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召倡导

一、号召倡导

●胡锦涛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说:“在全社会,应当由干部带头影响群众。”

●邓伟志说:“‘八荣八耻’应当从娃娃抓起。”

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他认真听取了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在参加讨论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

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胡锦涛还说: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胡锦涛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做到: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八荣八耻”是非明》的社论。社论说: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针对性是什么?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最后,社论充满信心地说:

胡锦涛同志关于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必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

“八荣八耻”是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开始一味地追求金钱,社会道德水准有所降低。

有一天早上,一名乘坐公交车的乘客,下车时不慎掉下100元。该车售票员捡到后,非但不退还失主,还把这钱塞进自己的腰包。

另一个乘客看到后,就质问售票员:“这是乘客的钱,你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售票员却沉默不语。

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记得,我有一次去学《剑桥英语》,在临去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戴着眼镜,拿着讲义夹的人。看上去倒像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可谁知他竟然把棒冰的包装纸随手扔在了地上。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外国人,看见地上的棒冰包装纸,他毫不犹豫就把捡起来朝前走。我连忙跟了上去,我看见他把包装纸扔到了的垃圾桶里。我本来想跟他打招呼的,一看到这种情况便没脸了。我正想转头走开,可那位外国人却说:“这样地上会干净些。”听完这句话,我为刚才那位“绅士”感到可耻。

从这件事我们足以看出我国人民的“好”和“坏”的意识还不够。如果一个棒冰包装纸丢在国外,你就丢了中国13亿人们的脸……

在学校里,同学们的身上穿的都是名牌,可有谁知道他们身上穿的都是父母的血汗。既然我们穿的都是好衣服,那就应该好好学习来回报父母。可有些同学却拿着新衣服来炫耀、攀比,如果他们的新衣服没有别人的好,他们就缠着父母不放,直到父母答应买为止。

一天,我在教室里写作业,同学小伟一边摇着口袋里的硬币,一边对我说:“看,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名牌运动服,是李宁的,售价480元。”

天哪!480元可以买多少本书呀!可这么多的钱就买了一件衣服。难道所谓的勤俭节约就是这样的吗?我们都是小学生,我们主要是学习,为什么要攀比呢?现在穿的好,不代表以后穿的好,现在穿的好是父母给的,总不能长大后还依靠父母吧!如果这样,那么做人做得也太失败了。

在公共汽车上,我拉着扶手站着,因为我上来的太慢了,我也就认命了。公交车向前行驶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停下来了。上来了一个年过花甲老奶奶,她拄着拐杖,在车上一摇一晃,有一次差点摔倒。我越看越生气,因为我也没座位,帮不上忙。

我鼓起勇气来到一位叔叔跟前说:“叔叔,你能把座位让给那位老奶奶吗?”谁知他一口回绝了我。我觉得是十分恼火。最后还是售票员给让的。为什么刚才那为叔叔不肯让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他不知道尊老爱幼吗?这种行为在公共汽车上见得多了……

中央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八荣八耻”,就是要引导人们在新时期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获得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八荣八耻”的提出,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有人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荣辱观的教育工作。正是在总结以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荣辱观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章认为,胡锦涛概括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新概括。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意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表述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用“八荣八耻”概括出来,用精炼的语言来展现其丰富的内容,让人们易学、易记、易懂、易行。这种崭新的概括和表达方式,的确是新荣辱观的一大特色。

二是内容新。“八荣八耻”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基本涵盖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整体内容,全方位体现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

这八条中第一条是国家观,强调必须热爱祖国不能危害祖国;第二条是人民观,强调必须服务人民不能背离人民;第三条是科学观,强调必须崇尚科学不能愚昧无知;第四条是劳动观,强调必须辛勤劳动不能好逸恶劳。国家观、人民观、科学观、劳动观是事关国家、民族、社会和人生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后面的四条,则具体涉及人我观、义利观、法纪观、生活观。这八个观就构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体系。

三是方法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个为荣”和“八个为耻”,每个“荣”相对一个“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八荣八耻”把立与破、褒与贬、正面倡导与反面抵制有机结合在一起,它促使人们用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来审视荣辱问题、分析荣辱问题、解决荣辱问题,在方法论上为我们辩证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一种有益启示。

四是功能新。由于概括精炼,表述新颖,所以人们对“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很容易通过图画、歌曲、漫画、演讲、论辩等多种形式,使其化作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变为亿万人的具体行动。这种能够操作、容易操作、便于操作的特点,充分显示了“八荣八耻”荣辱观特有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功能。

正因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这些“新”意,所以它成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许多人都认为树立荣辱观关键在言行一致。还有一篇文章中诚恳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这几天,人们所言所思已不止于认同,而是思考如何去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做到言行一致。

道德感人皆有之,但是爱人如己等人类社会不能缺少的道德规范却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知晓,社会主义荣辱观更是如此。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各种价值观并存,事实上存在不同的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归根到底是人影响人的过程……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认为,在全社会应当由干部带头影响群众,在学校里应当老师做表率,影响和带动学生,在家庭中应当父母严于律己影响孩子。其中,干部、教师等更应当要求自己具有高于一般人的道德水平。

