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纵绝伦

第一章 天纵绝伦

一、丹青世家

王翚字象文,又字石谷,后以石谷行。号乌目山人、剑门樵客、耕烟散人、耕烟外史,晚号清晖老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阴历二月二十一日。石谷从一介布衣成为名动天下的一代绘画宗师,有家学渊源。

王翚属常熟太原王氏。据明洪武十七年吴门俞贞木所撰《太原王氏家乘序》记载:“海虞王氏其先发源青州相国文正公之后也。”文正公王曾(978—1038),山东青州益都人,字孝先,宋真宗咸平年间状元,死于任,赠侍中。数传至王坚,字固庵,已是江西临川人。南宋孝宗淳熙进士,守四川合州,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的钓鱼山筑城防守。南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蒙古军分二路向南宋大举进攻,计划先占领长江上、中游,再顺流而下,一举灭宋。东路军由忽必烈统率攻打荆襄、两淮;可汗蒙哥亲率主力军4万攻打四川。王坚调集合州属员12万人,在钓鱼城设防坚守。第二年农历二月蒙哥可汗亲自督战猛攻钓鱼城,王坚率军奋力阻击,蒙军连攻五月不克,伤亡惨重,钓鱼城被称为“蒙古军的绞肉机”,蒙哥也中箭身亡,蒙古军北撤。忽必烈为抢夺汗位,东路军也退兵。南宋王朝获得了一次喘息的机会。王坚以功升宁远军(广西)节度使,晋封清水县开国伯。精忠自矢,为贾似道所忌,出知和州(安徽),卒谥“忠壮”。海虞王氏世系以忠壮公王坚为始祖。

坚有二子:伯子安节、仲子安义。王安节字贞卿,少从其父守合州有功。坚死,安节为东南第七副将。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忽必烈下诏宣布南伐,决定彻底消灭南宋,命左丞相伯颜领行中书省总兵,统兵20万大举灭宋。第二年(南宋恭帝德祐元年)初贾似道溃师芜湖,安节驻兵江陵,即走临安,上疏乞募兵为捍御。旋收兵入平江(江苏吴县),合张世杰兵战凤凰港有功,以统制守常州。元将引大兵攻常州,安节筑栅以守,相拒两月不下。伯颜率元军在城外役使当地居民运土筑垒,为了加高堡垒与城墙持平,竟将运土居民一起埋入垒中。伯颜屡遣使召降,亦不下。伯颜怒,麾兵破南门,安节挥双刀率三百健儿巷战,臂伤被执,谕降不屈,阖门殉难,谥“忠荩”。他死后就葬在常州,墓在城中西隅,祠在鼓楼北,其地至清末犹名“临川里”,王坚父子为江西临川人。常州保卫战是南宋末抗击元兵的重要战役之一。宋著名遗民郑思肖在《五忠咏》中赞王安节:“健儿三百陷胡尘,匹马孤腾勇过人。至死执刀惟骂贼,自言不作两朝人。”

常熟太原王氏的始祖是南宋精忠报国的英雄。石谷年青时在常州拜谒忠壮公祠,内心激动不已。他的民族意识也很强烈,这是他后来和抗清志士恽寿平成为生死之交的思想基础之一。石谷六世孙王元钟于道光末年在虞山旱北门大街购基建忠壮公专祠、石谷公专祠,毁于咸丰十年兵燹。其长子王喻梅于同治十二年重建忠壮公祠暨石谷来青阁。两朝帝师翁同龢题《宋宁远节度使谥忠壮固庵王公像赞》:“有宋节度,丕著勋猷,功垂竹帛,卫霍(卫青、霍去病)堪侔,允文允武(文事武功兼备),宜公宜侯,忠臣所尚,倿臣所仇,干城永卫,燕翼贻谋(泽及后人),宜崇庙祀,配享千秋。”邑人、刑部尚书厐钟璐题《宋常州都统制贞卿王公像赞》:“矫矫虎臣,为宋统制,精忠贯日,百战弥励,半壁山河,一朝凌替,孤城难支,蠲(捐)躯自誓,提刀骂贼,至死声厉,全孝全忠,庙祀百世。”

