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情

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闺怨是古代诗歌的一个专题,这首诗题为《闺情》,也就是闺怨。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的闺怨呢?原因之一是男权社会,女子对男子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另一重原因,是男子为了生计或服役,长期在外不归。从《王风·君子于役》算起,写家中妻子盼望丈夫归家的诗就层出不穷。这首诗为什么能从众多的闺怨之作中脱颖而出呢?是因为诗中涉及两个有趣的心理现象,一是强迫症,二是迁怒。

“月落星稀天欲明”二句,写女子思念成疢,夜晚失眠。明明经历过许多次期盼和失望,知道等待是无望的,却克服不了焦虑障碍。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个类型,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到生活起居,于是失眠。“月落星稀”语出曹操诗,这是信手拈来,写夜深同时暗示夜深前,主人公已熬过了从月出到月落的漫长时间,“天欲明”则是进一步写时光推移。其间女子未必没有“弃置勿复道”(古诗)的想法,但就是做不到。“孤灯未灭”也就是孤灯挑尽,为什么不熄灯呢?原来是睡不着,下意识里还在等待。“梦难成”是睡不着的结果,也是好梦不能成真的转语。

“披衣更向门前望”二句,写女子克制不住出门张望和迁怒于物的情态。“更向”二字表明,女子的强迫症有所加重。诗中女子认为,这一次可能奇迹会出现,但又一次以失望告终。那么,是谁给她以那样强烈的心理暗示呢?答案乃在最后一句:“不忿朝来鹊喜声!”“不忿fèn”是唐诗语词,意即不满、恼恨。“朝来”和首句“天欲明”照应,天呀,她听到喜鹊的叫声。作者写的是“鹊喜”,而非“喜鹊”,将一个名词变成一个主谓结构的词组,意思是“灵鹊报喜”。“喜鹊喳喳叫,好事要来到。”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女子本来就有期待,所以信得进去。却没有应验,所以她要迁怒、要责怪喜鹊对她的戏弄。近人富寿荪说:“‘披衣’二句,不怨良人不归,却咎鹊语无验,与施肩吾《望夫词》‘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皆用意温厚,婉曲相似。”(《千首唐人绝句》)

敦煌曲子词则有一首《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此词产生于民间,不一定是受李端的启发,却像是这首诗的续集,同时换了一个叙事角度,将妇人的角度换成灵鹊的角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