知行合一就是坚决反对说一套,做一套。知廉却不去行,知耻却偏去行,这是不少人的写照。那些在重要场合说一套、在私密场合说另一套、做起来还有一套的人,是社会风气的败坏者。因此,诚实和言行如一,是良好社会风气的根基,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对于较高的道德标准一时达不到并非坏事,而是要从言行一致开始,通过坚韧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明确的要求。怎样在青少年中推进荣辱观教育,成为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共青团中央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手拉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并要求广大团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广大青少年做出榜样。

上海团市委副书记徐枫在谈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时表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大处立意、小处着手,用青少年能够感受、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徐枫说,从2002年3月起,就在少先队中开展“养成道德好习惯”活动,微笑待人、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说了就要努力做等,都是从小事小处着手,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今后,“养成道德好习惯”活动要进一步深入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郑惠强表示,“八荣八耻”是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也是实现“十一五”计划精神层面的保证。

郑惠强认为,青少年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难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问题上,教师和家长大有可为。

郑惠强还说,大学生中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他们的价值观和自身经历,会对大学生有很强的感召力量。家长在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同时,也要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他认为,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思想引导很不够。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导邓伟志表示,胡锦涛的“八荣八耻”从理论上给青少年树立了行为规范和准则,从实际上对转变我们整个社会风气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邓伟志说:“‘八荣八耻’应当从娃娃抓起。”邓伟志认为,人之初无所谓“性善”和“性恶”之分,应当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确、高尚的思想观念。他建议,把“八荣八耻”谱写成朗朗上口的歌曲让孩子唱,或是画成宣传画对孩子进行感性教育,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让“八荣八耻”在群众之间广泛流传,真正达到“妇孺皆知”。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表示,“八荣八耻”的第一条便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而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娇生惯养,在校多接受应试教育,很多人遇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应加强国家、集体意识教育,让他们明白个人价值只有体现在为社会服务中,才能实现最大化。

全社会宣传八荣八耻

家住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的居民高永臣是一名退休的老共产党员。

在退休前,高永臣作为大连铁路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默默无闻地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他不甘寂寞,在读完徐霞客50万言的游记后,坚定了他当一把“徐霞客”游遍中国的决心。他选择了骑自行车远行拉练这种形式,身体力行地宣传中央的各项政策。

高永臣在看到胡锦涛总书记作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时,心情又一次不平静起来。他觉得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地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于是,他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骑车走一次红色之旅。

高永臣瞒着家里人,悄悄来到人民广场街道党办,找到宣传委员黄远芳,把自己的计划向她介绍了一下,并且一再嘱咐要替他保守秘密。这一来是怕老伴、儿女担心,不让他走;二来是怕自己因为身体原因半途而废,对不起大家的关心。

在小黄的帮助下,高永臣开出了介绍信,得到了街道领导的祝福赠言。

不久,高永臣单骑踏上了新的征程,他此行在沈阳购置了新自行车,并以沈阳为出发点,向西行进,向着西柏坡、三峡、九寨沟、大渡河、遵义、西宁、新疆火焰山等地一路骑去。在旅途中虽然很辛苦,但是他自我感觉身体状态越来越好,曾经有的一些如消化道、呼吸道方面的小毛病也没有了。

在旅途中,高永臣积极向群众宣传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他还热心地向大家介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种种好处。

在参观完西柏坡后,高永臣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国的革命历史,要做知荣明耻的人……”

在全国各地,像高永臣这样积极宣传“八荣八耻”的老人还有很多。

江西省上饶县煌固镇老干部余运水积极收集、整理以扬荣弃耻为主要内容的“老古话”,他将这些资料编成《民间俗语》一书,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人们的荣辱意识。

余运水1994年退休后回老家定居,第二年开始收集民间“老古话”。多年来,他累计行程上万里,走访了群众几千人,收集民间俗语1万多条,经反复甄选,保留近万条,分成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哲理、人世百态、常见俗语等八大类编辑成册。这些内容,对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很有帮助。

在宣传“八荣八耻”的过程中,江西会昌的退休干部蔡英范主动当起了荣辱观教育的义务宣传员。

蔡英范老人,是筠门岭镇下阳村人,是会昌县广播站第一任站长。1981年退休后,他在筠门岭镇的长岭社区集市上办起了《科技星火》墙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实用技术。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以后,蔡英范又闲不住了。他一边自学,一边把相关内容用毛笔摘抄下来。

为了让荣辱观教育家喻户晓,蔡英范还不顾年事已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逢人就讲,逢人就说,为村民们详细讲解“八荣八耻”的具体内涵,提醒村民什么言行光荣,什么言行可耻。

在岳麓区西湖街道黄泥岭社区,谭国雄根据“八荣八耻”的内容,巧妙结合社区邻里间的大小事,编成了一个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在社区一亮相,立刻引来了居民的追捧。