安节弟王安义,欲存宗嗣,城破时单骑突围走海虞,投奔中表亲秦氏,避居长江白茆口东铛脚港(常熟和太仓交界处)。既而谋于秦氏,相地之谊,筑室于六河(今称“东张”)之沃址。业日充拓,仓庾粟帛富冠一乡。性慈孝、宽仁,轻财好义。至元间,岁大饥,赈粟千二百石以济民困。元世祖忽必烈嘉其义,诏授平江路镇抚。安义以先世历相宋室,受恩深重,且父兄尽忠国难,义不仕元,固辞不拜。迁常后生九子,以“胜”字行。生于宋淳祐六年(1246),卒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寿九十有三。王安义是常熟太原王氏始迁祖。

安义第九子王胜九是石谷十一世祖。明季倭寇之乱,东张在长江口,受倭寇蹂躏最甚,家谱数次散亡,至石谷曾祖伯臣乃有事迹可考。王伯臣字鉴如,号剑池,工写生,善花鸟。《虞山画志》称其花鸟师崔子西(宋代崔白),写意尤胜,为沈石田所称,以丹青擅名三吴间。

石谷祖父王载仕,字浮玉。幼颖异,年十六为邑庠生,但非所好,性卓诡、耽奇、好游。曾带数月粮观泰山日出,归涉大江,游九华,陟匡庐,登临吊古,继卜筑杭州西泠。晚而倦游,结庐虞山北麓桃源涧。载仕博学,精于《诗》,有《诗经品物考》。喜为五、七言,与同里严澍相酬唱。当龆龀时,见父伯臣作画,仿为之,辄有生意。及长,游千岩万壑,目接心罗,寄于笔墨,多奇致。家人携以易钱米,载仕也不自宝秘,特借艺事以写心中离奇俶诡之意。诗人钱陆灿称其“尚志高雅,隐于丹青”。常熟太原王氏,石谷一支迁城自其祖父始。

载仕生子二。长子豢鳌,原名士元,字子羔,工写生,名重吴中。两个儿子徙居武进,离开了常熟。次子即石谷父亲豢龙,原名士春,字云客。乾隆时进士邵齐然撰《王云客传》:“公少有异禀,家贫,困于学,不善为经生业。……年十九随父游览匡庐、九华之胜,爱其闲远,归而离绝世事。结茆于西山之澱桥,小阁数椽,背山面水,读书饮酒其中,终年不入城市。……家所藏宋元名画甚富,摩挲鉴赏,寝食或废。兴至闲写一二小帙,一水一石,神与古会。然随作随弃,尤勿屑应人之求,故传者绝少。太仓王奉常(王时敏)闻公名,扁舟访之,接对殊简,爽然若失。叹曰:‘此子去人远矣!’令子耕烟先生与奉常游,一见倾心,复叹曰:‘非是父不生是子也。’”由此可见王时敏识拔石谷前,早就结识其父了。云客生子三:翚、翯、翼。次子与三子早殇。王石谷出生在这样的丹青世家,给了他绘画的天赋和发挥其才性的家庭条件;这样的耕读家风,影响了石谷的人生选择:不愿当官而愿留耕家园,当一辈子文人职业画家。虞山诗老邓林梓赠石谷诗中说:“岂知高曾有规矩,鉴如(王伯臣)山水墨犹新。鉴如是父子浮老(王载仕),黄筌赵昌(五代、北宋的花鸟画家)转逼真。孙枝石谷修修竹,干云直上玉嶙峋。始信灵芝必有根,醴泉无源安得醇。……画师无数谁好手,毕竟君家绝等伦。”邓诗老用灵芝必有根,甘泉必有源,喻石谷的家学渊源,很恰当、生动。

