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书香里的少年郎

第一章 书香里的少年郎

初生,官宦之家

生命不是一束小小的烛光,摇摆羸弱。它更像是火炬,熊熊燃烧,被我们暂时举起,撑起一世光明灿烂,然后骄傲地传递给下一代。

唐代宗大历七年,刚刚过完春节。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氛围中,河南新郑县街头依旧是车水马龙。此时县城东郭的白家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夫人刚刚生了小少爷,小少爷一出生似乎就带着祥瑞之气,白白胖胖,白家上下都兴高采烈。

白家老太爷是巩县的县太爷,他知道儿媳妇就要分娩,就提前半个月回到家里,等着孩子出世。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生的是个男孙,老太爷想了想,给孩子取名居易,字乐天。

白家上下都非常开心,但是他们无法想到,在未来,这个名字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符号——白居易,字乐天,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乐天的父亲也非常开心,这是他的第二个儿子,自己能够在这个年龄再度添得男丁,免不了非常兴奋。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的母亲白陈氏,老夫少妻的组合,让白夫人生活得非常压抑。她比丈夫白季庚小一辈,是白季庚的外甥女,比他小二十六岁,沟通有很大的障碍。如此姻缘,并非出自她的意愿,可是家境的变迁让她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到了白家后,更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有了儿子,她好像有了依靠,一颗孤独的心找到了爱的出口,一张憔悴的脸也变得温和红润,洋溢着久违的笑意。她把满腔的爱都付之于儿子身上,他为她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古时候的女子仿佛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曾经的她,只有差着辈分的丈夫,只有一纸逃不掉的婚姻,没有执子之手的爱情,那四方的庭院锁住了她的快乐和自由。如今的她,有了儿子,那份与生俱来的母性光辉战胜了一切,她对乐天的关爱,胜过爱情,胜过自由,胜过快乐。

乐天便是她的快乐。

初生的孩童,带着稚嫩的容颜,举手投足间虽充满稚气,但气度却无人能及。生于斯,长于斯。这个被爱包围着的乐天,这个被官宦之家的礼节和气质滋润着的小小的人儿,注定有着非凡的才情和辉煌的一生。

青青草原,春风拂面。嫰绿色的小草带着新奇的目光,钻出地面,长出新芽,随着风,伴着雨,欢快地摇晃着身躯,开始属于它的青春年华。春夏秋冬、阴晴圆缺,一切轮回,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虽然没有永恒的生命,但生命的开始总是焕发着勃勃生机。

随着第一声啼哭,乐天来到世上。那时没人知道,这个官宦之家,会因这个小小的孩童被世人熟知,在历史的滚滚浪沙中,那么鲜明,经久不衰。

在河南新郑县,这个距离东都洛阳并不遥远的淳朴小城,乐天看见了人世的第一缕阳光。幼时的喜怒哀乐、每一步成长,都刻在新郑的土地上,那也是他关于新郑的记忆。新郑,这个白居易一生中最难忘的地方,却不是他的故乡,也不是他的归处。

白氏的祖籍远在乐天并不熟悉的太原。那是一段要从秦始皇时期说起的渊源,他的先人便是秦朝的名将白起。白起被奸人所害,含冤自杀。当一切水落石出后,秦始皇便赐太原于其子白仲。至此,白氏子孙便与太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祖父白锽因任职于河南巩县,便想接家人来河南相聚,又见新郑山清水秀,便举家搬迁至那里。于是乎,白氏家族便暂时居于新郑,但是他们仍以太原人自居,乐天亦然。“《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他的朋友只知他是太原人,却不知还有一段掩在时光里的故事。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族的庇佑,也少不了家族的影响。白氏家族虽属于官宦之家,但却是单寒之族,这样的家族在门第考究的唐朝颇受贵族轻视。可是这样的成长背景,也让乐天少了根深蒂固的铜臭思想,多了温润如玉的气质风范,一切大不相同。

祖父白锽,“善属文,尤工五言诗”,是当时盛极一时的文人,著有深受赞扬的文集十卷。他十七岁时已考取功名,因是明经出身,故官阶不高,先后担任过洛阳主簿、酸枣县令、滑台节度参谋等职。他因清廉公正而闻名一时,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去世,那时乐天不到两岁。

生何因,去何缘,逝者长已矣。刚刚蹒跚学步的小乐天,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不知道满堂的素白和呜呜的哭泣声是怎样的祭奠,只是那个慈爱的老者已从他的生命中消失了,连记忆也慢慢模糊了。他的祖父,留给他的只是一段空白的想象。

乐天的父亲白季庚,是祖父白锽的长子,父亲与祖父的经历类似,明经及第,历任彭城县令、徐州别驾、襄州别驾等职。虽然乐天的父亲常年在外为官,但在小乐天的印象里,父亲一直耿介不阿,疾恶如仇,并且对唐王朝一片赤诚,以忠贞报国为念。

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父亲对乐天的影响颇为巨大,他不只是他的父亲,也是他的榜样,是他的神。

历史的车轮在转动,有条不紊。我们不知道随风而去的种子归向何方,只是因为不必知道。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来何因,去何缘,一切不必深去考究,自有时间让答案圆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