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离歌低回

5.离歌低回

1954年夏天,王选在南模12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他对这所曾伴随了自己幼年、童年、少年及青年时代的学校充满了深情。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向母校交上份满意的答卷。

1951年,王选在同学杨嗣隆的留言册上写下“劳则思,逸则忘”

毕业考试的前几天,班主任找到王选说:“以你在班里一直保持前五名的优异成绩,考北大、清华、上海交大都不是问题。具体上哪所学校,你一定要好好考虑。”

听老师这么说,王选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同是在南模毕业的哥哥姐姐们。比王选大7岁的大姐,1947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后来在协和医学院上大学;大哥考取了上海交大,工作后由于工作出色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并得到毛主席的接见;二哥和二姐都考上了复旦大学。

然而,有一个画面却一直在他脑海中浮现,那是他10岁那年全家送大姐到北京去上学的情形,她是坐船去北方的。当时,她站在客轮的甲板上向他们挥手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客轮缓缓驶离码头,同时发出了一声高亢而又深沉的笛鸣。滔滔的江水被船头排出巨浪,王选幼小的心灵也随之驶向充满梦想的远方。他当时就生发了长大后去外地去学习和工作的念头。此时,这种念头更加强烈地激荡在王选的心头。

在所有专业中,王选最喜欢数学,数学王国像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深深地吸引着他探寻的脚步。在填写志愿时他郑重地填写了三个与数学有关的志愿: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南京大学数学系、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数学系。

一向尊重儿女意见的父母,对王选的选择非常支持。但是,细心的王选还是看到母亲躲在一边偷偷地抹眼泪。孩子们一个个考上大学,一个个从这个家里离开,天各一方。作为父母他们愿意优秀的儿女们事业有成,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儿女又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份分别的苦处又怎是疼爱他们的父母好忍受的!这回又轮到最小的儿子了,她心里的滋味无以言说。

王选走到母亲身边安慰她说:“妈,我会学有所成,像我的哥哥姐姐们一样,成为咱们家的骄傲!”

“儿子,”母亲含着泪水的眼睛在笑,“我这是高兴的!只是,你不能常吃到我给你做的饭菜了。你是个爱干净的孩子,爱穿白衬衫,生活上的事都要你自己做了。”母亲说着,慈爱的眼睛里又涌出泪光。

“妈,还记得我小时候您对我说过的话吗?”

“妈对你说过的话多着哩。”

“就是您说的,每一颗亮晶晶的星星都是一个永垂千古的智者,他们都是一个充满神奇的智慧的世界,”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会心的笑意,王选说,“妈,您还说只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出伟大成绩,就一定能成为一颗星,所以我会努力的,绝不让您失望!”

母亲欣慰地笑了。世界上所有伟大的父母,只要看到儿女们大有作为,无一不隐忍下自己的所有苦楚,企盼着儿女的幸福。

成绩优秀的王选果然不负众望,第一志愿即被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录取。同时,南模中学也有多名同学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

1953年暑假,与父母在上海团聚,后排右二为王选

启程的日子到了,离开父母奔赴人生梦想的日子到了。王选穿着母亲精心为他准备的白衬衫,青春的气息把他团裹得很是美好,以至父母的目光久久地不愿从已长成大小伙子的儿子身上移开。

列车就要启动,父母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车厢里儿子的身影。一上火车,王选就一直为一同去北方求学的同学们忙碌。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早已在他心里扎下了根,这时他仍没有放下这个担子。

王选清点完同学的人数,才来到座位前扒着车窗向外张望。在拥挤的人群中,他看到父母正踮着脚尖定睛地看着自己,再也抑制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他看到很少流露内心感情的父亲也已是泪眼模糊。他第一次发现父母老了,他们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中,有多少是为他这个儿子操劳而生出的啊。

为了活跃气氛,车厢里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歌,是苏联的《共青团员之歌》,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战士告别亲人奔赴战场时唱的歌:“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再见了亲爱的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着我们;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

这列载满青春与梦想的列车,在一声撕破亲人离愁别绪的笛鸣中,缓缓启动。王选趴在窗口使劲地向父母挥动着手臂。不断超越自我,为自己、为父母、为祖国建功立业的信念,在他年轻的心中疯长起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