石谷喜爱绘画出自天性。他6岁时已用芦荻在墙壁上绘画,7岁就塾即捉笔作画,随意点缀,便成山水。石谷的绘画天才逐渐显露出来,所以没有像一般读书人那样致力于科举。16岁随邑画家张珂学画。张珂字玉可,号嵋雪,工写山水,层峦叠嶂,高树深林,自出新意。初学时期的石谷得到古迹真本,就要摹仿数纸,一定要得其神才罢,显示了他从小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石谷既有极高的天赋,又有过人的努力,在张珂指导下,少年石谷已崭露头角,成为清初常熟画坛的一颗新星,得到了以老一辈文人为代表的主流舆论的欢迎。乡前辈蒋棻,字畹仙,蒋廷锡祖父,复社成员,崇祯十年进士,当过广东南海县和福建建安县知县,声绩甚著。蒋棻赠诗石谷,称赞他书法写米南宫,画宗董、巨,又得到虞山、尚湖山水之助,克承家学,画学成就必将独一无二。诗人孙永祚字子长,号雪屋,明崇祯二年(1629)入复社。所著诗古文词为董其昌、钟惺等所称,皆称小友,与同邑杨彝齐名。他在石谷赠蒋棻的画册的跋语中说,观石谷画,不知其画,恍进入图中。可指点着说:溪回冈复处,这是秦桃花源;见曳杖听水声,这里是陶潜家乡柴桑里;见扁舟垂钓、

烟波渺然,这里是唐张志和斜风细雨未归也。……因此称赞石谷,刚满廿岁,已能“规摹先哲,间出新意”,将来的发展未可量也。这本石谷早年画册今人已见不到,现能见到的石谷少年时的画迹当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石谷《墨迹图册》。其中一帧自题:“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临宋巨然笔意,象文”,其他好几帧钤“又字石谷”印。这里出现了他原初的字“象文”,观其书法,端整清秀,确为少年时笔意。苏州博物馆藏有《山川云烟图》横幅,笔墨清润,已见大家风度,得董、巨之神。据其84岁时重题,为65年前在破山僧舍(兴福寺在清初称破山寺)作,时年19岁。

兴福寺

石谷年少时住在湖桥边小山,大痴隐居之地,20岁时移居北门外桃源涧下洗马池。北门邻居、砥砺品行的笃实君子王家震《赠石谷六十诗》中有“忆余弱冠(20岁)交,于今及四纪(已经40年了)。墙东来卜居,相望不逾咫。……謦欬时相闻(两家隔壁)。”诗中有“少小谢铅椠(科举文),精研唐宋纸”,石谷屏弃了科举,选择绘画作为“千秋业”,玉成了他成为布衣画圣。石谷有画赠王家震,“片缣宝拱璧,寓目叹观之。”

洗马池是作画的好处所。苏州诗人朱陖《洗马池访王子石谷》中写道:“门前路入参天树,窗外山凝出岫云。如此林峦供染翰,笔端能不绝尘氛。”

邑中不少高士、前辈赠诗庆贺。

和石谷家有三世之谊、与石谷相交半百的老辈学者、遗民陈煌图(1618—1694),字鸿文,后更名鸿,自号于木老人。少受业杨庭枢之门,明崇祯十五年(1642)副贡,官翰林院典籍,兼待诏事。他是瞿式耜亲家,其妹画家陈结璘嫁给瞿式耜长子瞿崇锡。瞿氏赴广西巡抚任离南京时,曾嘱托朝中大臣“凡军国大事、邸报秘密者,希附一函介陈生附家报来,庶慰远人忧国之思。”明亡,归隐西湖(常熟尚湖)北山草堂。顺治十一年(1654)征前明仕宦之家居者,煌图年甫壮,以亲老不起,晚岁乡饮宾亦不赴。工篆隶,嗜旧本书,遇秘本,影写手钞至老不倦。其鸾啸斋藏书甚富,著述颇丰,惜均佚。陈鸿是雍、乾间常熟著名学者陈祖范的祖父。石谷移居洗马池后,陈鸿有《次韵移居赠石谷王子》:

