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在华北大学天津分校的奇遇

七、在华北大学天津分校的奇遇

1949年6月至9月,我从正定到天津,担任华北大学天津分校11区队92队副队长。当时的天津,还不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骚扰。在天津工作期间,我结识了两位奇人——芦荻、孟氧,并在此后的岁月中,与他们建立了纯真的友谊。

芦荻,与我同龄,也是92队副队长,我们两人在于建队长的领导下,经过三个月紧张的工作,共同完成了培训一百多名青年的任务。此后,我们两人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很少来往。50年代初期,她作为志愿军成员参加了抗美援朝。

芦荻再次引起我的注意,是在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之后。当时,她作为人大中文系的教师,讲授“中国古诗词”课程。她讲课时,全身心投入,达到忘我的境界,效果极佳,誉满校园。作为老战友,我们之间的交往又频繁起来。我从她那里获得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她本人极特殊的经历。1975年,芦荻被派到毛主席身边,为老人家提供有关古典文学的咨询。她谦虚地把这项任务称为“侍读”。她如履薄冰、谨慎小心地做这项工作,最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此前,有关方面曾经从北大中文系派去两位教师,都因完不成任务而被退回原单位。由此可以看出,芦荻对古诗词有着高深的造诣。据我所知,她主要是靠自学而成才,这既归因于她的勤奋,也归因于她的超高悟性。

芦荻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富有恻隐之心,而且将这种情怀延伸至小动物。她经常收养被人遗弃的小猫小狗,并为此遭受种种责难。但她不为所动,继续做下去,终于得到人们的理解。芦荻曾是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2015年去世。

孟氧,堪称悲剧性英雄。解放前,思想进步、富有正义感的孟氧,自发地在工人聚居区为工人补习文化。天津刚解放,他就迫不及待地投奔革命,进入我正在那里工作的华北大学天津分校,毕业后留校工作,随后转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任教。在上世纪50年代前期,孟氧成就了一件大事——撰写了《 〈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为《资本论》的读者排除了许多拦路虎。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他呕心沥血,查阅古今中外的资料,有时为了弄清一个问题,不惜惊动郭沫若等学界大人物。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