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的七位名士,他们为什么单与“竹林”有缘,而不是“松林”或别的什么林?

18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的七位名士,他们为什么单与“竹林”有缘,而不是“松林”或别的什么林?

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后世称为“竹林七贤”。为什么要称他们为“竹林七贤”,而不是“松林七贤”“枫林七贤”或别的什么呢?

汉末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魏帝曹睿(ruì)死后,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七位名士为了躲避这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常常聚集在一起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他们的生活看似过得潇洒飘逸,实则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抗议当时黑暗的政治。他们的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西晋后期开始有了“竹林七贤”之说,但这一称谓在西晋时期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到了东晋,“竹林七贤”之称才广为流行。东晋史学家孙盛在《魏氏春秋》中说,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很友好,常共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现代学者陈寅恪却认为,“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东晋之初,因印度佛教的传入,人们便取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竹林精舍”中的“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即成为“竹林七贤”。但更多研究者认为,竹林七贤相聚于山阳,与山阳的地理特点和竹林的象征意义不无关系。竹子寒风中不变终身气节,其品质可与君子相比,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嵇康在其隐居地种植了竹林,这是他出于对竹子象征意义的认同。阮籍等人与嵇康畅游于竹林,说明他们对竹林象征意义也是心有灵犀的。

明代画家仇英的《竹林七贤图》

“竹林七贤”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曾经令许多人不满。批评者有之,指责者有之,攻击者亦有之,但竹林名士风流却愈煽愈炽,流及百代之后,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只要一提及魏晋,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竹林七贤”,想起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想起那个时代的名士风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