“逸士由来野兴长,每从雨后挹山光。幽居卜筑心斋静,写幅白云云外冈。”称赞石谷是幽居的逸士。

“兀坐临流倚碧栊(窗),晴波荡漾影重重。晚来茶灶春风罨(覆盖),一抹新烟护老松。”写山居,诗句清新。石谷是春天迁入新居。

“闲听鸡犬亦村庄,题凤门前破藓苍(“题凤门”用晋嵇康、吕安事,意为不和凡人相接)。坦腹不知身外事,笔床花气偶过墙。”山居已远离人世。

“肯辞尘世漫嫌孤,啸傲林泉伴钓徒。画里诗中君自有,萧然筇竹(手杖)醉深秋。”时陈鸿隐于尚湖,是钓徒。言石谷山居不必嫌孤,有钓徒扶筇前来相伴,啸傲林泉。

谭尔进,字益之,号石城,由儒浜迁居石城里。史称其为“明,常熟人”,则入清年事已高,是当时有名诗人。有《谭益之诗草编年》11卷,《虞山谭石城诗集》1卷、《文集》1卷,《谭益之诗文稿》1卷。这位前辈有《赠石谷王子》诗3首,其时石谷刚移居洗马池。

“绝笔久称吴道子,移居亦似葛仙翁(晋葛洪,句容人,字稚川,世称小葛仙翁,移居罗浮山。王蒙有《葛稚川移居图》)。世人莫漫相踪迹,门掩青山碧树中。”在谭尔进眼中,石谷是“画隐”。

“富贵园林在昔时,考槃(《诗·卫风》篇名,美贤者隐居涧谷之间而硕大宽广,无戚戚之意)今又是栖迟。千年洗马池中水,分与幽人洗笔池。”言洗马池可供画家幽居。

“闻说高踪已住山,尚留缣楮落人间。悬知门限当加铁,笔墨淋漓那得闲。”石谷画名已如日中天,虽住山中而为人索画,哪得清闲?

前辈诗人、画家王维宁、陈祺芳、陈如鎏、陈帆等均有赠诗。邑中高士还为石谷画题诗。

瞿嵩锡(1610—?)原名玄锡,字伯申,号松昙,又号昙谷,明桂林留守殉难大学士瞿式耜长子,崇祯壬午(十五年)举人,复社成员。《常昭志》称其“家世华腴,而退淡如寒门素士。”著有《庚寅始安事略》,记述瞿式耜、张同敞桂林殉难始末。伯申有题石谷画诗:

“笔染江山丽,池涵草木深。一亭皴瘦石,半野缀空岑。高致云流月,幽情雨隔林。乞君缣数幅,摩诘(指代石谷)有知音。”前四句写画境,用“云流月”喻石谷画的“高致”,用“雨隔林”喻石谷画的“幽情”,真是石谷的“知音”。伯申为精于画理者,其夫人为画家。《虞山画志》:“陈结璘,字宝月,孝廉瞿伯申妻,摹元四大家,可以乱真。诗亦和平。”

高士陆元泓字秋玉,号毕水渔人,以志事自励。诗学长吉、东野,颇尚新秀,牧斋尝作“嗜奇说”以题其集。晚岁无家,顺治十六年(1659)流寓苏州,图己象于水墨尺幅中,自号水墨中人。王应奎《柳南随笔》:“近吴门沈确士(沈德潜)作《刘学博剩庵传》及之,称为志士。谓学博易代之后,守其高节,穷饿以死。泓乃与徐晟、陈三岛经纪其丧,葬之虎丘。是不特能诗,而其人亦可重也。然吾邑之人竟无有知其姓氏者。予尝见其《水墨庐诗》一卷,惜其湮没不传。”文中提到的刘学博,名永锡,字钦永,号剩庵。河北大名人,中崇祯九年(1636)乡试,十六年(1643)选长洲学教谕,署崇明县。未几遭鼎革,隐居相城,寻移居阳城湖之滨(今莫城地区),妻子织席以食,先生携席市中,见者呼“席先生”。又几年,穷饿死,友人陆天泓经纪其丧,葬其于虎丘之山塘。而这位陆元泓,雍正、乾隆间,邑人已不知其姓氏。

