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弄月》自序

《清风弄月》自序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诗歌是人们触景生情,睹物起情,缘事抒情的产物。

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诗人总是浮想联翩,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都与诗情相连,包揽宇宙万物,感情非常丰富。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诗歌中也就飞驰着诗人的想象。古往今来,日月风云,高山大河,碧海波涛,天上人间,鸟鸣树摇,鱼跃鹰翔,瀑流飞泻,人际交往,生活感悟等,都通过诗人联翩的思绪与丰富的想象而联系起来。我的诗集《清风弄月》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按照格律诗的韵律,反复吟咏,反复推敲,然后书于笔端,存于稿本,闲暇时用心整理而成的。我的诗歌主要吸收了《诗经》现实主义、屈原《离骚》的浪漫主义,杜甫、李白等唐代作家的创作方法,也从宋词、元曲、清诗中吸取养分。有的诗多达10种表达技巧,如《登象山偶感》;有的诗用了14种修辞手法,如《雪啊,我读不懂你》,自谓一绝。

这本诗集共收录了我写的各种体裁的诗词近500首,分为三编。第一编,《论语·解啐》;第二编,《龙吟长空》;第三编,《溅玉飞珠》。第一编计有格律诗226首。后两编计有四言诗2首,五绝38首,五律7首,七绝166首,七律16首,词19首,散曲2首,杂诗2首,古体诗1首,课文诗14首,现代诗2首。另外收录了家训、格言2则,对联14副,祭文1篇。这些诗词体现了我的文学观:因事而作,缘情而吟;意气并重,浸润初心。下面就三编的有关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用格律诗来解读《论语》博大精深的思想,育人启智

《论语》,语录体文集,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由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集而成,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全书20篇,400多章,各篇没有中心内容,只是以这一篇第一章头两个字作篇名。

孔丘,字仲尼,尊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者、儒家创始人。年轻时做过管理粮仓及放牧的小官,晚年致力教育,同时整理《诗经》《尚书》,删修《春秋》。

《论语》一书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爱人”,要做到“仁”,必须“克己复礼”。

孔子的思想学说,自西汉以来,成为中国两千年来封建文化的主流,历代统治者奉孔子为圣人,《论语》也就成了圣经。东汉时,它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时,朱熹又把它与《孟子》《中庸》《大学》合为“四书”。孔子的思想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基本的治国之道——为政以德;第二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第三是教育思想:以德为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等。

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今天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也需要从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营养。过去有人认为,只有西方文化才能促进现代化发展,东方文化于现代化是不相容的,极力鼓吹全盘西化,有的国家这样做了,结果失败了。日本和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完全抛弃东方传统,而把学习西方与继承、改造传统相结合,结果取得了成功。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文化体系,必须批判地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惠及大众。

我读高中时,就开始学习《论语》,四十年过去了还背得“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那时是批判地继承;大学毕业后教中学语文,读《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等,那是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2016年暑假,再通读《论语》,更觉博大精深。当读到《论语·颜渊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联想到我的好多位学生在全国各省、市、区当人民法官,于是诗兴大发,吟了一首五绝《读<论语>有感》:“《论语》品一周,愿为诉讼头。仁心来判案,天下少徒囚。”于是产生了继承、发展、创新的念头,又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的鼓舞,就想用格律诗这种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文学样式来解读《论语》,以期惠及更多的读者。写作流程是这样的:读透文本,明晓注解,集众之说,谨遵格律,大意不变,适当阐发,反复吟咏,明白晓畅。全是五言绝句、律诗,七言绝句、律诗。完全按篇、章顺序来写。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陈维贤的鼓励,他又积极联系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多次催稿。我信心满满,工作之余,发奋阅读写作。三个多月后,就写出了《<论语>解啐》前10篇(上册)初稿。

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龙吟长空》是学用结合的结晶

我祖籍江西临江,明朝平播之役后,祖上迁居贵州遵义永乐镇,我生于斯,长于斯。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先贤的影响。从教中学语文开始,天天读诗,讲诗,受到学生、同事、社会各行各业朋友的鼓励,本着“代圣人立言,替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原则,吟诗不辍。2013年以前写的诗,已结集成《空谷竹韵》出版。

我20岁以前在农村劳动时,修建瓦屋两间,屋内一米深处,有一条巨大的青石,未知多长,似龙而卧。我所供职的遵义市南白中学地处龙坑,学校后面的龙洞,泉水奔涌不息,滋养了万千学子。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气势惊人,使我大受启发:“虎啸山顶风云卷,龙吟碧空草木欢。”

将本编取名为《龙吟长空》,一是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二是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给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三是纪念先祖、先贤;四是表达对生我养我的家乡的崇敬之情。

三、用真心写作,用诗词来展示生活的美妙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从以四言体为主的《诗经》到杂言体的楚辞,历时约千年,由楚辞到五、七言诗,也历时千年之久。唐代为五、七言诗的黄金时代,历唐、宋、元三代,为时不过五百年,产生了三种新的诗体:唐诗、宋词、元曲。词承诗,曲承词,经明、清至现在,文献记载,口口相传,各有新变,生生不息。代代学习,吟诵写作。一是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二是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三是自娱自乐,抚慰心灵。

我从六岁开始读书,历经小学、中学、大学,从二十二岁教中学语文至今,几乎天天和诗歌打交道,在阅读、鉴赏评价之余,将所经之事、所观之景、所议之言、所怀之感,抄在备课本上,存入书箱。趁2016年放暑假,编辑成诗词选《溅玉飞珠》。

写诗需要灵感。灵感从何而来?多读书,从书中寻找灵感;多观察,由美景激发灵感;多动手,自真我的生活中碰撞灵感。

“我手写我心”,字字为我心中所言,而非我不欲言好。若夫去国怀乡、建功立业、悲欢离合、感时伤事、离愁别绪、评古论今、生活杂感。常人皆能感之,唯诗人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吟咏之不足,故落墨于纸上,加上平仄和押韵,这便成了诗。再根据格律反复修改吟诵,于是凑成了诗集。

诗歌的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诗人感悟各异,主题异彩纷呈,所用的表达技巧自然也就不同了。这就需要读者去读、去品,感悟诗词的奥妙,从中获得意象美、情感美、语言美、技巧美的享受。

在写作《论语·解啐》的过程中,参阅了《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典藏本)、《论语》、清华大学张岂之、杨君游主编的《众妙之门——中国文化名著导读举隅》等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遵义市南白中学张成权校长及其他校领导,遵义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遵义师范学院王林教授,语文组同仁苟世晗、彭易利等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赵师瑶、肖雪、田维友、彭龙谦的尽心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

遵义市南白中学赵家镛

2017年1月1日于凤凰国际小区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