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

别匡山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1. 此诗出于李白故里四川江油唐大明寺遗址所存北宋熙宁元年(1068)刻立的《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原无题,清编《彰明县志》、《江油县志》收录时加了诗题《别匡山》。传世的北宋宋敏求所编《李太白文集》不载此诗,此集亦编成于熙宁元年,因此可以推断,虽然宋氏在《后序》中明言“刻石所传”是收录李白诗的来源之一,但他事实上没有机会看到《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所以《李太白文集》未收此诗。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笺注》、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郁贤皓校注《李太白全集校注》、陈尚君辑校《全唐诗续拾》均收录此诗。匡山,李白二十岁前后隐处读书的地方,参见前《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注〔1〕。诗作于李白即将离开故乡、漫游天下之际,其时约在开元十二年,当年二十四岁。
  2. 失:《彰明县志》作“饲”。
  3. “莫怪”二句:申明离开故乡时的心志抱负。李白出蜀后所作《上安州裴长史书》写道:“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可与诗句互参。书剑,代表读书人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学剑术”(《与韩荆州书》),又从赵蕤学纵横术,树立了“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伟抱负。出蜀之后,终生都在为实现这一抱负而不息地奋斗。明时,政治圣明的时代,此处李白赞美自己所生活的玄宗开元时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