陆元泓有《赠石谷先生》:“虞山一派空濛色,落在黄痴水墨中。君是王维痴不小,应呼摩诘是王公。”将石谷比作王维,又赞他像大痴一样“痴不小”,痴情于山水,痴情于画也。用后来王、恽给笪重光《画筌》写的评语:“画家六法以气韵生动为要,人人能言之,人人不能得之。全在用笔用墨时夺取造物生气,惟有烟霞丘壑之痼者心领神会。”“痼”者不可改变的嗜好,热爱大自然要成为不可改变的嗜好,此谓“大痴”也。

石谷有一位儿童时的朋友项奕英。其父志宁明亡后村居杜门而卒。其绝命词云:“发为双亲重(多尔衮剃发令下),身因一主轻。书生无别策,沟壑作完人。”遂不食而卒。妻方氏年29守节,抚二孤奕英、奕茂,并为诸生,皆早世。项奕英父是一位刚烈之士,而奕英亦早世,这是非常可惜的。

康熙初,石谷去看望项奕英,赠送十二围屏,奕英有《题画山水屏障》诗,可知石谷所画十二屏障之精彩:

“吾交王君总角时(男女未冠笄者),双瞳剪水神仙姿。云山叠叠趋腕下,淋漓泼墨无停披。宗工(宗匠)脉法有神契,不胫能使千里驰。三吴名士迟燕(宴)赏,半塘明月欣追随(石谷名动天下)。自尔分飞各天末,十年声价都人知。太常廉州交退舍,梅村东涧相赠遗。

“君归顾我秋正老,逢迎不觉屣倒垂。诘朝从君尽款曲(应酬),登堂遽尔目眩移。十二围屏列如障,江山变现呈画图。千峰万峰拔地起,奇平各见摹刻殊。高者秀出绝攀援,卑者回伏连衍迤(凡延而长,延而广曰衍)。远者苍茫淡云雾,近者挹爽清须眉。其中洞壑互排陷,层台仿佛仙灵居。四山悬瀑注千仞,风水发作蛟龙趋。冈回涧复有幽隐,大观更取图江湖。江湖浩渺那可画,凭几搦管沉思维。上图三峡势倾倒,源流分合多潆迂。洞庭烟波阔更好,潇湘风雨晴亦宜。帆樯飘瞥疾如驶,苍凉竹树纷茭芦。流丹绚赤妙点染,寒鸦枯木非清癯。图中胜侣欲梯接,方袍篚屦适所如。或乘轻云跻绝险,或从崖谷静结庐。荒江放艇颇好事,霜天策蹇亦不羁。若非洪崖赤松侣(赤松子,仙人号。《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得无香山洛下徒(白居易归后居香山,与诗僧如满结香火社)。茫茫景物岂可竟,轻绡数幅君尽之(着力描绘雄伟、多变的画境)。

“吾吴先哲屈指数,相城诗老□雄师(沈周)。尚书(吴宽)洒翰迥物外,待诏(文征明)格律先民规。松圆(程嘉燧)戏墨南翔笔,文人余技聊尔为。作者风流苦难继,继者非子(石谷)其为谁?虞山山水名秀绝,钟灵千载疑在斯(石谷得虞山之钟灵)。吾瞩此图意惚恍,摩挲其下窃叹咨。归来忽忽若有失,夜不成寐朝忘饥。呜呼,世间神物可多得?(怎可多得)一缣片纸重鼎彝。此图流传勿草草,高堂日影看迟迟。就恐惊雷夜风雨,神龙争攫鬼物窥。重门邃阁谨封钥,珍重丁宁好护持。(为担心此图为‘神龙争攫鬼物窥’而‘夜不成寐朝忘饥’。)”