谭国雄一直以来都很关心社区事务,每逢重阳节、儿童节等节日,他都要邀集社区居民猜猜灯谜、搞搞活动。曾是罗盛教战友的他还时刻不忘对社区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的号召以后,担任社区关心下一代协会主席的谭国雄又闲不住了,他结合“八荣八耻”的内容,根据社区里发生的邻里事,编出了许多小故事,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宣讲。

谭国雄不但积极宣传“八荣八耻”,而且自己带头践行新荣辱观。

有一次,谭国雄在社区闲逛时,突然看到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正在砍树,不一会,还没长成的小树就被砍倒在地。经过询问,他了解到,男孩是因为跟家里闹矛盾才想到拿小树“泄愤”。

谭国雄带着男孩回家,他十分诚恳地和男孩子的父母交流了教育子女的方式,使男孩的父母受到很大的启发,他们保证今后要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不久,解开心结的男孩在父母帮助下,补栽了一棵小树。

在编写“八荣八耻”小故事时,谭国雄将这件事编入“以损人利己为耻”一节中,让社区居民从身边小事受教育。

“八为荣、何为耻,正反面、荣辱指,爱祖国、服务民,勿危害、勿背离……”这段“八荣八耻”“三字经”是大连市西岗区白云街道谭茁新编的。自“八荣八耻”教育开展以来,谭茁就在家里办起“道德教育课堂”,楼院里的18个孩子成了他的学生。

谭茁原是大连缝纫机厂的一名退休干部,是大连知名的“点子大王”和“节约家庭形象大使”。

“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开展以后,谭茁决心为宣传“八荣八耻”作出贡献。

经过认真考虑,谭茁决定利用自己能写会画的特长,把一些经典的道德故事自制成图画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孩子们讲曾子打柴、十指连心、乌鸦反哺等故事,加深孩子们对“八荣八耻”的理解。

同时,谭茁还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以此启发孩子们从小养成爱祖国、爱家庭、爱社会、爱学习的思想和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谭茁还对参加“小课堂”的同学提出争当“五小”的倡议,号召同学们在家庭当小帮手、在社会上当小标兵、在学校当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当小卫士、在自己单独时当小主人,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学生传唱道德歌谣

中央发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号召以后,社会各界热烈响应,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活动,知荣辱、树新风的良好风气很快在社会上兴起。一些文艺工作者还特地把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内容编成歌曲,受到群众的好评。

一首首宣传“八荣八耻”的道德歌谣开始在神州大地上流传:

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为了祖国要出劲。

你拍三,我拍三,铺张浪费要揭穿,

你拍四,我拍四,做人不能自顾自。

你拍五,我拍五,好逸恶劳是耻辱,

你拍六,我拍六,我们尊老也爱幼。

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学属第一,

你拍八,我拍八,诚实守信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法律法规要遵守,

你拍十,我拍十,争做文明小卫士!

“八荣八耻”儿歌:

人成长,德先行,八荣八耻记分明;

小学生,眼要明,荣耻界限要分清。

我中华,先文明,五千文化有玉龙;

爱祖国,慈母情,危害祖国留骂名。

新中国,大家庭,安定团结共繁荣;

全心意,为人民,背离人民法不容。

学知识,探太空,神六飞船洒豪情;

崇科学,视野清,愚昧无知国怎兴。

手拉手,共前程,齐心协力一股绳;

齐团结,互助行,损人利己要斗争。

爱班级,手要勤,集体荣誉记在心;

勤劳动,多用工,好逸恶劳是懒虫。

红领巾,是象征,学生守则记分明;

要诚实,讲信用,见利忘义损名声。

懂节俭,爱心增,艰苦奋斗好传统;

虚荣心,不要争,骄奢淫逸坏作风。

新社会,和谐风,法制建设来保证;

守法纪,好公民,违法乱纪不太平。

八荣八耻是规范,中华民族要振兴。

2006年4月18日下午,在南开大学新开湖畔,历史学院50多名学生正认真学唱《八荣八耻歌》: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

人人牢记又实践,

和谐社会笑开颜。

历史学院50多名学生在这里认真学唱着《八荣八耻歌》,以这种形式加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在校园中唱响社会主义新风尚。

阵阵高亢有力、激昂振奋的歌声回荡在南开校园的新开湖畔,这些大学生以这种形式加深对荣辱观的理解,在校园中唱响社会主义新风尚。

这首《八荣八耻歌》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象谱曲,旋律上口,易于学唱。

张象说,音乐是最容易表现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因此让“八荣八耻”以歌曲的形式在青年中传唱,可以使他们在昂扬的乐曲和歌声中,感受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和正气。

在现场,记者看到,每一位学生都在认真地学唱《八荣八耻歌》。几遍下来,同学们已将歌曲牢记在心,并在演唱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历史学院05级世界史专业的欧阳俊说:

唱起这首歌时,我心里总有一种振奋的感觉。它使我对“八荣八耻”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促进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许多同学纷纷表示,不仅自己要学好唱好《八荣八耻歌》,还要把它教给身边的同学、家人和朋友,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旋律与精神传遍校园内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