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昂:中国“百年新诗”的宠儿(代序)

陈昂:中国“百年新诗”的宠儿(代序)

◎洪烛(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漫天飞雪的日子/一定要约喜欢的人出来走走/从村子的这头走到那头/回家后发现彼此一不小心就手牵手走到了白头。”

2015年的冬季,伴着南方接连不断的大雪,在这冰封的日子里,一首《漫天飞雪的日子》给冬日的人们注入生命的热忱,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一位年轻的90后诗人——陈昂,并因之而看到中国新诗的希望。

冬去春来,回顾中国新诗的百年历程,从胡适、冰心、徐志摩到闻一多、戴望舒,再到北岛、海子、舒婷,诗人们将自己的生命热情注入文字,幻化出妙曼的诗行,引发无数人的共鸣,共同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华丽的乐章。

孔子有云“不学诗,无以言”。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长期以来诗歌始终是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并且在接近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保持着独特的生命力,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中国的诗歌在改变与被改变之间既保留了自我的本真又与时俱进。它不仅占据着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并且对于后来的各种文学艺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甚至哺育了其他文学形式的产生。

当我们以诗的眼光来俯瞰整个中国文化,我们兴许会发现在观照、衡量、评价的过程中,诗恰恰是最好的参考标准。从过去到现在,诗歌的优良传统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能,渗透到我们民族的生活、习性和社会意识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聚焦点和象征物。这些诗歌还是华夏儿女成长的最好养料,植根到我们灵魂的深处,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与精神。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概括的:“诗似乎也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像它在这里发挥过那样大的社会功能,在我们这里,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全面的生活。维护封建精神的礼乐,阐发礼乐意义的是诗。所以诗支配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文化。”照这样的看法,中国文学史似乎是诗的不断异化与超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验着不同的文学之美,但它植根于中华文明最肥沃的土地中,只是诗在以不同形式的绽放。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面对不断涌来的资讯,不少人陷入迷茫与空虚之中,创作者的肤浅与浮躁比比皆是。碎片化阅读带来了阅读的便捷,却也让人失去了深层次的思考,值得我们警醒。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低质量的阅读对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有较大的危害,但是一味地排斥现代科技而寻求复古也是不可取的,在这爱与痛的边缘,如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显得至关重要。

以陈昂为代表的“春草派诗歌”恰好符合了当前青少年的阅读诉求,没有繁冗的赘述,流行于各种社交平台,却在只言片语间流露着对生命的关切与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诗歌创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却清新智慧、唯美有趣,长短交替的诗句间彼此相连、浑然天成。陈昂的诗歌源于生活,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读陈昂的诗歌如聆听哲人的教诲,读陈昂的诗歌第一遍读到的是词句,第二遍读到的是故事,第三遍读到的是生活。

这让我想起黑格尔的一句话:“诗适合美的一切类型,贯串到一切类型里去。”陈昂的诗歌恰恰具备了这种富于创造性想象的特征,这对于当前青少年的情感表达和陶冶,具有其他媒介形式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必然影响着这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陈昂出生于1992年,从小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中成长。他的童年阳光欢乐、立志高远,少年博览群书、善思勤勉;他的青年时期英勇浪漫、才情超然……陈昂有一位贤惠的母亲和一位博学的父亲,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的成长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学时代,他刻苦努力,阅读大量文史哲经类书籍;大学期间,他随导师钻研诗学文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名山大川,行走中追问,生活里思辨,这一切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欣闻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即将出版陈昂的诗集《漫天飞雪的日子》,我非常盼望新书早日问世。我相信这本书会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生活的诗意与精彩,也会被陈昂诗句里包含的一种温暖、向上、阳光的情怀所感动,唤醒对生活真善美的追求,从而迈向更加充实的人生。

“我的心里有一座城,它白天的时候沉睡,夜晚的时候苏醒。”

陈昂的诗歌会让沉睡的人苏醒,让苏醒的人行动,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