首,命状元和御妹马上完婚。

新婚那一天,龙女又出现了,她祝愿他们幸福美满,白头到老,并送给书生珍贵的礼物,然后飘然而去。

虎外婆

从前,有两个姐弟用竹竿扛一个猪脚去外婆家拜年祝寿。

去外婆家,要过一处森林,有一只老虎精,经常变人害命。姐姐和弟弟高高兴兴地扛着猪脚到森林边,忽然森林里钻出老虎精变的一位老婆婆,笑着问她们:“你们姐弟去哪儿呀?”姐姐说:“我们去外婆家。”那老婆婆说:“噢,外孙!真凑巧,我就是你们的外婆。怕你们迷路,特地来接你俩的。”姐弟俩听了,仔细看看这个老婆婆说:“你不是我们的外婆,妈妈说外婆下巴有一颗大黑痣!”老虎婆婆一听,赶紧从地上拣来一颗苦槌壳,按在下巴上,变成一颗大黑痣,说:“哦!你们看,我下巴这里不是有颗痣吗?好孩子!我真是你们的外婆,放心跟我走吧!”就一手接过猪脚,一手去牵弟弟,姐姐也半信半疑地跟着走。

走着,走着,弟弟走累了,要坐下来歇一会儿。老虎婆婆说:“好!就歇一会儿吧!我要小便。”说着,她跑到前面山坳里,拣堆干柴枝,变一座房子,再回来带姐弟俩,走呀走,进入这座房子说:“这就是外婆家!”

晚上,上床睡觉,弟弟和“外婆”睡一头,姐姐单独睡另一头。到了半夜,房里黑溜溜,姐姐被“外婆”哧嚓,哧嚓吃东西的声音惊醒了,觉得很奇怪,就问:“外婆!您半夜吃什么?”老虎外婆吃得正香,随口答道:“我吃阿婆拿给我的菜头脯。”姐姐说:“给我一块吧,外婆!”“外婆”想,给她一块也不要紧,反正等下就要吃她了。姐姐接来暗中一捏,啊!不像菜头脯,倒像一根手指头,借着门缝射来的月光一照,惊呆了,这是弟弟的手指头呀!

这时,姐姐想哭不敢哭,想骂不敢骂,得赶快想办法逃走。姐姐说:“外婆,我肚子痛,要去屋外屎坑大便。”老虎外婆说:“外面风大,等天亮去吧。”姐姐说:“啊!急死我了,外婆!再等就会拉到床上了。”老虎外婆说:“那我陪你去。”姐姐急忙说:“不用,外婆!如果你怕我出意外,就用绳子一头拴在我手上,一头拴在你手上。我如果看见老虎精,就拉动绳子,您赶快出来救我。”老虎精正吃得津津有味,也懒得起床,又想小孩子不会说假话,就说:“好吧,你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我手上吧!不过我拉三下绳子,你一定得回来。”姐姐跑到屎坑,马上解下手上的绳子,拴在屎坑上,拔腿就跑。老虎精吃了弟弟,想再吃姐姐,过了一会儿,拉了一下绳子没抽回来,认为姐姐还在屎坑,再拉两下,还不见姐姐回来。老虎精赶出屋外一看,姐姐跑了!老虎精马上就追。

跑呀!跑呀!姐姐跑不动了,老虎精赶上来了!姐姐赶紧爬上一棵大松树。老虎精跑到树下,瞪着两只大眼张牙舞爪,气得嗥嗥叫。叫了一会儿,就用大嘴巴咬树根。咬啊咬,老虎精嘴皮上、牙齿上粘满了松树油。老虎精又气得嗥嗥叫。姐姐在树上说:“老虎精,老虎精,我反正跑不了了,你放心到前边小溪,洗洗牙再来咬吧!”老虎精看看,树下不远果然有条小溪;又看看树上的姐姐,正怕得发抖,叫她跑也跑不了,就到小溪去洗嘴巴。姐姐赶紧脱下衣衫,挂在树上,偷偷滑下树来就跑。

老虎精一边洗嘴巴,一边看树上的人还在,就放心慢慢地洗。等到洗好了嘴上、牙齿上的松树油,回来一看,那是件挂在树上的衣衫,姐姐跑了。她气得把姐姐挂在树上的那件衣服,撕得粉碎。再想追时,姐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狗耕田

从前一户人家有弟兄俩,长到二十岁上下,都想各奔前程,便商量分家。家庭很穷,起眼的家产只有一条大牯牛,一条小黑狗。老大贪心,想独得牛,便说:“兄弟,明天哪个起得早就分牛。”老实巴交的老二说:“好的,哥说了算数。”老大欢喜得通宵没合眼,天麻麻亮,就牵牛走了。老二被竹林里的鹊雀吵醒起床,看见只有小黑狗拴在门口,叫了声:“乖乖,今后你就跟着我过日子。”

老大有大牯牛,田犁得深,庄稼收成好,不愁吃和穿。老二用锄头挖田,土浅庄稼孬,顾得了吃,就顾不了穿。即使穷得揭不开锅,老二仍像对儿女一样对待狗儿,有一碗稀饭也要分半碗喂它。

过了一年,小黑狗长成大黑狗。老二对黑狗说:“黑狗,我命苦你也跟着我受苦。你能出力帮我犁田,我吃上干饭,你也有干饭吃。”黑狗听了摇尾,好像说:“好嘛。”老二蒸了一背兜包谷粑,驾起黑狗,甩一个粑粑到对面田壁;黑狗见到有粑粑吃,便使劲拉犁。半天就犁了一块田。刚要收工,一个卖绸缎的来到田边,见狗犁田很感到稀奇,说:“我在世上十八年,从没见过狗犁田!亲眼见你犁三圈,这担绸缎送你穿。”老二又下田犁了三沟,赢得了绸商一担绸缎。老二卖绸买肉,同黑狗打了个牙祭。

消息传进老大耳朵里,马上跑来对老二说:“兄弟,我把黑狗让给你,它给你换来绸缎,可见哥哥我关照你呵!我也想穿件绸衫,把黑狗借给我犁几天吧。”老二说:“哥哥要犁牵去犁就是了。”

老大驾起黑狗,甩了粑粑,刚犁了几犁,就见一人挑着一挑重甸甸的担子过来,放下担子就说:“今生今世十八年,从没见过狗犁田。亲眼看见犁三转,这担东西不上算。”老大犁过三转,过路人搁下担子走了。老大满心欢喜地打开包箩盖,却是鹅石棒,气得直顿脚:“一心想得一挑绸,却得一挑毛石头!”满腔怒火朝黑狗身上发,举起了坨鹅石棒,几下就把黑狗砸死了。

过几天,老二来牵黑狗。老大说:“你那黑狗可恶,不犁田,还咬我。我把它砸死了。这里剩了一碗狗肉,你端去吃。”老二端碗回家,对着狗肉哭了一场,哪忍心吃下肚呵!把肉装在小木匣内,到后园挖了个深坑埋了。不几天,狗肉坟上长出一株树,叫不上名字,可一天长几寸高,不到两个月,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天,老二干活累了,爬上树乘凉,还依依不舍地想着大黑狗。忽然间风吹树摇,树叶落下,沾地就变成银钱。这一来老二又有钱买米买肉了。

老大听见了,又来对老二说:“老二,我不打死黑狗,你哪来狗肉埋下地,变作摇钱树呐?可见哥哥多关心你。哥哥正缺钱用,快让我到摇钱树上坐一会儿吧。”老二说:“哥哥要坐就去坐吧。”老大爬上摇钱树,心想多摇落树叶多得钱,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摇树;哪知用力太大,把树枝摇断滚下树来,屁股落地,痛得他喊妈叫娘,摇落的树叶还是树叶,一片也没变成银钱。老大气得提刀砍断了树。

老二见树被砍,叹了两口气,砍了丫枝当柴烧。树叶烧的火老鸹,飞出屋檐变成了一只花斑雀。从早到黑,一大群花斑雀在老二房前屋后飞来绕去,像朝拜他一样。老二看见花斑雀没有窝歇宿,便编了一百多个篾竹笼,挂在门前竹竿上。一到天黑,花斑雀叽叽喳喳地飞进竹笼,第二天早晨唱着歌飞出来,每笼给老二留下几个蛋。

老大见老二每天拣一篓雀蛋,又眼红了,说:“老二,不是我砍了那棵妖树,你哪来火烧树叶变成大群花斑雀?可见哥哥多么关心你呀。哥哥也想尝尝雀蛋滋味,把雀笼借给我用几天吧。”老二说:“哥哥要就拿去嘛。”老大把百多个雀笼吊在门前,天挨黑,一群花斑雀通通飞进了笼子。第二天早晨,老大提了斗大一个箩筐去拣蛋,见每个笼子里除了几坨雀屎,雀蛋影影也不见。老大又气又怒,抓起一把石子,朝花斑雀砸去。花斑雀被激怒了,一窝蜂飞起来围着老大乱啄,活活把老大啄死。然后又天天围着老二的房前屋后飞,就像当年的黑狗不离房舍。它们发出的叫声,活像“老大报应,老大报应……”

(二)鬼怪故事

狐仙搬家

有这么一大家子,老婆儿、儿孙和媳妇们一大堆。他们家外院堆着高高的一大垛麦秸,好些年不动了。

一天黑夜,老婆儿屋里来了个白胡子老头儿。进屋子就坐下,老婆儿问他有啥事?老头儿说:“想在你家找个地方住下。”

老婆儿说:“俺家人多,屋子都满着,要是有闲屋子就住在俺家。”

老头儿说:“俺不占你家的屋子,就住在麦秸垛里,俺是狐家,没有害过人,一共十三口,你们别怕。”

老婆儿心眼强,说:“你们不住屋子,那就住去吧。”老头儿说:“那明儿黑夜俺们就搬来。”

老婆儿还是个有心人,第二天黑夜她早早吹灭灯,从窗户眼里朝外看。到半夜时,看见“忽哩”一个灯笼,“唿哩”一个灯笼,共十三个钻进了麦秸垛。

第三天黑夜,白胡子老头又去了老婆儿屋里,说搬来了。老婆儿说:“你们使着物件,用着东西就来拿。”白天从麦秸垛里出来个小小子,穿着红裤子红袄说:“捞饣合饣各,使笊篱。”就拿走老婆儿家的,使完后又送回来。

慢慢地混熟了,老头的儿子、孙子和老婆儿家的儿子、孙子在一起玩,两家就像一家子。老婆儿家的三孙媳妇长得很好看,狐家的四小儿很爱她,黑夜就从窗户眼里钻进三孙媳妇的屋子。白天,孙媳妇哭着对婆婆说了。

黑夜,老头又去老婆儿屋子坐夜,老婆就把四小子去孙媳妇屋的事说了,叫老头回去说说他,别再这样。

老头儿一听可火了:“头顶着人家,脚踩着人家,还做这缺德事!回去我就处置了他。”老婆儿说:“别这样,孩子错了,改过来就行了。”

又过了几天,老头儿又去老婆儿屋里说要搬家。黑夜老婆儿又从窗户眼向外看,半夜时,“唿哩”一个“唿哩”一个,走了十二个。白天老婆到麦秸垛跟前一看,有一只死狐狸,是老头儿把它杀了。

