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第一章

薄伽梵歌第一章

国王持国向桑遮耶问道:

桑遮耶啊,双方的军队都集结到了俱卢圣地,我想了解,我那跃跃欲战的儿子们和我兄弟般度的五个儿子都做了什么?

桑遮耶向国王回禀道:

您的儿子难敌王,观察了般度五子军队排下的战阵之后,走到他尊敬的老师德罗纳面前,讲了下面这一番话。

【评点】

这两句对话,交代了战争发生的地点与对阵双方以及双方的亲情关系,也给我们展示了平常人被贪欲蒙蔽的世俗心态:于己有利时,既显现出洋洋自得,又难掩患得患失的焦虑;在坐想既得利益的同时,既有隔山观虎斗的盲目乐观,又有兔死狐悲的矛盾心理。持国是一位瞎眼的国王,寓意愚昧与不明事理,是见利忘义的贪欲者。桑遮耶是持国的侍者。

【注解】

①俱卢圣地:古俱卢族的圣地,著名的古战场,传说在此战死即可升天。以正法之地暗喻进行着一场事关正法的大战,也暗喻人脑思维参照模式,即内心世界,此为人进行自我意识净化的处所。

难敌王对德罗纳说:

尊敬的导师,请看看吧,您睿智的弟子——木柱王之子猛光,亲自为我堂兄弟般度五子的庞大军队所部署的战阵。

尊敬的导师,在战阵中尽是骁勇善战的神箭手,他们都像怖军和阿诸那一样神勇超群。

有萨谛奇、毗罗吒以及大勇士木柱王。

还有勇旗、显光、强悍的迦尸王,布卢吉特·贡蒂波遮以及尸毗王,他们都是英武高贵的人。

威猛的尤坦曼纽,神力的优多末赭,阿诸那与妙贤之子——激昂,以及般度五子之妻德罗波蒂的儿子们,他们都是勇猛的英雄,是对方军阵的灵魂。

【评点】

这几句话既是对阿诸那一方战阵的社会关系的交代,也是对般度五子的七支队伍里主要战将的介绍。这几句话不仅隐喻了社会善良意识形态的群体,而且还暗喻了人的六根七识,以及身体之中各脉穴关窍等。如般度五子即是对人五根五识的譬喻,德罗波蒂(即黑公主)是般度五子共同的妻子,她象征人五种感官功能的生生之性。

若从生命运化方面来说,如木柱王寓意的就是人体中的中脉,猛光就是照察中脉的神意。阿诸那可以看做是善良心态的神意,怖军可以看做是行动的神意。尤坦曼纽和优多末赭是左右二旁脉。在此暂不对其他人等进行详细介绍。

【注解】

①勇旗():又音译“提史计都”,贡蒂(阿诸那的母亲)胞妹之孙,也是一国之王。

②显光(Cekitāna):音译“撤岂丹那”,般度五子一方友国之王。

③迦尸王(Kāśirāja):持国、般度之母都是迦尸国公主,此迦尸王是这场战争发起时迦尸国掌权的国王。

④布卢吉特·贡蒂波遮(Purujit Kuntibhoja):贡蒂继父国家的兄弟。

⑤尸毗王(Śaibya):支持般度五子的友国国王。

⑥尤坦曼纽(Yudhāmanyu)、优多末赭(Uttanaujas):二人是木柱王国中的勇士。

尊敬的导师,请再看看我们的战阵吧,有更加出类拔萃的将领,威武而严整的人马。

有您这位杰出的导师、再生族,您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天才,在双方战阵中极其英勇伟大!

有我们全军最高的统帅,我那智慧卓越、神勇无敌的祖父——毗湿摩;有无畏的迦尔那和常胜将军慈悯;有马嘶、广声以及维羯那。

还有数不尽的英雄们效忠于我啊!他们能征惯战,武器精良,通晓兵法;他们时刻准备为我们最终的胜利,献身沙场,浴血拼杀!

