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人生如逆旅,越孤独越自由
1
在很多人的字典里,孤独不是什么褒义词。
男生体育课打球,放学后泡网吧,总要成群结队。女生午间操场散步,周末相约逛街,甚至连去厕所都要手挽着手。假如有谁坚持孑然一身,还要承受“孤僻冷漠不合群”的舆论压力。
对于父母,有人亲密无间,有人势同水火。可无论何种姿态,在家庭关系里,我们都在表达强烈的在乎。
爱情更是如此,耳鬓厮磨的甜蜜,长夜独守的思念,心里住着一个人,才不畏惧孤单。有时明知未必合适,还要选择在一起,这种勉强和贪图的深层动机,像张艾嘉唱的:我会爱你,你会爱我,只是因为寂寞。
2
后来,不断发现人生不过一场独行,才是成长的本质。
你或许有两小无猜的朋友,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你们同进同出,无话不说,尽情分享彼此的秘密。可一次升学或者择业,你们的轨迹就渐行渐远。当然还会联络,逢年过节依旧互赠祝福,只是,约一顿饭变得越来越难,聊的话题也更加小心翼翼。
你可能离开了家乡,漂泊在陌生的城市。妈妈不会再像读书时那样给你“夺命追魂Call”,仿佛一刻找不到你,下一秒就要报人口失踪。你也变得懂事,周末必定抽出时间,给家里报个平安。路过街边的食品店,你会想起这是爸爸爱吃的点心。可想归想,下一个蹦出来的念头却是:“太甜了,爸爸现在不能吃了。”
你被深爱的人伤害过,也辜负过爱你的人。兜兜转转,或多或少地妥协了,然后在爱里找到落脚的居所。你渐渐理解,金玉良缘不是等一个完美的人和你无缝对接,而是两个独立的人相互磨合,能许下誓言,趟过岁月,本身已经是莫大的福分。
如是种种,你终于明白:热闹只是表象,命运的獠牙透着残酷的寒光。但怕也无用,人生而孤独。
3
我和你一样,也曾为此唏嘘不已。好在人生的际遇反复提示我,及早领悟“生而孤独”,不失为一种幸运。
把孤独视作亟待改观的状态,就会仓促地向外部世界索取,要陪伴,要安慰,要弥补,要报偿。但真正的蜕变,向来由内而生。
如果寂寞是脱离环境所产生的焦虑,孤独则是人与世界理应保持的适当距离。因为孤独存在,人才得以认识自己,辨别明确的好恶,寻觅稳定的初心。
儒家将“慎独”视作品行操守的重要标准,也是因为卸下伪装,撕掉标签,孤独迫使人直面自我,更大的力量与更多的可能,才能穿越躯壳和灵魂的缝隙。涓滴意念,终成滔滔江河。
4
我是苏轼的粉丝。他老人家一生命途多舛,却每每自得其乐。
年少时名动京师,却陷入党争,“乌台诗案”几乎身死。好不容易复官,又遭遇痛失幼子和官场失意的波折。
公元1091年,也就是宋哲宗元祐六年,54岁的苏轼在杭州做父母官。年长3岁的朋友钱勰自绍兴途经杭州,苏轼写了一首《临江仙》: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词的上阙写久别重逢,距上次见面已经三年了,期间你踏尽了天涯红尘。但我知道,即便没有片刻停歇,你依然心如止水,气质高洁。
下阙写月夜送别,清冷寂静,牵动愁丝。但转念一想,哪怕喝完这一杯酒就要分别,也无须双眉紧蹙。原因很简单: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逆旅”这个词,李白也用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里写:“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天地不过是万物的旅店,光阴无非是历史的过客。特定时空里的你我,都只是独自赶路的人。
5
相较许多其他工作,写作更接近孤独。很多时候,我要把自己关起来,一点一滴地探索思想和情感的疆域。整个过程无人倾听,也无人回应。可一旦捱过这些,将脑海中的“私家历险”兑现成文章,有读者点破其中的草蛇灰线,会心的自由就会弥漫开来。
这本书是我的孤独随感,也是我的自由宣言。其中有励志的篇幅,也有动情的部分,我愿意把它们分享给那些为孤独所苦、因前路迷茫的人。希望书里的经历、见闻和感触,能够给你拥抱孤独、追寻自由的信念和勇气。
如今流行谈论自由,谋生要财务自由,消遣要精神自由,可自由并非唾手可得,它的前提是从接受孤独到享受孤独。我未见一个止于孤独的人,得到真理与自由。
每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独行的时光。想要收获与众不同的风景,光站在人头攒动的山腰还远远不够。只有独行险路,会当凌绝顶,才能眺望远阔之地,饱览壮丽风景。
人生如逆旅,空间广袤,道路曲折,忍受得了多少孤独,才会得到多少自由。愿你通过这本书理解此中真意,越孤独,越自由。
每一个超越孤独的你,都是夜空中闪亮的星。
傅踢踢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