老鼠娶亲

很早以前,有个外国的使节,向中国皇上进贡了一对很大很大的蜡烛。不想半夜里,让一只老鼠给咬开了一个豁口,发现里面是铁的,原来是两颗炸弹。皇上说老鼠有功,就把老鼠封为十二属相的头一名,让它在宫廷里自由自在,谁也不准随便捉老鼠。

天长日久!这只老鼠成了精,变成了个很漂亮的后生,还中了头名状元,皇上就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闺女许给他为妻。娶亲的那天,新郎官新娘子坐到花轿里,敲锣锣的,打旗旗的,抬食盒的,捣鼓的,吹唢呐的,拍铙的,吹笙的,抬轿子的,前呼后拥,足足有百人,说多热闹有多热闹。可谁也看不出来,那些人原来是老鼠精使了邪法儿,让一群小老鼠变的。过了几天,新媳妇发现不对劲,每天前半夜,新郎官在床上睡觉,可是到了后半夜,新郎官就离开屋里,不知道干啥去了。有一天晚上,等新郎官出了门,她就悄悄地跟在后面,看见新郎官走到院子里,在地上一打滚,就变成了一只很大的老鼠,吱哇吱哇一喊叫,就有好多好多老鼠都跑出来,不一会,它们就玩起“娶亲”来了,新郎官老鼠当新女婿,还有当新媳妇的,还有当吹唢呐的,捣鼓的,敲锣的,拍铙的,打旗的,抬食盒的,抬轿子的,要干啥的有干啥的,旗旗号号,吱吱哇哇,好不热闹。原来,这个新郎官根本不是什么漂亮的状元,而是一只老鼠精。

新媳妇又气又恨,第二天黑间前半夜,趁新郎官——老鼠精睡得很死的时候,新媳妇就用力把它掐死了。她连夜跑回皇宫,哭哭啼啼地告诉了皇上。皇上起先不信,后来派人去察看,果然是一只很大很大的老鼠死在床上。

你要是不信的话,每年正月初十,把耳朵支到水瓮旮旯里,就能听到老鼠吱哇吵闹的声音,那就是它们在玩“老鼠娶亲”哩。

兄弟打鬼

熊耳山山窝里住着兄弟俩,都是种瓜好手。每年七月,山外人愿多跑几十里来买他们的瓜吃。离瓜园不远处有个乱坟岗,天天晚上闹鬼集,日头一落,鬼火闪闪,吓得人们谁也不敢从那儿过。兄弟俩倒不在乎,照旧守着自己的瓜园子。

一天晚上,有个没下巴鬼掂个小灯笼,拿个小铴锣,在瓜棚外走一步,敲一下,唱一句:“口得口得锵,吃个瓜!”老大没言声,老二却说:“大牙想吃敲大牙,二牙想吃敲二牙,哪个牙想吃哪个牙!”

没下巴鬼天天晚上来闹。主人看得紧,不怕它,也没把瓜偷走。日子长了,搅得人心焦火燎。老二和老大一咕哝,决定捉住它,给它点儿厉害尝尝。

太阳一落山,没下巴鬼又来了,走一步,唱一句:“口得口得锵,吃个瓜!”兄弟俩二话不说,拔腿就撵。没下巴鬼回头就跑。兄弟俩撵得快,没下巴鬼跑得快;兄弟俩慢慢撵,没下巴鬼慢慢走;兄弟俩停住步,没下巴鬼也停住步。只差四五步远,兄弟俩就是撵不上没下巴鬼。兄弟俩不撵了,收兵回营。

第二天,老大打发老二下山讨主意。老二下山碰见个老头儿。老头儿问:“二瓜匠,下山干啥?”老二把闹鬼的事根根梢梢说了一遍。老头儿说:“不难。我给你兄弟俩出个主意:你俩把鞋倒绑脚上。右手拿根桃木条,左手拿根红线,等那鬼来了,你俩就撵上去,用桃木条打鬼;鬼跑了以后,见地上有啥东西,就用红线拴住掂回去。这样就能把鬼治住。”老二谢过老人回山了。

晚上,兄弟俩按老人出的主意准备停当。等那没下巴鬼走近瓜棚时,兄弟俩猛虎一般扑了上来。没下巴鬼看势不好,转身就跑。可这回没下巴鬼跑不快了。兄弟俩撵上去,举起桃木条就打。没下巴鬼尖叫一声不见了。兄弟俩低头一看:嗬,地上放着一个熟透了的大柿子。他俩想:六七月哪来的柿子?定是那鬼变的,就把它拾起来,用红线拴紧掂了回去。

那柿子白天倒是柿子,到了晚上就变成了灯笼。这样过了三天,没见那个没下巴鬼再来闹。

第四天晚上,来了一大群没下巴的小鬼。这些没下巴小鬼都掂着灯笼,敲着小铴锣,走一步,唱一句:“口得口得锵,还俺灯笼俺回家,要不俺吃你的瓜。”这群小鬼乱哄哄地来到瓜棚前。兄弟俩稍一疏忽,那个柿子变的灯笼就叫小鬼们抢走了。

兄弟俩追到一个黑龙潭边,只见那群小鬼尖叫着“扑扑通通”跳进水里了。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闹鬼的事了。那个鬼集也散了。

打野狐精

一个女人提着一笼馍、一瓶油去娘家。走在半路上,碰见了一个野狐精。野狐精说:“老嫂子,老嫂子,你做啥去呢?”这个女人说:“我转娘家去呢。”野狐精看见这个女人提的馒头,馋得舔舌头,就问:“老嫂子,老嫂子,你提的笼儿里是啥东西?”“是馒头。”“拿来我少尝一点。”这个女人给它,野狐精三刨两咽,就吃光了。又看见这个女人提了一瓶油,又问这个女人:“你的瓶里提的是啥?”“一瓶油。”“拿来我尝一点点。”女人给野狐精,野狐精一气喝光了。野狐精说:“你回去准备着,我晚上要来吃你呢。”

这个女人听了野狐精的话,哭着往回走。走着走着,碰见了一把剪刀,剪刀说:“老嫂子,老嫂子,你哭着咋了?”这个女人说:“野狐精今晚上来吃我呢。”“你不要哭了,我今晚上来救你。”这个女人又哭着走着,碰见了一个锥子,锥子说:“老嫂子,老嫂子,你哭着咋了?”这个女人说:“野狐精在今晚上要来吃我呢。”锥子说:“你不要哭,今天晚上我来救你。”这个女人又哭着走着,碰见了一个鸡蛋,鸡蛋说:“老嫂子,老嫂子,你哭着咋了?”这个女人说:“今晚上野狐精要来吃我呢。”鸡蛋说:“你不要哭了,今天晚上我来救你。”这个女人又走开了,边走边哭,碰到了一只蛤蟆,蛤蟆说:“老嫂子,老嫂子,你哭着咋了?”女人说:“野狐精今晚上要来吃我呢。”蛤蟆说:“你不要哭,我今天晚上来救你。”女人又边走边哭,碰到一只喜鹊,喜鹊问:“老嫂子,老嫂子,你哭着咋了?”女人说:“今晚上野狐精来吃我呢。”喜鹊说:“你不要哭,我今晚上来救你。”女人又边哭边走,碰见了一堆牛粪,牛粪说:“老嫂子,老嫂子,你哭着咋了?”女人说:“今天晚上野狐精要来吃我呢。”牛粪说:“你不要哭,今晚上我来救你。”女人又走了一会儿,碰见一个碌碡,碌碡问她:“老嫂子,老嫂子,你哭着咋了?”女人说:“野狐精今晚上要来吃我呢。”碌碡说:“你不要哭,今晚上我来救你。”这个女人就走到家里来了。

晚上,吃过饭,这个女人就睡在炕上。一会儿,剪子来了,放在女人的左面;一会儿,锥子来了,放在女人的右面;一会儿,鸡蛋来了,埋在灶火里的灰里;一会儿,蛤蟆来了,跳进水桶里;一会儿,喜鹊飞来了,站在屋檐上;一会儿,牛粪来了,蹲在门槛下;一会儿,碌碡来了,架在房顶上。过了好一会儿,野狐精来了,跳上炕,在左面吃女人,被剪子铰了一阵;在右面吃女人,被锥子戳了一阵;跳下炕,跑到灶火里吹火点灯盏呢,叫鸡蛋把野狐精的眼睛炸瞎了;野狐精疼疯了,把头伸进水桶里凉眼睛去呢,叫蛤蟆一口把野狐精的鼻子咬了;野狐精觉着事情不妙,出门就跑,喜鹊在房檐上说:“喳喳喳,牛屎滑倒碌碡打。”野狐精正好踏在牛屎上,滑倒在地,正好碌碡从房上滚下来,不歪不斜打在野狐精身上,把野狐精给打死了。

高粱秆扎媳妇

有这么一个庄稼人,叫小顺,是个光棍儿,从小死了爹妈,惟一的亲人是他舅舅。他种着二亩多地,住着两间小草屋。大秋以后他找几个伙伴,推牌九、掷骰子玩,一块儿解闷儿。

一天,他的伙伴们说:“净玩这个没啥意思,咱们给小顺用高粱秆扎个媳妇吧!”那几个人说:“行。”他们七手八脚忙活起来,工夫不大,媳妇扎好了。这个伙伴说:“我们孩儿他妈有一件红花袄,我回家拿去。”那个说:“把我媳妇的一条绿花裤拿来给她穿上。”又有一个说:“我媳妇来时穿的绣花鞋和一个盖头,我给你偷出来。”

一会儿,衣裳、盖头、绣花鞋都拿来了,给高粱秆媳妇穿上。穿好后,他们一看,还挺好,铺上褥子,把它放在上面,再盖上被子,躺着吧,挺好看。有个伙伴说:“小顺,这回该向你舅舅要钱去啦!”小顺说:“我老向他要钱,怕他们不给了。”“给,你就说娶媳妇,准给,去吧!”

小顺来到舅舅家,正好舅舅、舅妈全在家。舅舅问:“这回来有事儿?”他说:“我要娶亲呀,啥都没有,请二老相助。”老两口儿说:“真有这事?”小顺小声“嗯”了一声。舅舅说:“真的有这事,可是天大喜事,你不用发愁,这儿什么都给你。”老两口儿准备了钱和米、面、肉等,套上大车,动身给外甥办喜事去了。

小顺心中有鬼,对舅舅、舅妈说:“你们坐车慢慢走着,我先回去叫她给烧点水去。”说完,就一溜小跑朝家赶。

到家后,开门一看,高粱秆扎的媳妇盖着被子,还躺得好好的。怎么办?老两口儿来了怎么交待!急得他大声喊:“嗨,你还不起来呀,舅舅、舅妈他们都来了,起来烧点水吧!”“哎!”高粱秆媳妇答应一声真起来了。吓得小顺一愣,觉得这事太怪了。这媳妇呢,下地就抱柴,烧起水来。水要烧开的时候,马车也到了。

小顺领着媳妇上前见过舅舅、舅妈,老两口儿夸外甥说了一个好媳妇。选了个良辰吉日,大摆酒席,亲戚朋友都来办喜事。事大、事小,一到就了。很快一天过去,亲戚、朋友各自回家,舅舅、舅妈安排好后也回家去了,剩下小两口儿过日子。

过了整整三年,又一个正月到了,媳妇说:“我要回家瞧瞧妈去。”小顺说:“去吧!”可他心里琢磨:你的家在哪儿呀?