尊敬的导师,现在双方的战斗力一目了然:我们有毗湿摩祖父的神威护佑,军队的战斗力无比强大;

而般度五子的军队由怖军压阵,他们的战斗力则相形见绌啊!

【评点】

这几句话既是对难敌战阵这边的社会关系的交代,也是对11支队伍里主要战将的介绍。其中不仅隐喻了社会中具有贪欲利益与占有情感的意识形态的群体,而且还暗喻了个人的五蕴六尘,以及身心之中的各种习气习惯等。尤其是以难敌为首的百子兄弟,实际寓意都是人不良意识活动的显现。与般度五子所代表的正义、人之正念相对,持国百子代表了邪恶、人之贪欲与妄念,因此难敌在这里所展现出来的正是妄自尊大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毗湿摩象征的是传统的智慧教育文化在人脑中形成的习惯性印象,德罗纳寓意的是遵循传统文化和生活模式的习惯。在此不再对其他的人物进行一一介绍。

【注解】

①再生族:印度种姓制度中,前三种姓称为再生族,他们成长至一定年龄即可进行佩戴圣线的仪式。

桑遮耶说:

随即,难敌王发出号令:

各位将士们!注意坚守各自的阵地要塞!还要护卫并服从统帅毗湿摩的指挥。

听到此,恪尽职守的毗湿摩祖父狮吼一声,而后响亮地吹起了他的螺号,令难敌振奋百倍。

一时间所有的螺号、军号、喇叭、铜鼓和牛角同时鸣响,遥震天阙,尽显军威。

【评点】

这场战争既是对现实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之间的矛盾斗争进行的描述,又是对净化意识过程中个人内心世界的是非善恶和荣辱得失之间的矛盾心理进行的暗喻。难敌作为各种贪欲与利益心意的象征性代表,与人格中旧有的习气毗湿摩始终是互为伴侣的。所以当贪欲利益的心态显现的时候,人物的内心世界亦像螺号、军号、喇叭、铜鼓和牛角同时鸣响一样。

国王陛下啊,军阵的另一方,五匹骏马拉着的豪华战车上,奎师那和阿诸那,也随即吹响了他们神圣超然的螺号:

奎师那吹响的是降魔骨大螺号;阿诸那吹响的是天神授大螺号;神勇无比、令人闻名丧胆的怖军,吹响的是旁多罗大螺号。

般度长子坚战王吹响的是永胜螺号;般度四子无种和五子偕天,分别吹响了妙声、珠花螺号。

还有神箭手迦尸王,大勇士束发,猛光和毗罗吒王,万夫莫敌的萨谛奇;

以及木柱王,德罗波蒂众子和臂力超强的妙贤之子——激昂,也都于各方吹响了雄壮的螺号。

刹那间,号角齐鸣,直冲云霄,响彻大地,震慑着持国众子的心;那嘹亮激昂之声,好似震得地动山摇。

陛下啊,看到您的王子们严阵以待,剑拔弩张;

在那飘着常胜神图腾旗的华丽战车上,阿诸那也拿起神弓,引箭待发。

【评点】

作品中出现了五匹骏马拉着的豪华战车,这辆豪华的战车既是指挥打仗的指挥车,又是千军万马的统帅部。这辆豪华的战车还被比喻为生命活动中的统帅——神之整体性。奎师那喻为根本实相,即人的那个主人翁——真我;善意的思维参照模式即是阿诸那;五匹马象征五种感官功能,即人的眼、耳、鼻、舌、身;常胜神图腾旗象征第六感官——意。他们也随即吹响了神圣超然的螺号。螺号寓意人的警惕性,各种螺号既暗示了各人的品性与力量,又与人的六根七识有关系。

【注解】

①降魔骨大螺号:又名“五生”螺号。“五生”是以贝螺为骨的妖魔,被奎师那所杀,取其贝螺做成螺号。

②天神授大螺号:是天帝因陀罗赐给阿诸那的螺号。

③常胜神图腾旗:饰有神猴哈奴曼的旗帜,哈奴曼是风神之子,有常胜之誉,其主要事迹见《罗摩衍那》。

阿诸那向奎师那说道:

