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解禁杨花

春风不解禁杨花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

1

春风无私,点燃生机,制造富丽。在你看来,春风不懂得节制,没有约束,不能点到即止。

暮春时节,郊外陌野,绿肥红瘦。稀稀疏疏的残瓣坚守着春天的最后几点红色,春的烂漫渐行渐远,春之气息愈来愈淡。放眼望去,芊芊芳草,绿满山野。树荫渐浓,远处的高台楼阁隐约可见。春风呢,她哪里懂得约束那些轻盈的柳絮哦,柳花飞舞,她们恣肆地扑来,不住地扑打着行人的脸。

娇莺躲在绿叶间自在婉转,一对燕子隔在红色的窗帘外,绕着走廊的梁柱,说着私密的恋语。室内,炉香袅袅,在满室里游走,盘旋,弄得人惆怅满怀。莫办法,只得借酒消愁。又不胜酒力,轻易地就醉了。待到醒来,已黄昏,脉脉斜晖,庭院深深。

这一天又这般百无聊赖地过去了,盘踞在内心的忧愁依然没有消散。

2

还是走的“闲雅有情思”的一贯词风路线,也还是写的“恨别”题材。

“春风”“翠叶”“炉香”,细极静极景语里,还是为了渲染着“一场愁梦酒醒时”的别愁。尤其是那“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想必是这一场惆怅伤怀的缘起。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杨花就漫天飞舞,胡乱地扑打着行人的脸面。画中人无计留春,更无计留住那远行的人。

看来,这一场春恨在所难免。待“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愁梦”已醒,春愁难消,日长难遣啊!

3

还是暮春时节,初夏将至时分,仍是“别恨”萦怀。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踏莎行》

你说,如果驾船而去,碧海无碍,通往仙台的路正好通行。原本想携手双飞而去,最终却没有付诸行动。就这样,轻易地让“意中人”远去了,现在想来,追悔莫及。因为,“山长水远”,不知她身在何处。

一时的轻别,长期的思念,正是这“恨别”的症结所在。

“意中人”去了,她生活过的地方“绮席凝尘,香闺掩雾”,思念,怀想,忍不住,“红笺小字”修书一封,可是,又寄往何处呢?只得独自登上高楼,极目天涯。不觉间,黄昏来临,一场潇潇暮雨,点点滴滴,打在那密密的梧桐叶上。

这黄昏,雨不歇,愁难尽。

还是走的悲情路线,欲将“恨别”的旗帜一直扛下去。

晏殊,你一路顺畅,做了高官,一做就是整整五十年。虽身为高管,你却处事谨慎,也没见有啥风流艳事到处流传。不过,纳几个歌妓、姬妾还是有的。要真正体会一把男女别恨,应该说机会甚少,但你写离愁别恨的词却不少。或许受当时词风感染:酒筵歌席,兴致一来,信手挥写,应付那些歌妓、艺人是常有的事。当然,写点普通人的离愁别恨,这也是词这个文学载体的使命之一。

4

吟诗填词毕竟只是你的业余爱好,却成就颇高。《宋史》评价说:你“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究其原因,心怀坦然,纯写个人性情,实属有感而发。

你可没整天沉迷于浅吟低酌,本职工作一样顶呱呱。

你虽一生身居高位,饱享富贵,却从没忘记领了俸禄后自己应该履行的责任。

公元1027年,你以刑部侍郎被贬宣州,后来又改到应天府。在此期间,虽已不在高位,你却极其重视教育,发展书院,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竭诚邀请范仲淹前来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致使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也就是说,你开创了宋初大办教育的先河。

在你宰相任时,又与范仲淹一道,倡导州、县立学,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以至于从京师至郡县,都设了官学。史称“庆历兴学”,你的功绩就此写进了历史。

晏殊,你还平易近人,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这些后来大名鼎鼎的政坛风云人物均出自你的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均是经你栽培、荐引而得到重用的。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虽做了你的女婿,但你举贤不避亲,你当宰相,女婿当枢密副使,后来也官拜宰相。

看来,写诗填词毕竟是业余喜好,你从来都没有忘却自己肩上的责任。有了你这个老师在前面做榜样,才培养出了范仲淹、王安石这样的一代风流俊杰。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你这样胸襟广博的伯乐,都需要你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

晏殊,晚辈躬身现代,请接收我虔诚一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