媳妇骑上驴,小顺在后赶脚,从太阳出到太阳落,整整走了一天,还没到地方。小顺不敢言语,心想,看你走到啥地方。

天色已晚,走进一个村子里,来到一家门前,媳妇下毛驴上前敲门:“妈妈,开门来,我回来啦。”妈妈听着像大闺女的声音,可她死了,到现在已入土三年了。没敢去开门。又听门外喊:“妈,快来开门呀!”二闺女说:“是我姐姐在叫门,我去开门看看。”门一开,姐姐说:“二妹子,是你呀,你姐夫送我来啦。”母女见面,妈问:“闺女,这几年你上哪儿去了啊?”“我到婆家去啦。妈,这就是您的姑爷。”小顺上前见过丈母娘。

住几天后,姑爷急着回家,问媳妇再呆几天,定个日子好来接。她说:“再住十天吧!”小顺答应后就走了。

大闺女天天给做针线活,单的、夹的、棉的都做好了。到第十天,娘儿三个坐在炕头上做活,又说又笑拉起了闲话。妈问:“闺女,你不是死了吗?”这一问不要紧,只见姑娘身子一歪,倒啦。妈赶紧上前去拉,一拉便变成了一堆高粱秆,这下子,傻了眼,姑爷来了怎么说呢?

说着,姑爷来了。小顺见丈母娘愣愣地站着,小姨子也不动身。看不见媳妇哪儿去了。问:“我家里的呢?”丈母娘把脸一沉说:“你朝我要人?弄着高粱秆子来吓唬我。”“吓唬你,我问你,她叫你妈没有?”“叫来着。”“她给你做活儿没有?”“做来着。”“那就啥话别说了,给我人没事;若是不给,到官府告你去。”丈母娘一听要经官府,这还了得,人命关天的大事,头一行得花钱了二一行,坐大牢受苦刑,闹不好命还得搭进去,最好私了,给姑爷点钱吧。这姑爷是啥都不要,就要人,要媳妇,不给?县衙门见高低。小顺朝外就走。丈母娘见事不妙,急忙阻拦说:“别急,别急,有事咱们好商量。这么着吧,把你小姨子给你吧?”小顺听后高兴得二次跪下叩头重认丈母娘。小顺接走了小姨子,小两口儿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了。

(三)动物故事

老虎怕“漏”

在一座山上,有一间茅草房子,里头住着一个老头子和他老婆子,他们喂了一头牛。

有一天擦黑时,天落起大雨来,有一只老虎早就想吃这条牛,它就趁大风大雨时钻到牛圈里躲起来,等到天黑了好吃这条牛,有个偷儿也早就想偷这条牛,也在大风大雨时躲进了牛圈。天黑了,老头子和老婆婆来看牛。老婆婆对老头子说:“老汉呀,天下起这么大的雨,老虎莫下山来吃牛哦!还有谨防偷儿也来偷喔!”老头子却说:“什么老虎,偷儿?我一点都不怕,我就是怕屋漏。”偷儿知道屋漏就是房子漏,可是老虎就不知道屋漏是个啥东西了。它想:我是兽中之王,莫非屋漏还要比我凶些呀?它越想越害怕。这时,雷也只顾打,闪电也只顾闪,就跑了出来。偷儿看到一个黑东西呼地一下跑出来,以为是那条牛,便一下子跳到它背上。老虎想:遭了,今天硬是遇到“屋漏”了。它没命地跑起来,想把“屋漏”甩下去,自己好早点跑回洞里。那偷儿在老虎背上想:等你跑快点,离开老头子越远越好,到时我把你卖了就是了。突然,一个唰股亮丈的闪电扯起。“天呃,我的妈呀!”这时他才晓得他骑在老虎身上。他吓惨了,看到侧边有棵树,便一下跳到树上去了。老虎跑回山上,有只青皮猴子说:“恭喜恭喜,你饱餐了一顿。”

“唉呀,猴三哥,你莫说了,差点儿我回都回不来了。”“为啥嘛?”大家问道:“昨天夜里我想趁大风大雨吃条小牛,不知道怎么回事,遇到了‘屋漏’。它好凶哦,他还骑到我背上,我甩了好久才把它甩起挂到树上去了。”那个猴子说:“我怎么没听说过‘屋漏’?”“真的哟!”老虎说。青皮猴子说:“虎大哥,真的有‘屋漏’,我也去看看嘛。”老虎说:“你要想个办法才行!”猴子说:“这个山上有葛麻藤,你把我套在你的尾巴上,若是人,我就把他抓下来,让你吃个饱,若是‘屋漏’我就向下眨眼睛,你就拉起我跑。”老虎说“好得嘛。”它们又向山下走去。那偷儿看到老虎回来了,还带了一个会爬树的猴子,吓惨了。一会儿,它们就到了树下,猴子往上爬,老虎就坐在树下等。那偷儿心想:这下肯定活不成了。想到自己马上就要被老虎撕成几块,他吓得屎尿遍流。猴子仰起脑壳直往上爬,哪知道偷儿的屎尿直撒,屎尿落到猴子的眼睛里,淋得它眼睛使劲眨。老虎看到猴子眨眼,认为树上肯定是那最凶的“屋漏”,便又不要老命地跑起来,猴子跑不过老虎,被拖着东挂西撞,等老虎跑到洞里时候,猴子的脑壳早被撞得稀巴烂,一点气都没有了,把嘴张得很大。老虎对猴子说:“猴三哥,猴三哥,我累得要断气了,你还好意思扯起嘴巴笑哟!”

野鸡和乌鸦

从前,野鸡和乌鸦是对好朋友。它们白天一块飞到森林、草原、田野觅食,晚上住在一起,形影不离。

野鸡勤快,每天穿森林、钻草丛,找来了许多果籽、昆虫、青蛙和鸟蛋等食物。乌鸦贪玩,每天却在树上、空中飞来飞去,不时地哇哇叫,找来的食物少。乌鸦从野鸡找来的食物中专拣虫、青蛙、鸟蛋吃。野鸡对朋友的挑食也很宽容,反正自己吃饱肚子就行。久而久之,乌鸦嗜食荤,善飞翔,喜欢在旷野活动;野鸡主要靠吃素,不善飞,喜欢在森林里活动。

有一次,乌鸦对野鸡说:“咱们来比赛飞,看谁飞得又高又远。”

结果,野鸡输了。得胜的乌鸦讥笑野鸡说:“你既吃素又食荤,吃个不停,太馋了,吃得体大身笨,飞不高,飞不远。”

野鸡不在意朋友的讥笑,决心找机会再比赛。

过了不久,野鸡对乌鸦说:“咱们明天比赛喊叫,看谁的声音洪亮,叫的次数多,叫的时间长。”

乌鸦同意了。

晚上,野鸡赶紧吃完饭,早早就睡了。乌鸦继续拼命地吃肉,它想:“吃饱了,明天才有力气叫喊。”可它吃得实在太饱,肚子撑得发胀,一夜不能入眠。第二天一早,野鸡起来叫醒了乌鸦。比赛开始,野鸡就拉开嗓门一个劲“叽哩叽”地叫,叫得脸红脖子粗,一直叫到太阳爬上山。乌鸦也叫,可它很困倦,只是有气无力地哇哇叫了一阵,接着不是口渴去喝水,就是肚胀要屙屎。

比赛结束了,乌鸦输了,但它不肯认输,互相争吵起来。于是,它俩去找太阳评判。

太阳说:“我是被野鸡洪亮的叫声闹醒的。我出来后一直观看你俩比赛,野鸡胜利了。”

野鸡十分感激太阳的裁决。后来,野鸡天天叫醒太阳,好让太阳早点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鸡鸣破晓”的缘由。它叫得脸红冠粗,天长日久,野鸡的脸、冠子又红又大。

野鸡虽然比赢了,但乌鸦不讲信用,不认输,野鸡想再教训它一顿。

有一次,乌鸦和野鸡在森林里找食物,遇到了羽毛漂亮的孔雀。孔雀走后,乌鸦高兴地对野鸡说:“我真羡慕孔雀的漂亮羽毛,要是咱俩像它一样该多美呀!”

乌鸦这么一说,给野鸡提供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它立即对乌鸦说:“要使咱俩都变得像孔雀那样漂亮我倒有个办法。”

乌鸦急忙追问有什么办法。野鸡说:“咱俩先把紫胶和各种颜料找来,照孔雀的样子在身上画图纹,咱俩就变得像孔雀一样漂亮了。不过,画时要闭上眼。”

乌鸦一听连连称赞。

野鸡让乌鸦找颜料,自己找紫胶,很快就找到了。野鸡将各种颜料拌上水,叫乌鸦先在自己身上画。画了一会儿,野鸡变得同孔雀一样漂亮。乌鸦急着想打扮自己,早就闭上双眼等鸡画。野鸡趁乌鸦闭着眼,赶紧在黑色颜料上拌了紫胶,往乌鸦身上涂,把它一身染成黑漆漆的。乌鸦睁眼一看,发现自己上了野鸡的当,气愤极了,就拼命地追赶连跑带飞的野鸡。乌鸦全身羽毛被紫胶粘着,不能飞,只是在地上跑,一不小心,脖子套在藤圈上,将颈项的黑胶碰掉了一些,变成白色。乌鸦拼命追也追赶不上野鸡。它又气又累,从此和野鸡结了冤仇。从这一天起,一心想打扮得漂亮的乌鸦,除了颈项有一些白毛外,其他羽毛全都变成黑不溜秋的。由于被紫胶紧紧地箍着,乌鸦也不像从前那样,与老鹰、鹞子一样飞得又远又高了。

野鸡没有想到这次捉弄乌鸦,竟会结下仇怨。它惊慌逃命时,汗水把身上五颜六色的图纹冲掉了许多,它最后也没有变得像孔雀那样美。从此以后,野鸡也害怕乌鸦。直到现在,野鸡不敢在空旷地带活动,只在森林、草丛里躲藏。有时候,一只青蛙跳动,会吓它一跳;一阵风声,也会使它大吃一惊,好像乌鸦来报仇似的。

水蛇无毒

古时候,有一天,天上管“五毒”的大仙,命下界所有的蛇都到天上领毒。

水蛇领毒回来,看到金环蛇和银环蛇都领双份毒。于是水蛇起贪心,也想要双份,就将领来的一份毒藏在牛粪里,又跑到天上去,想再领一份。发毒的大仙就问水蛇说:“你已经领过一份,又跑来干什么?”水蛇说:“金环蛇和银环蛇都领双份毒,我也要双份。”管“五毒”的大仙说:“金环蛇和银环蛇都领了双份毒这是真的,不过它们每个月都要生病二十九天,每月二十九天在洞里,只有一天出洞,你愿意吗?”水蛇听他这么一说,马上溜走了。

可是,当水蛇再次上天的时候,它藏毒的那堆牛粪正好被一个拾粪的老太婆拾走了。所以水蛇回来取毒的时候,连牛粪都没有了,哪里还有毒?因此自古以来,水蛇咬人都没有毒。但是,真的要被水蛇咬了,可千万不要碰到牛粪,因为一沾上牛粪,那水蛇藏在里面的毒就会发作,被咬的人就会有危险。

(四)生活故事

火龙袍

一年寒冬腊月,天下大雪。地主郑三发家的长工王小聪还穿着单薄的旧大褂。夜里,郑三发夫妻两人盖着两床被子还嫌冷。王小聪住在磨坊里,垫的是芦席,盖的是破被,这么冷的天气,不冻死才怪呢!王小聪很聪明,他没有睡着挨冻,而是忙着推磨,不仅不冷,还热得出了汗。