奎师那啊,请把战车驶到两军之间。这样我就可以看清,即将与之交战的将士们。

我想看看,究竟是哪些人,为了寄生的利益而讨好邪恶的难敌,充当他强权掠夺的刀与箭;

究竟是哪些人,为了满足其占有欲而为这场罪恶的战争推波助澜,令挚友对峙,使骨肉相残。

【评点】

既描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利益矛盾的困惑,又暗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对亲情关系与利益冲突的不解和疑惑。

桑遮耶说:

奎师那闻言,便将战车驶进了双方阵列之间,面对毗湿摩、德罗纳和所有的国王,对阿诸那说:你看见了吗?俱卢全体族人和成员,都集结于两军之阵。

阿诸那看到,其中有族中慈爱的祖辈长者和老师,有儿时一起玩耍的兄弟朋友,有年迈的舅父和岳父,以及年轻的儿孙们,还有双方各自的拥护者们。

阿诸那看到,他所有的至亲同族都集结在这战场上针锋相对,披甲执戈,横刀立刃。

此时,阿诸那立即被这种可悲而又无奈的凄悯之情所淹没,陷入了深深的苦楚与哀痛中,抑郁而消沉。

【评点】

一方面从社会性角度来说,争权夺利引起的各种矛盾,不仅促使了社会关系的恶化,而且还导致了同室操戈的残酷现实,这些生活内容集中反应到了人物的内心深处,引起了自我传统观念的强烈反应——可悲、无奈、抑郁、消沉……

另一方面,双方军队的亲情关系也暗喻了人之正念与妄念本是同根生,皆源于人的心性之体。那么这几句话也正反映出了人在修正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在与假我之旧有观念和偏执性思维参照模式的内容进行斗争时的疑虑和艰难。

阿诸那说:

奎师那啊,看到集结在这里的父兄儿孙、亲朋师长,甚至不顾身家性命而准备骨肉相残。

我现在口干舌燥,四肢发软;我毛发直竖,浑身颤抖,完全不知所措。

我已经心慌意乱而无法振作,手中的甘狄瓦神弓也开始滑落;我精神恍惚、浑浑噩噩,我站立不住,仿佛感觉到皮肤似火烤火烧,使我不敢面对这无情的战火。

奎师那啊!

我仿佛预见了不祥的后果。

无法想象,屠亲害友究竟会得到什么好的回报与收获?

我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赢得胜利,不愿这样争得幸福与获取王国。

我不明白,难道不正是为了这些至亲至爱的人,我们才努力去富民强国,创造幸福的未来?

我不明白,为什么亲朋师长不去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反而起兵兴灾?

我不明白,为什么父兄儿孙、所有族人都集结在这里,准备放弃自己的王国、财富与生命而相互残杀,不惜名没身埋?

我不明白,这样获得幸福的意义又何在?

我不明白,这样获得的王国与权力,又有多少价值存在?

奎师那啊!

即使这些亲朋师长想杀我,我也不想与他们骨肉相残;即使是用三界的王权来交换,我也不愿去屠杀亲朋师长,与他们兵戎相见。更何况仅仅只是为了这人世间的王权!

奎师那啊!

我很清楚,杀死这些侵犯者,罪恶就一定会降临到我们的头上,这就是报应循环。

我很清楚,去屠杀叔伯兄弟和他们的拥护者,令人无法接受、心永难安。

我很清楚,不能杀害他们啊!如果杀害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即使是获得了什么,又怎能让我感到丝毫的幸福?又哪里有荣耀可言?

【评点】

任何一个人,都是身心行为的整体展现,心理的变化一定会引起生理的变化。这几段对话直接把人物内心世界的各种固有的思想观念以及想当然的各种想法都描写了出来。其意可谓是情真意切,而且也说得看似非常有道理,符合人之常情。但符不符合人性,符不符合正法呢?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