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悲欣过眼,顺逆交替,谁都无从幸免。
愈是如此,就愈要正视世界和自我,凡事从自身出发,寻求些微的改变和进益。
25岁的你,想要哪一种人生
1
素有“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之称的松浦弥太郎,出过一本《假如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引进到内地,书名换作《25岁,如何规划你的人生》。
身为过来人,松浦给中国读者写了一封开诚布公的信。他说,自己的出发点,其实是一连串的失败。高中辍学的他,在一句英文都不会说的时候,便远渡重洋到美国,迎接二十几岁的人生。从时薪两美元的工作开始,他打过各种工,终于开了一家小书店,进入出版行业,成为“COW BOOKS”负责人和《生活手帖》总编辑,“我绝对不是一掷千金的大梦想家,而是累积每一个小成功,才造就现在的我”。
一路走来,松浦“领受到周遭前辈的诸多教诲,也从不同的经验累积各种学习法则”,以这些事物为基础,集结成这本面向25岁的年轻人,讲述“如何享受美好生活,以及如何面对工作”的人生规划手册。
譬如累积“小小的成功”,譬如坚持每次只买一本最想拥有的书,譬如养成携带纸笔、随手记录灵感的习惯,譬如越是微不足道的约定越要遵守……照松浦的意思,在25岁的年纪,你选择了怎样的道路,就将获得怎样的人生。
2
25岁的确是很多人眼中的分水岭。
家庭聚会的场合,总有长辈的语重心长:25岁到了,女生就要面临衰老的危险。要是连对象都没有,也压根没想过结婚,全家的“炮火”就会此起彼伏。
而默然独处的时刻,25岁的年轻人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毕业有几个年头、工作略见起色,却好像慢慢显露出重复与无趣。想着每年多点时间去环游世界,临了却死活盘算仅有的几天年假,还担心老板不肯关照。闺密坐在一起,聊时尚、聊八卦、聊羚羊挂角或者草蛇灰线的爱情,好像也总是少了些确信。当烦躁和焦虑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压力并未远离,日子也翻不出新意。
更揪心的是,你也如此,我也如此,身边的人似乎都是这样。日复一日,今天成了昨天的复刻,又在明天投下影子。
可是,每每有人投来这样的困惑和抱怨,我就会想到另一些我们无比熟悉的人,如何在各自的25岁里穿越时间的魔咒,在命运的重压下轻盈转身,越是洗礼,越见温润。
3
25岁左右的林青霞,在李翰祥导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里反串男角贾宝玉。
按常理,从《窗外》19岁的清纯少女到25岁,很少有人会想到她会这么尝试。十多年过去,当徐克拍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王家卫执导《东邪西毒》,想到的第一人选,仍是不惑之年的林青霞。而东方不败和慕容燕,也跻身华语电影史上难以逾越的经典。
《金玉良缘红楼梦》里,和林青霞配戏的黛玉,是刚好25岁的张艾嘉。后来,由演员而导演,由作家而编剧,《忙与盲》迄今仍是“台湾百大唱片”的前20名。虽然也唱“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事要备忘,许多的门与抽屉,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如此的慌张”,但25岁的张艾嘉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
25岁的邓丽君,还在东京和台北两地往返,顺便筹措亚洲地区的巡回演出。如果她满足于当下,就不会有日后500万张唱片的惊人纪录和“有华人处皆唱邓丽君”的无上荣光。
25岁的张曼玉,在出演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假使她有丝毫的犹豫闪躲,就不会有阮玲玉、苏丽珍、李翘和金镶玉,华语影坛首位荣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影后,更是南柯一梦。
25岁的李宗盛入行不久,还没有签约滚石唱片,距离首张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的发行还有3年时间。在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长相老实、偶尔透着点坏的创作人,会成为后来洞悉人心幽微的情歌圣手。
25岁的罗大佑写出了《恋曲1980》和《痴痴的等》,但也没有个人专辑傍身。电影《搭错车》里的《是否》《一样的月光》和《酒干倘卖无》,后来传唱多时的《光阴的故事》《鹿港小镇》,也都是一年后的事。可是今天再提起罗大佑,人们都说,那是音乐的诗人、时代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