第二天一早,王小聪仍穿着单薄的旧大褂,将早点送到地主床前。地主发现他脸上红扑扑的,头上汗津津的,觉得很奇怪。就问王小聪怎么不冷。王小聪随口答道:“我身上穿的是‘火龙袍’。”地主点点头:“噢,怪不得你不冷呢。”

几天后,郑三发接到一份请帖。这日雪后放晴,天气更冷。临行前,郑三发想起了王小聪的“火龙袍”,于是他叫来王小聪:

“把你的‘火龙袍’换给我穿穿。”郑三发老婆看了看王小聪的破大褂,有些担心,劝丈夫不要换。王小聪听了也很为难。可郑三发执意要换,王小聪没得办法,只好依从。

郑三发穿上“火龙袍”,跨上枣红马,得意洋洋地赴宴去了。骑马跑了一段路。郑三发感到很冷,心里想,可能“火龙袍”的火还没上来呢。他把衣服紧了紧,继续前行。又过了一段时间,寒风刺骨,郑三发感到吃不消了,心里嘀咕起来:“龙袍”的火怎么还不上来?正在这时,他看到路边村口有一棵空心的大柳树,树根处一个大空洞。原来这村子里的人常在这空洞里烧香,洞的周围都被烟熏黑了,郑三发高兴万分,赶忙下马一头钻进洞里去躲避风寒。

枣红马在洞外左等右等,还不见主人出来。一直到第二天,枣红马实在坚持不住了,这才掉头往回跑,跑回家中对着地主婆长嘶一声。地主婆看不到丈夫,觉得事情不妙,忙带着家人,跟着枣红马沿途寻来。一到那棵空心柳树旁,马就停了下来。郑三发老婆一看,丈夫已经死在洞里了,就嚎啕起来,边哭边说:“老爷啊!我叫你别穿什么‘火龙袍’,你偏要穿。你看这‘火龙袍’多厉害,连大树都被烧了个大窟窿了。”

县官和仆人

很早以前,有个县官,急着想找三个佣人:一个是办事洒脱的,一个是性格绵软的,一个是不吃亏的。他限期三天,让张三、李四去办。

说话间,一天过去了,张三、李四走遍了大街小巷也没遇上县官要用的人,心里很愁。

第二天,张三说:“咱们不能光在街里转,戏园子是人集中的地方,看看去!”李四一听有道理,两人就直奔戏园子走去。进了戏园子,找个地方坐下了。台上演的是《夜战马超》。只见马超手使钢叉,抡圆台了。这时候,在他们前排座位上,有个大个子忽地站起身来,连连鼓掌叫“好”,逗得满场人哈哈大笑。两个衙役低声说:“盯住他,走时带上!”话音没落,从他俩身后挤过来一个小姑娘,满脸流泪地对坐在大个子身旁的小个子说:“爸爸,我妈死了!”这小个子并不着急,一边看戏一边说:“你先回去,等会儿我看完这出戏……”没等小个子说完,大个子转身抬手给小个子一个大嘴巴,骂道:“死了人,还等看完戏,打你个不着急的狗日的!”小个子被打得直眉愣眼。两个衙役一递眼色,走过去,大喝一声:“别动!”把大个子和小个子一齐绑上,带回县衙。县官和师爷等得正不耐烦,张三、李四回来了,还绑着两个人来。张三、李四怎么来怎么去一回禀,县官听了很高兴,当即赏了他们银两,第三天,两个衙役换上便服,又来到闹市。来到“一品香”酒馆门口,两个衙役就进去杯来盏去地喝了起来。这时只见门帘一挑,一个贼眉鼠眼的人进来了,冲跑堂的喊:“有包子吗?来十个!”跑堂的忙送过来一盘包子,随后又去应酬别的顾客。要包子的人抠出所有包子的馅儿吃,又原般原样儿把包子皮放回盘子里摆好,嘴里不住地嘟囔:“哼,这包子的重量准不够,谁吃!”跑堂的过来一看,包子原封没动,就把盘子端进去了。两个衙役看得清清楚楚,认定这家伙很会占便宜,准备走时带上。这时门帘一挑又走进一个卖芝麻烧饼的人。吃包子的人忙迎上去,招呼卖芝麻烧饼的人坐下,问过烧饼的价钱,伸手从筐里拿出两个。“爷们儿,这烧饼的个头咋不一样大呢?”说着又从筐里拿出几个比量着。一会儿工夫,桌面上撒下一层芝麻。卖烧饼的刚要翻棱眼睛,吃包子甲说:“爷们儿,我也是做小买卖的,今后有事多关照,用钱,到家去取!”说着用手指蘸唾沫在桌面上画一条到他家的路线,只见他东拐一下,西转一下,三下五除二,把桌面上的芝麻全抿进嘴里。两个衙役交换了一下眼色,走过去大喝一声:“别动!”就用绳子把吃包子的人绑上了,带回县衙。他们向县官禀报了经过,县官听了挺满意,把这人也留下了。

县官给抓来的三个人分了工。性格洒脱的大个子负责联络;性格绵软的小个子负责照顾两个小少爷;办事不吃亏的负责采买,管理家务。

新上任的三个衙役,干事都很卖力。有一天,大个子进来禀报,巡抚进京路过这里,正晌午时到。按着师爷指的路线,县官慌忙坐轿去接。走着走着,前面有一条河拦住了去路。绕道而行,时间来不及了,瞠河过去,不知水深浅。正在左右为难时,大个子把裤腿一挽,走过来跪在地上:“县官老爷,我驮你过去。”县官心想,事到如今也只好这么办,便点头答应。过了河,送走了巡抚,回来路上再过河时大个子又把县官驮在背上。走到河中间,县官说:“这回多亏你啦,险些误了事。回衙后,提你为班头儿!”大个子听了,“扑咚”一声跪下就谢。县官被摔在河里,灌了蛤蟆。大个子忙上前去捞,待县官苏醒过来,见大个子急得那个样儿,又好气又好笑:“你忙谢什么?差点儿玩了命!”大个子不好意思地说:“都怪我性子太急嘛!”

回县衙后,立刻升堂,大个子果真被提为班头儿。正当人们祝贺的时候,性格绵软的小个子衙役在一旁禀报说:“县官,大少爷掉井里了!”“快派人去捞,还愣着干什么?”“晚了!”“什么时候掉井的?”“三天啦!”县官气得昏倒在地。过了半袋烟工夫,县官才明白过来,苦着脸吩咐占小便宜的衙役去买棺材。他出去不一会儿把棺材拉回来了。县官见了棺材就问:“花多少钱?”占小便宜的用手在空中画了个圈,接着搁开大棺材盖儿:“看,这里还有一个小的呢!”县官很纳闷儿,问:“买这些干啥?”占小便宜的说:“这还不知道?等二少爷死了,就不用现买了!”

县官听了,嘴张了两下,一头栽倒在地上,活活气死了。

裁缝儿子对付部落主

从前,在一个地方,有个不讲道理的部落主。

有一天,部落主把裁缝叫到跟前说:“各种各样的衣服我都穿过,就是没穿过石板衣服,你下去给我做一件石板衣服。”裁缝说了一声:“遵命!”他就拼凑石板准备做石板衣服。裁缝的儿子问父亲:“爸爸,你在忙什么?”父亲说:“部落主想穿石板的衣服,做不成会杀我的头。”儿子说:“我去对付部落主。”部落主派人召父子俩问:“石板衣服做好没有?”儿子说:“做石板衣服,需要沙子捻成的缝线,没有这个做不成。”部落主说:“我没听说过有沙子捻成的线。”儿子回答道:“我也没听说过用石板可以做衣服。”部落主无法回答他的话,也免去了用石板做衣服的差事。

有一天,部落主又把裁缝叫到跟前说:“我吃过各种各样的饭菜,就是没有吃过公牛的酸奶,你下去给我弄点好吃的公牛酸奶来。”裁缝愁眉苦脸地回到了家里,儿子奇怪地问道:“爸爸,出什么事了?”父亲重复了部落主的话,儿子说:“我去送公牛酸奶,你不用担心。”

第二天,那儿子走进部落主家里,部落主问他:“我要的公牛酸奶在哪儿?”儿子回答道:“不要提公牛酸奶的事,昨天晚上我父亲生了孩子。”部落主问:“没有听说过男人还会生孩子?”儿子回答道:“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牛又怎么会有酸奶?”部落主无话可说。

有一天,部落主又把裁缝叫去说:“我要去藏北,在这期间你要数清我草场上一共有多少棵草。”裁缝来到草场,一棵挨着一棵地数草,儿子过来问:“爸爸,你在这里干什么?”父亲说:“部落主叫我数这草场上的所有草。”儿子说:“你别干傻事。等部落主回来,我去完成这个差事。”过了几天,部落主回来,路过裁缝家时,问道:“我草场上总共有多少棵草?”儿子反问道:“主人,你去藏北时,你骑的马走了多少步?”部落主说:“这没法数清。”儿子答道:“你草场上的草也是没法数清。”部落主斗不过裁缝儿子的智慧,再也不敢刁难他们了。

小媳妇和恶婆婆

有个小媳妇,遇着个恶婆婆,一天到晚给关在屋里纺棉花。这天,她累得实在受不了啦,看着眼前的棉花,不由得唱起来:“棉车儿上,棉车儿下,看见棉车儿就害怕。八月十五下场连阴雨,把那棉桃儿都沤烂吧!”她这一唱,叫恶婆婆听见了,问她:“该死的东西,你唱的啥?”小媳妇改口说:“娘,娘,你别生气。俺唱的是:棉车儿上,棉车儿下,看见棉车儿就喜它。八月十五莫下连阴雨,棉花开得碗口大!”

小媳妇又赶紧纺起棉花来。纺着,纺着,瞌睡来了,她又哼起了小曲儿:“打盹儿神,打盹儿神,打起盹儿来不由人。巴不得公公婆婆死个净,巴不得兄弟姐妹不成人!”这回声音虽小,可又叫恶婆婆听见了,跑来就骂:“该死的东西,你活过月啦!咋唱的?”小媳妇说:“娘,娘,您莫多心。俺唱的是:打盹儿神,打吨儿神,打起盹儿来不由人。巴不得公公婆婆活百岁,巴不得兄弟姐妹都成人!”

恶婆婆走了。小媳妇越想越气,又唱起来:“天也孬,地也孬,一肚子怨气没处消。老天咋不下把火,把世上孬种都烧焦!”

