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嫁入深宫

有一个身为北府宰相、在大辽朝廷中呼风唤雨的父亲,对于萧绰来说是幸运的。因父亲萧思温拥立有功,萧绰得以被景宗召入内宫。这是她一生命运的拐点,由此她开始正式步入辽国的政治舞台。

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

萧绰,小字燕燕。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后被辽圣宗耶律隆绪尊为皇太后。一直以来,人们一提到萧太后,脑中就会立马闪现出一个杀伐决断、有勇有谋的女中豪杰形象,于是人们猜测萧太后很可能是遗传了父亲的基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和女儿的才华比起来,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温实在平庸至极,他是个投机分子,不修边幅,当时所有和他共事的人都认为他绝非将帅之才,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事实上,萧思温在辽景宗在位时,曾长期担任北府宰相一职,可谓是位极人臣、地位显赫。如此一个平庸之辈,为何能稳居辽国政局的高位呢?原来,在辽国,“贱他姓,贵耶律、萧氏二姓”,萧氏与皇族耶律氏自古以来就保持着世代通婚的习俗。萧氏一族被称为“后族”,辽朝萧氏共有十三名皇后、十三位诸王、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

据《辽史·萧思温传》记载:“萧思温,小字寅古,宰相敌鲁之族弟忽没里之子。”同时正如前面所说,萧思温是辽国历史上著名的“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可见萧思温乃是一个十足的名门之后。

和萧思温一样,他的妻子吕不古也是名门之后,她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人称燕国长公主。萧思温和吕不古成婚之后,先后生了三个女儿,萧绰是最小的一个。

萧思温虽然饱读书史,但却不是一位称职的军人。早在辽太宗时,他曾任奚秃里太尉,后来又当了群牧都林牙,再后来,辽太宗又让他当了南京留守,一当就是很多年。

辽南京就是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这里因属中原疆土,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一直被辽国视为首善之地。可见,当时辽太宗对他极为器重。但萧思温身居其位多年,却并未给辽太宗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

史书上这样记载:“思温在军中,握笄修边幅,僚佐皆言非将帅才。”在面对死敌后周时,他从未靠自己的真本事打过一场胜仗。唯有一次例外,那就是后周世宗柴荣在一次作战中突然病重退兵,萧思温就此捡了个便宜。虽然这在别人看来有些胜之不武,但因他是皇亲贵戚,所以他很快就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成了辽穆宗的亲信。

萧思温虽然对带兵打仗一窍不通,但却深通投机钻营、钩心斗角之术。为了政治和家族的需要,他曾一度想让自己的大女儿成为皇后,失算之后,他便将大女儿许配给了辽太宗的次子齐王罨撤葛,并将二女儿嫁给了辽太祖阿保机的三子“钦顺皇帝”李胡之子赵王喜隐。

萧绰作为萧思温最小的女儿,日后之所以能够登上辽国的历史舞台,也正是得益于萧思温的“政治敏感”。萧思温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他之所以深受辽景宗信赖,正源于其“危难之时保新君”之举。

在当时,统治辽国的是皇帝辽穆宗耶律璟,此人生性残暴,嗜酒喜猎,常常喝得酩酊大醉,辽人称之为“睡王”。他笃信巫术,为人多疑,杀人如麻,常常取活人胆合药炼延命丹药。在他统治辽国期间,大辽国被他弄得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辽国的国势也从此急转直下。

969年年初,辽穆宗带领一班随从前去黑山打猎,因心情不佳,竟在一天之内肢解了六十五个养鹿人。如此残忍无道的举动吓坏了他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及厨子辛古等人,这几个人自知难逃一死,索性铤而走险,当夜联手杀了辽穆宗,之后慌忙逃走了。

见辽穆宗突然死亡,萧思温立即开始转动他那颗敏感的政治大脑。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当机立断,立即派人前去通知耶律贤飞马到穆宗灵前即位,是为辽景宗。辽景宗在即位之后,为了表示对萧思温的感激之情,很快就晋封他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

可以说,有了这样一位在朝廷中呼风唤雨的父亲,使得萧绰在通往辽国权力顶峰的路上,显得顺风顺水一路畅通。

定亲韩德让

对于萧思温这样一个极富政治头脑和手腕的人来说,他随时随地都在为自己的家族和政治前途做着打算。自辽开国以来,除第一位太后述律平外,历代皇后均姓萧。这个萧姓一族是有来历的。当年,辽太宗耶律阿保机初建辽国,由于敬仰汉高祖刘邦的丰功伟绩,于是就把自己的姓氏改为了刘氏。而由于在所有辅佐刘邦的大臣中,数大臣萧何的功劳最大,而且汉代当时的典制大多出自萧何之手,于是耶律阿保机也把自己身边的重臣和后族都改成了萧氏,甚至把萧姓一再扩大,将契丹八部,划了三部姓耶律,其余五部全部改姓萧。后来,因为反对改姓的人太多,阿保机只好又改回耶律氏,但萧姓却从此留了下来。

