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序二

张抗抗

我和妹妹,终于要在一起合出一本书了。

这么多年,我在北方,她在南方。我在北京,她在杭州。我比妹妹大七岁,1969年我离开杭州去东北下乡时,妹妹才十二岁。半个世纪过去,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各自成长,都成了从事写作的人。

我的妹妹张婴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有三十多年。除了写作,她经常在浙江各地举办儿童文学讲座,很受小朋友以及老师家长的欢迎。

婴音是一个特别爱笑的人,只要遇上一点点好笑的事情,她就会哈哈大笑。她的笑声很有感染力,家人或朋友听了往往也都会忍不住笑起来。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她就会敏锐地捕捉同学们种种有趣的语言和行为,然后进行“文学加工”,转述给大家。这种叙述和表达的才能,在她读高中的时候,就表现得非常充分了。每天晚上全家人吃饭的时候,她就会把学校里、邻居家的小孩(后来是工厂里)发生的事情,那些有趣的细节,包括人物的不同口气和动作,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什么事情一经她讲述,就会变得特别生动,让人笑得喷饭。有时候原本并不那么好玩的事情,被她一讲,也变得好玩了。这种即兴随意的口头叙述,也许对她后来的写作,是一种类似“无心插柳”的基础训练。当这种口头讲述不能满足她成长后的表达欲时,她便转向了文字的尝试。直到现在,周围的孩子们身上任何一点点鲜活和异常的表现,都会引起她浓烈的兴趣。婴音选择写作,是基于她对世界上一切有趣的事物本真的好奇和热爱;她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习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理解并同情儿童的烦恼。儿童的视网膜,天生能够过滤许多杂质,所以婴音清澈的视线,能够到达被成人屏蔽的那些角落。

很多年里,我每年回家探亲,觉得她就像一棵弱小的桂花树苗,一年蹿高一截,一年年粗壮起来,不经意间,长成了一株敦实的桂花树,到了秋天,忽然开满了一树吐着香气的小花。

平常日子,桂花树就不声不响地站在那里。风来了雨来了,桂花树满树浓绿茂密的树叶,轻轻颔首,摇曳击掌,从不大声喧哗。秋天,桂花树开花了,每一朵都是她的笑魇,笑得花枝颤动,洒下一地金色银色的细密花瓣……

我喜欢桂花树,更喜欢我的妹妹。

我们俩并排站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总是一眼能够看出我们是姐妹俩。不同的是妹妹胖一些,我瘦一些;妹妹矮一些,我高一些。妹妹的身材有些像妈妈,五官像爸爸;而我的脸型像妈妈,身材像爸爸。有人说她是小一号的我,我是大一号的她。也许。

其实我多年前学习创作之初,也写过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我和妹妹都是从儿童文学创作起步的,但后来妹妹坚持下来,我却没有。我的生活中没有儿童了,我的童心已老。但婴音童心未泯,她有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

2006年,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为婴音举办了一次作品研讨会,我在会上有个发言,后来整理成文章,题目叫做《快乐的忧思》。就是说,婴音的儿童文学为小读者带去快乐的同时,她内心其实对教育充满了忧虑。我这样写:

在她的大部分作品中,故事内容和主题取向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就是今天的儿童怎样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快乐健康”应当是她的人生理想,也是她鲜明的教育理念。……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不会仅仅是一个生活的忠实记录者,而应当在故事中体现出自己的“儿童观”……我们看到,婴音笔下的儿童,大多淘气却有主见、善良而聪慧、具有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婴音笔下的家长,多半善解人意、擅长和孩子沟通、平等对话、关心儿童的心灵胜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婴音笔下的老师形象,不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那种粗暴、生硬,令孩子们望而生畏、恐惧和厌烦的老师,而是平易、活泼、感性、巧妙、富于同情心的“大朋友”。婴音擅长以一个个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从“正面”引导她的小读者。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但她的小说叙事方式又绝非娱乐化的,而是具有一种“快乐的忧思”风格,在貌似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象下,表达出她对当下社会现象和教育制度委婉的批评和矫正。

距2006年,又十四年过去了。由于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北方,后来这些年父母年迈,直到母亲去世,照顾家庭的责任都落在妹妹的肩上。很多年中的大多数时间,我和妹妹都不在一起。但是由于写作,我们彼此关注,又好像天天都在一起。她每次看到我的作品,总是第一时间给我发来她的读后感。我每隔几天就要给妹妹打电话,和她交流我的作品进度、文学讯息、家庭琐事,几乎无话不谈。2007年—2017年,那十年我一直在写一部很长的长篇作品,这部书的写作过程太漫长太辛苦,耗尽了我的时间和心力,但妹妹始终是我最坚定的支持者。我无数次对朋友感叹:有个好妹妹真幸福啊。如今女人喜欢说闺蜜,我想来想去,我的第一“闺蜜”只能是我的妹妹婴音了。更何况,我的妹妹一向好人缘,她的很多朋友都成了我的好朋友。

我和婴音虽然都已出版了很多作品,但是这一次,我们要在一起合出一本书。《姐妹》的创意来自婴音的好朋友平静,已经酝酿了好几年。在这本书中,篇目做了很用心的编排。我和妹妹的作品,穿插排列,虽然收录的都是精选的旧作,但是大家可以从中看到,三个小辑,各有一个大致的主题,是同类题材的比照。姐姐写这些,妹妹写那些;姐姐这样写,妹妹那样写;姐姐这样想,妹妹那样想……我的成人世界与妹妹的儿童世界,各有各的欢乐与烦恼。然而,无论我和妹妹各自的“活动半径”有怎样的南北区分,我们关注的人和事有怎样的不同,我们所追求的文学精神总是一致的,我们所拥有的真善美价值观总是一致的。我和妹妹是同胞、同行,更是心灵的同道。

我和妹妹还有一个共同的小小心愿,希望以这部“西湖姐妹书”,来纪念我们的母亲、感谢我们的父亲,是母亲和父亲引导我们姐妹走上了文学道路。这本书里有我母亲年轻时写的一些作品,还有我父母的照片。我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躲在书里聚会,说一些与文学有关或无关的话题,不时被婴音的笑声逗得哈哈大笑,伴随我们的是“快乐的忧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