恶婆婆听见小媳妇这回唱着骂孬种,也不来问了。

巧媳妇

从前,有个顶聪明的人,名叫张古老。他一共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和老三,都已经娶了媳妇,只有老四还是条光棍。兄弟们没有分家,由张古老带着在一起过日子。

说也奇怪,这三兄弟都生得呆头呆脑,一点也不像他们的老子;娶进来的这三个媳妇,也是半斤配八两,脑子都不大灵活。一家人没有一个讨得张古老的喜欢。

日子久了,张古老心里发愁。他想:我这块老骨头,总不能老赖在这世上,说不定哪一天我两腿一伸,看他们这么混混沌沌,怎么过日子呵!于是,他便想替小儿子找个乖巧一点的媳妇。现今,能给自己添个好帮手;将来,也好做个自己的替脚人,掌管这份家业。

想想容易,办起来却难了。张古老打听来,打听去,总没有一个合适的。到底老汉是个聪明人,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法子。

这天,他把三个媳妇叫到跟前,说:

“你们好久都没有回娘家了,心里一定很挂念吧!今天,我就打发你们回娘家去。”

三个媳妇一听说回娘家,欢喜得不得了,只问公公让她们住多久。

张古老说:“大媳妇住三五天,二媳妇住七八天,三媳妇住十五天。三个人要一同回来。”

三个媳妇想也没想,便连忙答应了。

张古老又说:“往日你们回去,总要带点东西孝敬我,但是,每一次带回的东西都不如我的意。这次你们回去,也少不了要带点东西的,不如我先说出我要的东西来。”

“你老人家只管开口,我们一定带回来就是。”三个媳妇一齐说道。

张古老说:“大媳妇替我带一只红心萝卜回来;二媳妇替我带一只纸包火回来;三媳妇替我带一只没有脚的团鱼回来。”

三个媳妇一听,都满口答应了。三个人便一齐动身回娘家了。

三个人走呀走的,不一会,便走到了一条三岔路口。大媳妇要往中间那条路去;二媳妇要往右边那条路去;三媳妇要往左边那条路去。三个人正要分手时,才记起公公的话来。

大媳妇说:“公公嘱咐,让我们一个住三五天,一个住七八天,一个住十五天,还要同去同回。哎,三个人的日子又不一样,同去还容易,同回多难啊!”

二媳妇说:“是呀!同回才难啊!”

三媳妇也说:“是呀!同回才难啊!”

“还有礼物呢?一个是红心萝卜,一个是纸包火,一个是没脚团鱼。哎,刚一听,好像是顶普通的东西,如今一想,都是些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啊!”大媳妇着急地说。

“是啊!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啊!”二媳妇也着急地说。

“是啊!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啊!”三媳妇也着急地说。

“不能同去同回,又没有这些礼物,公公是不会让我们进屋的,这怎么办呢?”大媳妇更是着急了。

“这怎么办呢?”二媳妇也更着急了。

“这怎么办呢?”三媳妇也更着急了。

三个人想来想去,真不知怎么才好。大家都急得不得了,又不敢回去,便坐在路边上哭起来了。

三个人哭呀哭呀,从日出哭到日落,越哭越伤心,越哭越热闹。哭得惊动了住在近边的王屠户。

王屠户带着女儿巧姑,在路边搭了个草棚,摆了张案板,天天卖肉过日子。这天听到了哭声,便向女儿说道:

“巧姑,去看看是哪个在哭?出了什么事情?”

巧姑走了出来,见是三位大嫂在那里哭成一堆。问道:

“三位大嫂,你们有什么心事,为何哭得这样伤心?”

三个人一听有人来问,连忙抹掉眼泪,一看,只见是位大姐站在面前。她们止住了哭声,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巧姑一听,想也没想,便笑着说:“这很容易,只怪你们没有想清楚。大嫂,你三五天回来,三五一十五,是十五天回来;二嫂你七八天回来,七八一十五,也是十五天回来;三嫂也是十五天回来,你们不是能同去同回吗?”

巧姑接着又说:“三件礼物:红心萝卜是鸡蛋,纸包火是灯笼,没脚团鱼是豆腐,这些东西家家都有,是顶普通的东西呢。”

三个人一想,果然不错,便谢了谢大姐,高高兴兴地分了手,各自回娘家去了。

三个人在娘家,都足足住了半个月。这天,她们一同回来了。

见着公公,把礼物也拿了出来。

张古老一看,吃了一惊。原来她们带回来的礼物,一点也没有错。他心里知道,这不是她们自己想出来的,便问她们。三个人也不敢隐瞒,就把实情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了。

张古老一听,决定要去会会这位姑娘。

这一天,张古老一直走到卖肉的草棚子里,连忙叫老板称肉。

王屠户不在家,巧姑走了出来,问道:

“客人,你要称什么肉?”

张古老说:“我要皮贴皮,皮打皮,瘦肉没有骨头,肥肉没有皮。”

巧姑听了,一声不响,便走到案板那边去了。一会儿,就拿来了四个荷叶包包,齐齐整整地放在张古老面前。

张古老一看,一样是猪耳朵,皮贴皮;一样是猪尾巴,皮打皮;一样是猪肝,瘦肉没有骨头;一样是猪肚子,肥肉没有皮,一点也没有错。他心里一喜,便想道:“这才是我的好媳妇啊!”

张古老回到家里,马上请了一个媒人去向王屠户说亲。王屠户知道张古老的底细,和巧姑一商量,便答应了。不久,张古老选了个日子,把巧姑接了过来,和四儿子成了亲。

张古老得了这样一个聪明的媳妇,满心欢喜,平日里,特别把她看得重,还有心要她当家。

巧姑见公公对自己这样好,也顶尊敬他。

日子久了,大媳妇、二媳妇和三媳妇便有些不自在了。背地里叽哩咕噜地说:“公公有私心,只心疼满儿媳妇,嫌弃我们。”

张古老看出了她们的心思,他想:“要大家心服,非得想个法才行。”

这天,他把四个媳妇都叫拢了,对她们说道:“我一天天老了,很难管上这份家。我想把这份家交给你们来管,但是家里人口多,事情杂,要有个顶聪明能干的人才管得下。我不知道你们里边哪个最聪明,最能干。”

四个媳妇一齐说:“公公,你就试试吧!”

张古老说:“好,我就试一下吧!试出来哪个最能干,最聪明,家就让她当。这是你们自己说的,以后不准埋怨啊!”

大家同意了。

张古老说:“会居家的人,就知道节省,无的做出有的来。我就在这点上出题目:要用两种料子,炒出十种料子的菜来;用两种料子,蒸出七种料子的饭来。哪个做得出,就是顶聪明能干的人,家就归她当。”说罢,张古老就转头问大媳妇:

“你做得出吗?”

大媳妇一想:两种料子就只能当两种料子用,哪能当十种料子用呢?便说:

“你别闹着玩了,这哪里做得出来?”

张古老又问二媳妇:“你做得出来吗?”

二媳妇一想:平日蒸饭,都只用大米,顶多再加一二种料子,哪来的七八种料子,便说:

“公公,你别逗弄我们了,这哪里做得出来?”

“你做得出来吗?”张古老又回头问三媳妇。

三媳妇心想:两位嫂子都做不出来,我更不用说了,便没有做声。张古老知道三媳妇也会做不出来的,便说:

“想你也是做不出来。”最后,才问巧姑:“你呢?”

巧姑想了想,说:“我试试看。”

巧姑走到厨房里,用韭菜炒鸡蛋,炒了一大碗,用绿豆和在大米里,蒸了一大盆,端到张古老面前。

张古老一看,说道:

“我要的是十种料子的菜,怎么只有两种?我要的是七种料子的饭,怎么也只有两种?”

巧姑说:“韭菜加鸡蛋,九样加一样不是十样?绿豆和大米,六样加一样,不是七样?”

张古老一听,高兴极了,连声说对,当场就把钥匙拿了出来,交给巧姑了。

巧姑当家以后,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吃的穿的,都是自己做出来的,一家人过得舒舒服服。

有一天,张古老闲着没事做,便坐在大门边晒太阳。突然,他想起自己过去的日子,年年欠债、受气。如今日子过好了,自由自在,真是万事不求人。一时高兴,顺手在地上捡了块黄泥坨坨,在大门上画了几个大字:“万事不求人”。

不料,当天知府坐着轿子,从这门前经过。他一眼便看见门上这几个大字,大大吃了一惊。心想:

“这人好大的胆,敢说出如此大话来,这不是存心把我也没有放在眼里!好吧,我叫你来求求我。”便厉声叫道:“赶快放下轿,给我把这个讲大话的人抓来。”

衙役们马上凶恶地把张古老从屋里拖了出来。

知府一见,瞪着两眼说道:

“我道是什么三头六臂,原来是个老不死的老头。你夸得出这种大话,想必有大本事。好吧!限你三日之内,替我寻出三件东西来。寻得到,没有话说,寻不到,就办你个欺官之罪。”

张古老说:“老爷,是三件什么东西?”

知府说:“要一条大牯牛生的犊子;要灌得满大海的清油;要一块遮天的黑布。少一件,便叫你尝尝本府的厉害。”说罢,便坐着轿子走了。

张古老接了这份差使,掏空了心思,也想不出个办法来对付,整日里愁愁闷闷,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

巧姑见了,便问:“公公,你老人家有什么心事,尽管跟我们说!”

张古老说:“只怪我不该夸大话,和你说了也没有用。”

巧姑说:“公公,你老人家说吧,说不定能想出个办法来。”

张古老只得把心事对巧姑说了。

巧姑一听,说道:

“你老人家说得对嘛,庄稼人吃自己的,穿自己的,本来是万事不求人。你老人家放心吧,这差使就让我来对付。”

过了三天,知府果然来了。一进门,便叫道:“张古老在哪里?”

巧姑不慌不忙地走上前说:“禀大人,我公公没在家。”

知府瞪着眼说:“他敢逃跑,他还有官差在身哪!”

巧姑说:“他没有逃,是生孩子去了。”

知府奇怪起来了,说:“世上只有女人生孩子,哪有男人也生孩子?”

巧姑说:“你既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为什么又要大牯牛生犊子呢?”

知府一听,没话可说。停了好久,只得说道:“这一件不要他办了,还有两件!”

巧姑说:“请问第二件?”

“灌海的清油。”

“这好办,请大人把海水吸干,马上就灌。”

“海有这么大,怎么吸得干?”

“不吸干,海里白茫茫的一片水,油又往哪里灌?”

知府一下把脸也羞红了,便叫起来:

“这一件也不要了,还有一件!”

巧姑说:“请问第三件?”

知府说:“遮天的黑布!”

巧姑说:“请问大人,天有好宽呢?”

知府说:“哪个晓得它有好宽,谁也没有量过。”

“不晓得天有好宽,叫我们如何去扯布呢?”