项奕英其父殉明死节,其妻抚二孤成立,家境清寒。石谷绘十二围屏相赠,以示敬意,并不忘故友也。

石谷生性笃实,在乡里以孝顺闻名,他的妻子钱氏也孝敬有加。其父云客说:“妇,他人子也,不意亦如吾子之体贴也。”对少年时的老师张珂也师恩不忘。石谷成名后,张珂的儿子张晞(字东扶,号雪帆),转过来成了石谷的弟子。张晞克承家学,早年宗明代沈石田,每作赝本,别人不能辨,虽有才但不是正道。从师石谷后,能变化从正,不似死守一树一石而自称能画者,成为虞山画派成员。

常熟文化源远流长,而大盛于明末清初,虞山诗派、虞山画派都形成于此时。石谷儿童时结交的许多终身好友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与君自小江村住”的墨井道人吴历与石谷同庚、同学、同教,差不多同寿,是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古琴家。“垂髫友”孙旸,诗人,“同声社”领袖,顺治十四年(1657)因科场案谪戍辽西尚阳堡20年,康熙十六年(1677)赎还后,和石谷“春风重握手”,依然“心期定百年”。诗人、书法家冯武、毛甡、陈帆等也都是少年时代的好友。冯武,虞山诗派代表人物冯舒、冯班之侄,其父冯知十为抵御清军战死,冯武有一藏书章“仆本恨人”,以示不忘国难、家难。石谷八十寿时,冯武有《赠石谷先生八秩》诗,叙述了两人结交过程:“始余初识君,倾盖即相睦。君齿方弱冠,余已二十六。余家白茆江,君家北山麓。我尝诣君家,庭中植方竹。君亦造余家,八九间草屋。两人各言志,书画喜不俗。各承先人好,书画相追逐。”两人各承家学,一个有志于书法,一个有志于绘画,都有追求卓越的志向。石谷赠画冯武,冯武有《题耕烟散人画》:“前有石田(明画有沈周),后有石谷。胸次悠然,其人如玉”,未提及太仓“二王”,应在石谷从师“二王”前;诗中有“沧海于今多翻覆”,“世间不变唯山川”等句,颇多黍离之感。书法家徐甡工诗,兼工山水人物,牧斋称他为“古之贫士,今之遗民”。他作赠石谷《题临梅沙弥(梅道人吴镇)关山雪霁图》诗,诗中称石谷“王郎少年”,画虽名为临吴镇,但徐甡赞其“笔参造化”,石谷此画气韵、气势慑人,使“俗眼能醒醒眼醉”,只关注世俗利害的人能在审美境界中净化超脱,已超越欲界的人则能陶醉在画境中。徐甡是石谷青年时代的知音。

清初常熟画坛上还有一位和石谷、渔山齐名的画家陈帆,字际远,一字蒙谷,号南浦,笃学好修。《虞山画志》记:“性狷洁,山水师梅道人,书学柳诚悬(柳公权)绝妙,尤工诗,宗晚唐,与邵青门(邵陵)、汪东山(状元汪绎)唱和,时称三绝。孙赤崖(同声社领袖孙旸)题南浦画云:‘万顷河山为画谱,一天月露是诗才。相将供尔生花笔,云气林香拂面来。’袁香末题南浦画云:‘一带茅茨三两家,子孙从未识官衙。此时此地无闲客,男要栽桑妇扫茶。’写出一片太平景象。”陈帆是吴历的好友,也是石谷老友,长王、吴15岁。陈帆有《长歌行赠石谷老友》诗,中有“王郎王郎丰骨奇,画手四海称雄师”,“王郎弱冠能踵武(继承前人事业),策足中原建旗鼓。荆关顾陆(荆浩、关仝、顾恺之、陆探微)眼底空,裁剪吴淞(太湖最大的支流)入图谱”等句,盛赞石谷画艺。又说:“君不见调穷嵇生广陵散,术尽公孙大娘舞。王门为耻为伶人,当世荣名翻弃吐”。陈帆和吴历一样是高士,勉励石谷,宁愿像嵇康那样广陵散绝,而耻作侯门伶人。石谷移居洗马池,陈帆也写诗祝贺。