这一说,知府再也没有话回了。红着一副脸,慌忙钻进轿子里跑了。

本来,张古老就有名,这一来,远远近近的人,更没有一人不知道了。大家都说:“这一家子,有个顶聪明的公公,还有个顶乖巧的媳妇。”

金子变石子

古时候,有一家人家,家中有一个老父,三个儿子,三个媳妇。母亲已经死了,家里非常贫穷。父亲年纪老了,没有劳动能力。三个儿子和三个媳妇都不愿意和父亲一起过日子,也不愿意供养老人。后来,三个媳妇都把老父亲赶出了门外。老人没有办法,哭哭啼啼走到娘舅家里,对娘舅讲:“我贫穷得无法生活,自己年老体弱,三房媳妇都不肯养我,我实在走投无路,干脆早日归天。”娘舅听了,一想,笑着讲:“你活了那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要寻死呢?我替你想个办法。”于是,娘舅带着老人走到山上去,手里拿着一只箱子,一把锁,一把钥匙,右手拿着一把铁铲。走到山上,挖了一个大洞,把这只箱子放入洞内,又把箱子打开,放上很多石子,满满一箱。再把箱子盖好,用锁锁上,埋进了土里。

舅舅到了三个儿子家中,看到了外甥及外甥媳妇,就讲:“你们为什么不供养你们的父亲,你们真是太不懂事啊!你父亲穷虽穷,家中还有三担铜,你们父亲还有一把钥匙交给了我,东西都在那里,只要你们谁把父亲供养好,将来到我这里来拿钥匙,这所有的财产就给谁。”大儿子听了就怪大媳妇,都是你不好,要把父亲赶出去。大媳妇很乖,对舅舅讲:“我去把父亲接回来,以后和我们一道生活。”不料,二儿子二媳妇也知道了,也想快点把父亲接回来一道生活,最后小儿子、小媳妇也晓得了,也要去接父亲回来一道生活。就这样,三房儿子媳妇争吵着,互不相让。后来父亲就讲了,大家不要争吵,我看还是每家每户轮流住一个月,看啥人对我好,我死了,就叫你娘舅把钥匙交给啥人。

从此以后,老人安定生活了一个时期,终于年老体衰而病故,老人的口眼闭了。三房儿子媳妇把死去的父亲的丧事办得相当隆重,而且买好墓地入土为安,做丧事所花去的钱,三个儿子大家分担。然后问娘舅要家产,娘舅就带了他们上了山,叫他们挖洞,挖出了一只箱子,三房儿子媳妇激动得不得了谁知当娘舅用钥匙打开锁,开开箱子,三个儿子、媳妇一看呆了,原来箱子里竟是石头。

这时娘舅讲了:“金子变石子,没有石子,饿死老子。”

傻女婿学唱戏

从前,有个有钱人,他有好几个女婿。几个女婿当中,有一个傻得没得法,他媳妇不晓得为他怄了多少气,总想把他教精灵点儿。

那年过年,这个有钱人想热闹一番。他不但要请戏班子去唱戏,还要每个女婿到时也来唱一段。这一来,把傻女婿的媳妇急得心头像猫抓一样。他能干啥?到时候不丢丑才怪呢?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先教他一段戏。

那天黑了,两口子睡在床上,媳妇对傻女婿说:“过年的时候,爸爸要你们一人唱一段戏,你唱不成怎么办?我先教你。我念一句,你就跟着学念一句。”

傻女婿说:“要得嘛。”

媳妇就拿起腔念道:“今日见娇娘——”

傻子拖着声音大声跟着念:“今日见娇娘——”

媳妇听他那么大声,就来气了。心想,黑更半夜的,人家听到多难为情,赶忙招呼他说:“你小声点儿!”

傻子倒是媳妇又在教他唱戏了,也跟到大声念道:“你小声点儿。”

媳妇气急了,就蹬了他一脚,说:“滚你妈个×!”

他也跟到大声说:“滚你妈个×!”

媳妇气得呆不住了,起来就朝隔壁房间走。边走边说:“老子不跟你睡了!”

傻子也跟着说:“老子不跟你睡了!”

过年了,傻子的老亲爷请了不少的客。那天,傻子自然也去了。轮到他唱戏了。他打开喉咙吆吆地唱道:“今日见娇娘——”还有点唱戏的味道,引得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傻子大声说:“你小声点儿!”

老丈母娘怕他这样把客人得罪了,就对他说:“这样说要不得。”他马上大声说:“滚你妈个×!”

哎,这一下把老丈母娘气得话都说不出来!小姨妹赶忙去劝他:“姐哥,那是妈,你咋乱骂哟?”

他又吼道:“老子不跟你睡了!”

三个女婿拜年

明朝万历年间,平定州城十字街,有一个财主,生下来耳根就长了个肉瘤,人们都叫他“耳疙瘩”。“耳疙瘩”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找了个婆家在槐树铺,女婿是个进士,做太平县知县。二女儿找的婆家在娘子关,女婿是武举人,是守关“百户”。这两门亲事,门当户对,“耳疙瘩”十分欢喜。只有三女儿性情古怪,媒人天天跑断腿,亲事提了几十家,不是官宦子弟,就是财主阔少,但是她都看不上眼,最后自作主张,找了城东五里东沟村一个庄稼汉,当年曾在李家门上扛过长工,两人情长意深,“耳疙瘩”很嫌丢人败兴,因而对三女婿特别讨厌。这年过年,三个女儿和女婿来拜年,大女儿和女婿,乘坐花轿。二女儿和女婿,骑着大马。三女儿和女婿家里穷,没轿坐没马骑,两人只好并肩步行,三女离城近,来的也不晚,到了岳父门前,“耳疙瘩”挡住不让进去,说要行令对诗,各句后三字依次需是“圆又圆”、“有今天”、“送我走”、“活神仙”,内容要表达出各人的出身,诗对的好才准登门。

大女婿首先说:

“我的轿顶圆又圆,

十年寒窗有今天,

四个轿夫送我走,

里面坐个活神仙。”

说后昂首阔步上了台阶。

二女婿接着说:

“我的马蹄圆又圆,

南征北战有今天,

高头大马送我走,

上面坐个活神仙。”

说罢耀武杨威进了门。

“耳疙瘩”和两个女婿在门里向外轻蔑地瞅了瞅,只听三女婿说:

“我的帽子圆又圆,

四季劳动有今天,

两条腿儿送我走,

脚踏实地活神仙。

“耳疙瘩”听了很惊愕,句句贴令押韵,没有半点破绽,只好把他放进去。把三个女婿邀进客厅,“耳疙瘩”串通大女婿和二女婿在酒席桌前卖弄文才,刁难三女婿,拿他开心。酒菜摆好后,“耳疙瘩”不让动筷,要女婿们行令对诗三回合。第一令,需有四个“我”,最后一个表达各人的本领。

大女婿首先说:

“我有钱,

我有势,

万民父母我就是,

我要发大财,

人人送钱至。”

二女婿接着说:

“我有弓,

我有箭,

百战沙场我在先,

我要让谁死,

立即死眼前。”

三女婿不紧不慢地低声说:

“我有牛,

我有犁,

四季耕种我下地,

我要不劳动,

你们吃个屁!”

“耳疙瘩”听了好晦气,但还是寻不到破绽,只得窝住气行第二令。第二令,需是头句两个同旁字,第二句一字拆开都一样,后两句要把拆开的字和同旁字结合起来,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大女婿说:

“两字同旁铁和铅,

出字拆成两座山,

这座山出铁,

那座山出铅。”

二女婿接着说:

“两字同旁汤和酒,

吕字拆开两个口,

这个口喝汤,

那个口喝酒。”

“耳疙瘩”和两个女婿都看着三女婿,认为一定不行了。不料三女婿慢条斯理对着两个大的笑笑说:

“两个同旁你和他,

爻字拆开两把×,

这把×叉你,

那把×叉他。”

“耳疙瘩”听了气紫了脸,大女婿和二女婿着了急。可是,三女婿的诗句句贴令,合情合理,他们干气干急干瞪眼,只得寄希望在行第三令时,压压他的威风。第三令,头句押“事”、二句押“翅”三句提出内容,四句问“是呀不是”。

大女婿首先说:

“蚕和蛾是一事,

蛾比蚕多两翅,

我说蛾是蚕变的,

不知是呀不是?”

二女婿已经智绝才尽,出语不逊地胡扯说:

“庄稼人不懂事,

他说鸟没有翅,

我说庄稼人只会担粪种地,

不知是呀不是?”

三女婿听了轻蔑地朝二女婿瞅瞅,然后环视一周,笑眯眯地说:

“咱们三人是一事,

你们的肉比我多两翅,

我说你们是我养活的,

不知是呀不是?”

“耳疙瘩”听了火冒三丈,气极败坏地对三女婿说:“现在我同你们会对会对,你若能答出以下三个问题,岳父我甘拜下风。”三女婿稍有迟疑,大女婿和二女婿连忙追逼,三女婿微微点头应允。“耳疙瘩”扯开破嗓问:“天上鸿雁能叫是什么道理?松柏冬天长青是什么原因?十字街老槐树上,为什么长出个大疙瘩?”

三女婿不假思索地说:

“天上鸿雁自然能叫有什么稀罕?松柏冬天自然长青有什么稀罕?十字街老槐树上,疙瘩自然长出来有什么稀罕?”

“耳疙瘩”断定三女婿套不上来了,便洋洋得意地抢先说:

“天上鸿雁能叫脖子长,松柏冬天长青是心中强,十字街老槐树长的疙瘩是牛撞伤。”

三女婿听了岳父的话,神态自若地说:

“蛤蟆能叫脖子有多长?竹子冬天长青也是心中强?你耳根那个疙瘩莫非是牛撞伤!”

满客厅的人听了捧腹大笑,大女婿和二女婿也不得不佩服三女婿才高,只是“耳疙瘩”摸着自己的耳根,哑口结舌,无言答对。

懒汉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懒汉,在家里横草不拈、竖草不拿,吃了饭就烤太阳、睡大觉,像一条死蛇一样,动也懒得动一下。

懒汉的妻子嫌他太懒,有一天赌气回娘家去了。这天,懒汉睡到日上三竿才慢慢从床上爬起来,觉得肚子饿,就摸到厨房里,见没有啥子现成的吃得,也懒得生火做饭,又感到身上冷,就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门槛上靠着烤太阳。

这时,一个剃头匠走过来,看见懒汉头发长,胡子深,就问:“老人家,你剃不剃头?”懒汉只是把眼睛睁开一条缝看看剃头匠,动也不动,连腔也懒得开。剃头匠想,这个人莫非是个瘫子,还是哑巴?他就把懒汉的头剃了,胡子刮了。见懒汉仍然不动不开腔,就自己进屋去拿了些粮食抵剃头钱。出门时,他又顺手拿了懒汉妻子的一条花帕子给懒汉包在头上,免得他才剃的光头被太阳晒痛了。

脸上光光、头上包着花帕子的懒汉,还是坐在门口烤太阳。这时,又来了个卖胭脂扑粉的妇人。她看到懒汉,以为是个女人,就问:“大嫂,你买扑粉、买胭脂吗?”懒汉照样懒得开腔懒得动。妇人说:“今天就在这里开个张,发发利市吧!”于是,她就给懒汉脸上扑了粉,搽上胭脂。懒汉眼睛也懒得睁开,任她摆布。妇人给懒汉打扮完了,就自己进屋去拿了些粮食走了。

一会儿,又来了个小偷。小偷见这家只有个女人在门口,就上前试探着问:“大嫂,我是远方来的过路人,给口水喝吧!”懒汉听到了,仍然垮着眼皮懒得说话,动也懒得动。小偷一见,以为这个大嫂睡着了,心想,这真是下手的最好机会!于是,他进屋去把懒汉家所有值钱的东西装进一条大口袋,扛着从懒汉身边大模大样地走了。

下午,懒汉的妻子回家来了,她先是看见门口坐着一个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女子,仔细一看竟是自己的丈夫,不禁笑起来。进屋一看,她又哭起来。原来屋里乱糟糟的,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了。她问懒汉,懒汉过了好一阵才慢慢说:“被小偷偷走了,反正他要偷,我也懒得说。”妻子一听,哭着又回娘家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三八二十二

有个开染房的掌柜,爱占小便宜,人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小气掌柜”。

一天,小气掌柜到街上去买柴,集市上人多嘴杂,他怕占不到便宜,就绕道进了一个小巷。在小巷拐弯处,小气掌柜碰上了一个挑柴的,看样子是个乡下人。他满面带笑地迎上去说:“嘿,卖柴的,把柴给我挑到家里去,我给加运费。”挑柴的汉子答应了一声,就跟着小气掌柜进了染房。过秤的时候,小气掌柜耍秤杆子,少称了些斤两,那个卖柴的汉子也不计较。小气掌柜心想,这是个老好人。就对他说:“八十斤柴,三个钱一斤,三八二十三,应给你二十三个钱。”卖柴汉子听了也没吱声,小气掌柜越发肯定这汉子是个呆子,索性再骗无妨。他笑嘻嘻地说:“你等着,我到染房铺拿钱去。”卖柴汉子又没吱声。小气掌柜进了里屋,附耳给老婆说了几句,就从后门溜走了。