“卜居山阴兴味长,枕函初月透地光。玄裳缟袂松间鹤,好伴吹笙万仞冈。”山居如入仙境。

“岩边花气隐房栊,树林新泉过百重。始信痴虔(唐代画家郑虔有“三绝”之称)有神笔,十旬风雨和涛松。”山中之花、树杪的新泉、风雨和松涛,都能成为画家神笔的素材。

和石谷一起学画的还有二位,顾文渊和徐方。顾文渊字湘元,号雪坡,又号海粟居士。工画,善写竹,又妙于水口,以其从山水入手。书法亦佳,善八分书。马东白有诗赞道:“写竹何人继与可(北宋写竹名家文与可),仲昭一叶重江南(明画家夏昶,字仲昭,擅画墨竹,语云‘仲昭一叶竹,江南半片天’)。风枝雪蓧(小竹子)多摹仿,至今还推海粟庵(雪坡自号‘海粟’)。”徐方字允平,号铁山,善画马,笔意放逸,骨肉停匀。常熟少有画马者,铁山为最。原来这两位也都学山水画,石谷颖脱而出,估计不能超过石谷,故一位画竹,一位画马,都能名世。古人虚心而又有傲骨,他们依旧是好朋友。

石谷早年同辈友人中,有不少后来成为清廷官员的,最早结识的是程可则。

程可则是清初著名诗人,广东南海人,字湟溱,号石臞。

《清史稿·文苑一》记载:“字周量,顺治九年会试第一,以磨勘(科举时代,乡、会试卷,例须进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称磨勘)停殿试归,益恣探经史。十七年始应阁试,授内阁中书,累迁兵部郎中,出知桂林府,以敏干称。其官都下,与宋琬、施闰章、王士禄、士祯、陈廷敬、沈荃、曹尔堪辈为文酒之会。吴之振刻《八家诗选》,可则诗曰《海日堂集》。”据《雪桥诗话三集》:“程湟溱,少与薛剑公、屈翁山同受业于陈给事邦彦之门(陈邦彦为永明王兵科给事中,兵败被执死之。屈翁山即屈大均,岭南三大家之一,著名遗民)。给事既殉节,剑公、翁山皆弃诸生。湟溱独自陷围城之中,与尊人匪凡并为系缧,取世资以自免。”这位程可则在清兵南下广州时曾遇险。后参加科举考试,“每冠军,辄有变故”。顺治九年(1652)会试第一,“人以为贺”,其父匪凡说:“吾儿素不利居首,况岭海初通,南人孤士,弁冕(首领)天下,懼且不免,何贺也?”其父很有见识,清廷对南方知识分子尚不信任,“未几,果以磨勘题理,黜不得第”。“湟溱既不得志,归南海,傍西樵山之麓,诛茅以居。与曹秋岳(曹溶)、朱竹垞(朱彝尊)订交,又东游吴会(会稽),西滥彭蠡……北走燕赵,循太行,观九塞三关之险,诗日益工。”

顺治九年程可则“东游吴会”时在其会试同年邑人邵灯北山山斋与石谷订交,石谷21岁。

石谷的忘年友邵灯,字薪传,一字无尽。出生在一个孝友世家,顺治九年成进士,官至河南道,是一位干练的水利专家,勤其官以殁,著有《河防要略》。顺治十六年(1659),在刑部任上,返家后有诗赠石谷。《序》:“石谷王君与余定交数十年(石谷时年28,恐有误),称忘年交,一羁远宦,遂成契阔。今年初夏,再歌皇华(奉王命出使),得归梓里。石谷过访于北山之雪舟(斋名),清谈竟日,有超然泉石之想。因吟三绝句以赠焉。时己亥四月。”

“忆君握别暮春时,屈指三年杳未知。今日重逢深景叹,大痴笔墨右丞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已分别三年。令邵灯“景叹”的是“大痴笔墨右丞诗”,在其时石谷亦以诗名。今天有些研究者仅把石谷当画工,认为他没有文学修养,是主观武断而已。