卖柴汉子在院子里左等右等,不见掌柜出来,就进屋寻找,哪有掌柜的影子?掌柜娘子对他说:“屋里没钱,掌柜的上街借钱去了。”卖柴汉子只好又等,眼看日头正午,肚子饿的咕咕叫,还不见掌柜回来。这时候,一个伙计交给掌柜娘子一沓沓钱,说是染布挣的。卖柴汉见了,叫掌柜娘子给钱,那婆子推说不知斤两价格,等掌柜回来再给。卖柴汉子又饿又气,正要发火,看见掌柜的小儿子从屋里出来了。小家伙有五六岁,长得又白又胖,穿了件杭州丝绸大衫子。卖柴汉把手指捏得嘎叭嘎叭响,逗掌柜的小儿子到了院子外面,抱起来说:“走,跟叔叔吃肉去。”

进了饭铺,卖柴汉对老板说:“见好吃的只管往桌子上端。”店老板和几个伙计来来往往,一阵子,鸡鸭鱼肉木耳黄花,桌上摆得满满的。卖柴汉又叫取好酒来,勉阳老窖、山西名酒,嘿!全送上来了。卖柴汉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酒菜,就慢慢吃,细细品。太阳偏西的时候,卖柴汉对染房掌柜的小儿子说:“小崽娃,你看,把衫子都弄上油汤了,快脱下,叔给你擦干净。”卖柴汉把丝绸衫子搭在肩上,对饭铺老板说:“哎呀,忘带钱了,帮我把娃看住,我取了钱就来。”店老板满口应承,还把娃领到里面屋里。

天快黑了,小气掌柜才高高兴兴地回来了,他从大门缝里一瞅,好哇!卖柴汉走了。他正要推门进去,又一想,甭急,从后门走保险。他绕到后门上,一眼看见门板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道:

你说三八二十三,

就是三八二十三。

我把你娃寄饭馆,

顺手拿走丝绸衫。

小气掌柜看了,心里暗暗叫苦。急忙跨进屋里,连声呼喊老婆娃儿,见没人应声,慌的手忙脚乱,跌跌撞撞朝饭铺跑去。

这阵子,小气掌柜的老婆正哭笑不得,给饭铺老板掏饭钱呢。

(五)机智故事

借帽子

有个土财佬,要去为朋友祝寿,一身穿着齐备,就差一顶有顶子的帽子。他打听到波七卡家,有顶先人的珊瑚顶子官帽。于是,写了一张纸条,叫小管家去借。

小管家拿着字条,来到波七卡家门口,就高喉咙大嗓子地吼道:“波七卡在家吗?”

这时,波七卡正在屋后园草,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连忙跑出来。一看,原来是土财佬的小管家站在门口,神气十足,四处张望。便问道:“找波七卡做什么?”

“我家老爷找你借帽子。这里有纸条,你拿去看嘛!”说着,嘴巴一翘,将字条一挥。

波七卡心想:这家伙狗仗人势,我波七卡,岂是你喊的。不给你一点亏吃,你不知道锅儿是铁打的。稍停一会,便对小管家道:“你听错了吧!这上面写的是借磨子一副,怎么扯到借帽子上去了。”

小管家听了一怔,说:“我没听错,是借帽子。”

“纸条上明明写的是借磨子,不信,你回家问明白了再来借。”波七卡打了他一个迎头棒。

小管家是扁担倒下来认不得一字的人,被突然扫来的闷棍打昏了头。真是一篮茄子一篮瓜——左篮(难)右篮(难),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没奈何,只好带着波七卡的回信,把磨子背了回去。

百多斤重的磨子压得小管家汗水长流,好容易把石磨背回去,并递送了波七卡的回信。

土财佬拆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来人喊我波七卡,罚背石磨作处罚,若要再把帽子借,速把磨子退回家。”看完信,土财佬不觉笑了起来,再向小管家打听情况,才知得罪了波七卡,随即嘱咐小管家速速退回石磨,称他波七卡先生。这样,才把帽子借了回来。

摔锅

一个白音,新买了一口锅,骑着马,正往回赶路,在半山腰遇见了巴拉根仓。他心里思谋着说:都说这穷小子有智慧,看我耍笑耍笑他。于是赶上去跟巴拉根仓说:

“巴拉根仓,人们都说你有智慧,你如果能让我把自己新买的这口锅摔碎,你要什么我给什么!要是办不到,我只让你当众人面给我磕一百个响头,说一声‘富人爷爷,我巴拉根仓认输啦!’我就饶你。”

巴拉根仓说:“别说一口锅,就是让你把自己的脑袋摔碎也不难,就是今天没有工夫!”说完继续走他的路。

白音很生气,上去拦住巴拉根仓,说:“你既然能吹牛,就得当场试验。”

“你没有听见我说今天没有工夫呢?”巴拉根仓说完又走。

“不行,你让我摔不了这口锅,就砸碎你的脑袋。”

“哎呀,你这个人怎么像魔鬼一样缠住我不放啊!”巴拉根仓也生气地说,“你不知道北山草甸子上起了荒火了吗?把天都烧红了半边,已经死了好几千只牛羊,我正要赶紧救火去哩!”说完催马加鞭就跑。

本来那块草甸子上放的都是这个白音的牛羊,白音一听说牛羊被烧死了好几千,心里一惊,手一松,“当啷”一声把锅掉在石头上摔碎了。白音气呼呼地骂道:“这些该死的牧人!”说着也催马跟在巴拉根仓后边跑去。

“巴拉根仓,等一等,你听——谁——说——的——”

巴拉根仓勒住马缰,回头一看牧主手里那口锅没有了,脸色也变得发了青,不慌不忙地说:“你那口新买的锅呢?”

“去它的锅吧!我得赶快去救自己的牛羊。”

巴拉根仓拦住了白音说:“你不是说让你摔碎了自己的锅,要什么给什么吗?我不要别的,你就拿出一半牛羊来,分给咱们穷苦的牧人吧!”

白音知道自己受了骗,窘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憋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你真是巴拉根仓!”说完,狠狠抽了马一鞭子,很快地溜走了。

“小心着点,”巴拉根仓在后边大声说,“你要是说话不算数,我还要让你摔碎自己的脑袋哩!”

从此,有钱的富人都轻易不敢惹巴拉根仓了,因为他们都害怕巴拉根仓真的会摔碎他们的脑袋。

卖蜂蜜

傅三倌儿听说守北京城门的门丁可凶了,哪怕耗子从门口过,也得留下一张皮。傅三倌儿就想整治整治这些人,给乡亲们出出这口气。

一天,傅三倌儿熬了一锅山菜水,盛在罐里,严严实实地盖上盖儿,又把一小瓶蜂蜜揣在怀里,把罐子放在背篓里,进城去了。

眼看快到城门口了,傅三倌儿偷偷拿出小瓶蜂蜜,洒在罐子盖上,一边晃着背篓,一边大声地自言自语说:“快别流了,快别流了,别让门丁们看见了。”

门丁们正琢磨着怎么向老百姓多勒索点钱呢,听见傅三倌儿的话,又闻见一股香甜的蜂蜜味儿,就一窝蜂似的拥上来,揪住傅三倌儿恶狠狠地说:“卖蜂蜜的!上税!上税!”傅三倌一边躲,一边说:“这不是蜂蜜!不是蜂蜜!”“不是?背篓往下滴嗒的是什么?”傅三倌儿吸了口气,说:“不让你流,你偏不听,让老爷们看见了吧?”他又对门丁们说:“老爷们,我得先借点钱去,蜂蜜还没卖,哪来的钱呀!”“行!去吧!把背篓搁在这儿。”

门丁们乐呀,乐得嘴都合不住:这回又有钱花啦,起码能弄点蜂蜜吃。

傅三倌儿假装借钱,在城外转了一圈儿回来了。他垂头丧气地说:“老爷们,没有钱,干脆给你们点蜂蜜吧。”说着,打开罐子盖儿,就大叫起来:“蜂蜜怎么变成水了?”门丁们围过来一看,可不是,一罐子又黑又黄的水,用手指蘸点,一舔,又苦又涩。傅三倌儿指着门丁说:“让我把篓放在这儿,原来是把蜂蜜给换了。不行,你们得赔我!”他越嚷声音越大,不一会儿,城门口被老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大伙都恨这群门丁平时太欺侮人,七嘴八舌地帮傅三倌儿说话。门丁们看老百姓人多势众,怕闹出乱子来,没办法,蜜没吃上又乖乖地赔了蜂蜜钱。

过了两天,傅三倌儿真的背了一罐蜂蜜进城了,他用手抹着罐子里的蜂蜜往嘴里放。说:“蜂蜜真甜,真好吃。”门丁们头两天刚吃了个哑巴亏,几个人互相瞅瞅说:“甭理他,又是那家伙。”谁也没拦他。傅三倌儿就大摇大摆地卖蜜去了。

阿古登巴为地方官指路

一天,地方官与阿古登巴在谈论关于人死后走向何方的问题。阿古登巴说:“人死后都有各自的道路,有的就上了天堂。”地方官问:“那什么样的人上天堂呢?”阿古登巴说:“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地方官又问:“你看我能上天堂吗?”阿古登巴说:“我看您就能上天堂。为什么呢?因为您常说自己是好人。但是,听说近来天堂已经满了,您去了也没有地方住。”地方官问:“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阿古登巴心中乐开了花,便说:“近来好像地狱里有地方住,若您去地狱的话,还有许多跟您一样的人,可以做伴。”

徐文长卸御赐金牌

明朝窦太师,三考出身。有一次,皇帝问他:“卿识字几何?”窦太师回答:“字如牛毛,臣识一腿。”皇帝想:论牛毛,腿上最多最密,这样看来,他识字之多就可想而知了。当场试了些难字,果然个个认得。皇帝大喜,特赐给他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金牌。

窦太师到绍兴后,每次逛街过市,总把这块御赐金牌挂在轿前,鸣锣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

这天,正是炎热盛暑,徐文长听得窦太师又要到学宫去,就赤身露胸,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

“哨哨……”鸣锣喝道的声音渐渐近了。头牌执事看到有人睡在官道中,禀告老太师说:“有个小伙子挡官拦道!”窦太师听得有拦道的,吩咐停住轿,自己出来看看。只见那拦道的睡得正熟,窦太师就连忙把他叫醒。

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开口问道:“你睡在热石板上干什么,难道不怕皮肤晒焦吗?”徐文长回答说:“我不干什么,只是晒晒肚皮里的万卷藏书。”

窦太师听他好大口气,就对他说:“既然你读书多,一定会对课。我此刻有个课要你对,如对不出,你就速速让道。”

徐文长反问道:“如果对出了又将如何?”

窦太师想: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谅他有多大学问?就随口说:“如果对得出,我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

二人言定就开始对课了。

窦太师想起绍兴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占道:

南街三学士。

徐文长不假思索地立即回对。

东郭两军门。

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对得多工!这五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的大台门,不觉暗暗佩服。可是嘴里却说:“光是一个课,还不能试出真才实学,须得再对一个。”

徐文长回答说:“太师只管吩咐,不要说一个,就是十个百个,学生也一概从命。”

窦太师又想了一个连环课来难徐文长:

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徐文长略一思索,即对道:

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

窦太师听了,大善塔和小江桥都是绍兴城的南朝古物,小江桥恰恰造在两县的分界河旁,桥洞的两面正对着山阴、会稽两县。这个课连接得巧妙,对得十分妥帖,不由得点头称赞:“好奇才!”

这时,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你那块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作何解释?”窦太师听得问起金牌,马上得意地说:“皇上晓得我读遍天下的书,才特地赐我这块‘天下无书不读’的金牌!”徐文长接着又问,“那么,太师爷,‘时宪书’你总该熟读吧?”窦太师被问得目瞪口呆。暗想不要说熟读,就是连书名也没有听到过哩!

徐文长见时机已到,便把早已准备好的《万年历》拿出来,递给窦太师说:“太师没读过,学生倒会背。”接着,就背诵起来,背得既流畅,又纯熟。

那窦太师果然也聪颖,真是过目不忘,等徐文长背好,他也已经记住,立刻也背了出来。但徐文长说:“太师能背,极好,不过这只是顺背,学生还能倒背呢!”说罢,就把《万年历》从尾到头,倒背了起来。

窦太师对着书,听徐文长倒背完毕,自己却背不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旁。过一会儿,徐文长问道:“太师既然有书未读,背书不熟,那么这块金牌将如何发落?”

窦太师尴尬万分,只好当着众人说:“卸了吧!”立即举步朝学宫走了。

从此,窦太师进出府门,虽仍耀武扬威,鸣锣喝道,却再也看不到那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

阿凡提的故事

饭香和钱响

有一次,阿凡提路过一家饭馆,见一群人围在饭馆门前吵嚷。阿凡提挤进人堆一看,原来饭馆的老板正揪住一个穷人打呢。阿凡提挡住了老板,问他:

“这人犯了什么罪?”

“好,阿凡提,你评评理!”饭馆老板气汹汹地说,“这穷光蛋在我的饭馆门口站了足有半个钟头,我的饭菜香气都让他给闻跑了。他闻够了,也不付钱,转身就要走。你说说,世界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他至少得拿出十个铜钱来!”

“你说得真有道理,”阿凡提说,“他应当付钱。”

“我一个铜钱也没有啊!”穷人叫苦说。

“这好办,”阿凡提说,“我替你付钱!”

说着,阿凡提取出自己的钱袋,对着饭馆老板一亮,说:“我这儿正好有十个铜钱。”

饭馆老板一见钱袋,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伸手就要拿。

“慢!”阿凡提一把揪住他的耳朵,把钱袋放在他耳边抖了几下。钱袋里的铜钱叮当作响,弄得饭馆老板直咽口水。

“听见铜钱的响声了吧?”阿凡提收回钱袋问。

“听到了!听到了!”饭馆老板赶紧回答。

“那好,他闻到了你的饭香,你听到了我的钱响,咱们的账清了。”说完,阿凡提拉着那个穷人扬长而去。

和驴子只差三尺远

一天傍晚,阿凡提到公共澡塘去洗澡。浴池里雾气腾腾,什么也看不清。他摸索着下了浴池,一屁股坐到一个人的身边。哪知这人就是本城土皇帝——伯克。伯克见有人和他坐在一起,非常生气,就骂起来了:

“呸,蠢货,你瞎了眼!也不看看我是谁?”

阿凡提听出了这是伯克的声音,却装作不知道,回答说:“你是个人吧?”

伯克更生气了,又骂道:

“你这笨蛋,我当然是人,你这家伙笨得和驴子没有多大差别了!”

阿凡提马上站起来用手臂量了一下他和伯克之间的距离,一本正经地说:

“哎呀,真是这样,我和驴子只差三尺远!”

金钱与正义

国王问阿凡提:“要是在你面前一边放着金钱,一边放着正义,你愿意要哪一样呢?”

“我当然要金钱。”阿凡提毫不犹豫地说。

“哈哈!你真是个傻瓜!”国王说,“要是我,一定要正义,决不要金钱!金钱有什么稀奇的?正义才是最不易找到的呀!”

“缺什么的人就想要什么。”阿凡提说,“你想要的东西才是你最缺少的啊!”

(六)幽默故事

锄头丢了

有个人在田里锄草,到了中午,他的妻子站在离他很远的小路上,喊他回家吃饭。他高声应道:“知道了,你先回家吧!等我到渠沟里把锄头藏好了便回去。”回到家中,妻子告诫他:“你说话要悄悄儿,大声喊,叫附近田里的人听见了把锄头偷去咋办?”他觉得妻子说的有理,便赶忙跑到藏锄头的渠沟里一看,锄头果然不见了,又急急忙忙跑回家,贴着他妻子的耳朵悄悄儿说:“锄头丢了。”

打岔

从前,有一个人在山顶上放羊,有一个人在山底下扬场。

扬场的看见放羊的说:“你羊吃了我葱了。”放羊的说:“什么?我羊挡了你风了。我羊在山上怎挡你风了呢?你不是诬赖好人吗?走,咱俩到县衙评理去。”

放羊的拉着扬场的来到县衙,县官开堂审案:“你们俩何事告状?”放羊的说:“我在山顶上放羊,他在山底下扬场,说我羊挡他风了。”县官大怒:“什么,说我审不清,我当了半辈子官,审了多少案子,啥时候不是一清如水。走,咱找人问问去。”

县官拉着放羊人找人评理,遇到一个和尚,和尚问:“你们有啥事?”县官指着放羊人说:“我当了半辈子宫,断案如神,可他说我审不清。”和尚一听,生气地说:“什么,你说我不会念经,我当了半辈子和尚,不会念经?走,咱们找人说理去。”和尚拉着县官找人评理,遇个背弓打猎的。

打猎的问:“你们有啥事儿?”和尚指着县官说:“我当了半辈子和尚,他说我不会念经。”打猎的一听,不乐意了,说:“什么?你说我不会拉弓?我天天打猎能不会拉弓吗?”打猎的气得拿着弓箭回家了。他姐姐站在大门口见弟弟回来了,问:“兄弟,你咋这么早就回来了,打着什么没有?”弟弟说:“唉,别提了,今儿个倒霉,遇到一个和尚,他说我不会拉弓。”

姐姐一听,当时眼泪就下来了,说:“你真混!我还没出门,逼我要什么外甥。”哭着跑到他奶奶那儿。他奶奶问:“什么事呀,这么哭哭啼啼的?”姐姐说:“我还没出门,兄弟就管我要外甥。”

奶奶一听这个气呀:“我还没死,你就要往外扔啊!”

两口子打赌

从前,有对懒两口,都不愿干活,常常为活路而争吵不休,闹得鸡飞狗跳。

有天吃过晚饭,男人想明天的早饭咋办?便对老婆说:“明天早点起来做饭。”老婆说:“不行,你做。一天可把我累死了。你却光耍。”就这样,他们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做早饭。最后还是男人机灵些,说:“我们打个赌,谁输了谁做。”“行,怎么打法?”“从现在起,谁先开口说话,谁就煮饭。”这么一说,屋子里马上变得死一般安静,两口子悄悄地吹灯睡了。

再说,他们的话被门外面的贼听见了,这贼大喜,等里面的人睡了,便寻道进屋,大摇大摆地翻箱倒柜。铺上两口子这时没睡着,他们都听见了响动,但谁也不愿先开口。就这样,贼把屋里的东西一次一次地运出去了,最后才来到床前揭被子。婆娘一见贼揭被子,急忙拉住不放,但她哪是敌手,被子终于被贼抢走了。婆娘一急,啥子都忘了,高声喊道:“有贼!快打贼……!”

没等老婆说完,男人哈哈大笑:“该你做早饭啦!该你做早饭啦!”

学官步

有个秀才,日忖夜忖想弄个官做做,连走路都学做官人的架势派头,挺胸凸肚,一摇一摆,踱八字步。

有一日,秀才又在村口踱八字步,忽然间天起乌云,落起大雨。秀才看见种田人跑,也跟着跑。跑到凉亭里躲雨。种田人寻他开心说:“秀才先生,你平时走路慢吞吞踱方步,蛮像做官人样子,今朝怎么跟我们种田人一样奔得快啦?”秀才一听,连忙说:“什么话?我刚才跟着奔过来?那我,那我再去重新走过!”说完,冲出凉亭,冒着大雨回到村口,挺起肚皮,背着双手,一步一步不紧不慢踱起八字步。踱回躲雨的凉亭,神气十足地对种田人说:“这回怎样?”种田人早已笑得眼泪也流出来了,说:“秀才,这回像样了,这回像样了!”

胡涂学话

胡财主有个儿子蛮苕,糊涂得连他姆妈都不会喊。胡财主花了三百两银子,让他专门从师学话。他出去三年,花了三百两银子只学会了三句话:“是我,是我。”“两腿,两腿。”“当然,当然。”这一天,他连夜赶回家,胡财主听到敲门声,问道:“是哪个敲门?”胡涂答:“是我,是我。”胡财主接着问道:“你是怎么回的呀?”胡涂答道:“两腿,两腿。”财主又问:“你肚子饿了?我去炒饭你吃?”胡涂答道:“当然,当然。”胡财主喜得逢人就说:“老天保佑,我的宝贝儿子会说话了。”

一天,胡财主家附近出现一具死尸,官衙硬是说是这个村的人们害死的,需要找一位会说话的人出来辩白。有人说,胡财主的儿子专门出去三年,学会了说话,就让他去为本村申辩。衙门老爷问胡涂道:“你说这人是哪个打死的?”胡涂答:“是我,是我。”老爷接着问:“你怎么把他打死的?”胡涂回答:“两腿,两腿。”老爷大怒道:“你踢死人不要偿命吗?”胡涂满不在乎地回答:“当然,当然。”胡涂被打入了大牢!

蠢财主改对联

新年快到了,财主邀请一位先生为他写对联。这先生随手写就一副:“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罢,念给财主听。财主不满意,说:“这对联不能写成‘人增寿’,难道要让人人都增寿吗?应该改成‘娘增寿’。”先生说:“做对联讲对仗,这上联中的‘人’字改成‘娘’字,下联中的‘福’字就应改成‘爹’字了。”这财主是个蠢蛋,只是说:“行行行,只要改成‘娘增寿’,不管下联怎么改都行。”于是这副对联就成了“天增日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知县考医生

清朝年间,有段时间政和地方的社会不安定,县老爷出告示,晚上八点过后,严禁街上行人来往,违者以“犯夜”问罪……

当时有一位名医,外出急诊误了时辰,晚上九点才乘轿回家,被巡役扣禁。第二天县老爷坐堂审问:“你有功名吗?”医生回答:“有”。县老爷看到医生腰间有一条青丝带,就说:“既有功名,待我出对考考你。”县老爷想了想道:“三尺青丝缎,绿妮四差轿。”医生随口答道:“六味地黄丸,红灵八宝丹。”这时,刚好有一个小女子从衙堂前经过,县老爷灵机一动又道:“小女子眉清目秀,必能三从四德。”医生马上对道:“大老爷面黄肌瘦,定是五痨七伤。”县老爷气坏了,将堂木一拍骂道:“放屁!”医生赶紧应道:“宜用大黄丸。”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