“绮岁(青年)风流莫与京(大),毫端烟雨掩文星(文星即文曲星,也许是说石谷的画艺掩其诗名,也许是说石谷志于画而又不事科举)。米颠不作倪迂死,千古惟君最擅名。”石谷其时还不满30岁,邵灯已将其比作米芾、倪瓒,将千古留名,是很有眼力的。

“避宦羁身四载余,风尘契阔友朋疏。归来把臂南窗话,却悔当时误读书。”当了官,却悔当时误读书,这是古代文人出仕和归隐这一矛盾的生存状态的反映。

程可则要到顺治十七年(1660)才重新参加殿试,授官职。石谷惦念着程可则,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前趁邵灯回京之际,托他带信和画给程可则,程即有一回信给石谷:

“别二十年,南北几四千里,依依之私,盖时在琴川拂水间也。王宰(唐代著名山水画家,时人常以‘王宰’称石谷)墨妙,誉满南中,以不得寸缣尺蹄为怅。邵世兄至,辱赐书,兼以《晴峦叠翠》之锡(赐),悬之素壁,使我坐卧十日不能去。转念昔年与兄聚首邵无老(邵灯字无尽)山斋,对酒当歌,含毫染翰,未能捃(拾取)载以行,仅携归《寒林归骑》一帧,至今把玩,如接芝晖。然离怀阔积,盖自此远矣。何今故人天外犹有绻绻之思耶?拟作长篇奉答,以胸尘万斛,讫无闲晷,聊书四断句于扇,以当会面。非敢谓附诸公赠言之后,可以扬揄高深也。私心有无厌,尚欲求作一小册见贻,俾缇缉万里(程将派往桂林任职),奉为家宝,即以此志金石之契。他年相见,便以永勿谖(‘谖’,忘。《诗·卫风·淇澳》:‘终不可谖兮。’),不知兄能许我否?因邵世兄遄归,灯下草率具报。不庄,不悉。”此信描述了石谷和程可则顺治九年在北山雪舟聚首订交时的豪兴和愉悦。二十年了,石谷不忘故人之情,其一生笃于友谊于此可见。

程可则写在扇上的四绝句今在《清晖赠言》中。小序:“石谷先生别二十年,忽枉见讯,兼寄妙染,益深朔洄之意,率尔驰答。”

“石谷山人冰雪心,廿年踪迹水云深。思君每忆逢君日,吾谷萧萧枫树林。”初次相聚时,同游吾谷枫林(虞山十八景之一),一定是在深秋。

“东陵园馆北山头,与我题诗共倚楼。别日寒林送归骑,丹青摇落至今愁。”东陵园馆北山头,邵灯北山之山斋雪舟。冬天分别,携石谷《寒林归骑》一帧,画名即寓珍重道别之意。

“长夏燕台叹索居,琴川何意到双鱼(书信)。凭将一幅鹅溪绢(宋绢之佳者,文同诗:‘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丈长。’),绘出离综(思绪)万里余。”

“碧水丹崖不可逢,高斋遥对万山松。何时再挂云璈杖,同上灵岩第几峰。”碧水丹崖相距千里不能相见,思再游吴会也。

石谷应程可则之求,又作《桃源》、《雪霁》、《乐志》三图,程可则于南下桂林途中得到,写了题三图诗六首。据《雪桥诗话》:“会其出守桂林也,月余而三藩乱作,竟以忧卒于全州,年仅五十。”程可则得画后题诗为别,应在康熙十一至十二年间,前四首写画境,第五首中有“百年真乐几人全,一缚尘缨不我然”,是对文人命运的喟叹。不出仕,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一出仕,身不由己,失却了自由,人生的快乐有几人能两全呢?第六首中有“明发潇湘又南去,持将清思恋沧洲”,程可则题诗在湖南境内。“沧洲”是隐居之地,可惜的是程可则再也没有尽情享受湖山、田园乐趣的机会了。程可则是极有才气的诗人,和石谷才性相合,才惺惺惜惺惺,一见如故。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