所以,辽国契丹族的人只有两个姓氏,一个是耶律,另一个是萧,并且法律规定,同姓不婚。由于辽国历代皇帝均娶萧族女子为妻,并封为皇后,所以萧姓家族渐渐就成了“后族”。所谓“后族”其实就是专门生产皇后的家族。由于萧思温是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的族侄,所以他的家族也是后族。

当时辽国的法律规定,辽国的皇帝和王族的妻子都必须从后族中挑选,这就给精明的萧思温提供了机会。既然没有可以继承自己事业的儿子,索性他就把“宝”押在了自己女儿的身上。

萧思温共有三个女儿,日后成为萧太后的萧绰是最小的女儿。萧绰有两个姐姐,大姐叫胡辇,二姐的名字历史上没有记载,但后来,她的二姐嫁给了赵王,人称“赵妃”。

为了让三个女儿将来顺利嫁入皇室,萧思温从小就把这三姐妹当成后妃的候选人加以培养。在父母的悉心教育下,这三姐妹从小就学会了如何管理后宫,如何参与政治、驾驭臣下,以及如何行军布阵、带兵打仗等中原女子不可能学习的东西。在这三姐妹中,萧绰虽然最小,天资却最为聪颖,做事最为认真。一次,萧思温让姐妹三人扫地,两个姐姐潦草地挥了几下,就甩手不干了,唯独萧绰扫得仔细,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萧思温见状甚是高兴,连声夸赞:“此女将来必能成器。”

不过,因当时辽国皇室内部派系斗争激烈,这就给萧思温为女儿选夫家出了一个大难题。

当年耶律阿保机死后,继承其皇位的并不是长子耶律倍,而是二儿子耶律德光,也就是后来的辽太宗。身为长子的耶律倍则被追封为义宗皇帝,三子耶律李胡被追封为章肃皇帝,这就为日后兄弟争权埋下了隐患。

耶律德光死后,先是耶律李胡欲即位,后被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打败,耶律阮即位,是为辽世宗。后耶律阮又被耶律察割等人杀死,继承其位的是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璟,即当时在位的穆宗。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精明的萧思温认为,这三派势力此消彼长,谁都有承继大统的可能。

在这种混沌不清的局势下,绝不可鲁莽行事,于是精于政治的萧思温便开始精心安排起了女儿们的婚事。在他的安排下,长女萧胡辇嫁给了耶律德光一系的太平王罨撤葛,次女嫁给了耶律李胡一系的赵王喜隐。

剩下最小的、也是自己最器重的女儿,应该给她找个什么样的夫家呢?萧思温更加谨慎地盘算着。一番思忖之后,萧思温决定将三女儿嫁给耶律倍一系的世宗之子耶律贤。

不得不说,萧思温的如意算盘打得真是精细周全,如此一来,不管是哪一系的人马做了皇帝,他都会有一个女儿能坐上皇后的宝座,他都是铁定的国丈大人。然而,这些想法都是萧思温自己的一厢情愿。女儿萧绰却不这么想,她早已有了意中人,此人便是韩德让。韩德让何许人也?说来,韩德让的家族在辽国乃是名门望族。在一般人看来,辽国的名门望族本应都是契丹人,然而韩德让所在的韩氏家族却是一个例外,他们本是中原汉人,也就是说,韩德让是已经契丹化了的汉人(韩知古家族是辽朝仅次于皇族耶律氏、后族萧氏的大家族,终辽之世,影响颇大)。

韩氏家族入辽,是从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那辈开始的。

韩知古的老家在今河北蓟县玉田,当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军攻打蓟县时,年仅六岁的韩知古被阿保机妻子述律后的兄长欲稳所俘,成了他家的奴隶。后来,述律平出嫁时,韩知古作为陪嫁品进入耶律阿保机家继续为奴。韩知古虽然身为奴隶,但他本身却是一个机敏干练、头脑精明的人,在侍奉阿保机的过程中,他的聪明能干得到了阿保机的赏识,而渐渐赢得阿保机的器重。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随即就特擢韩知古为彰武军节度使。后来考虑到韩知古本为汉人,深通汉法,又令其总管汉人事务。被委以重任的韩知古对阿保机竭尽忠诚,他为契丹国制定了一套既简便易行又能体现尊卑级别的礼制,成了辽太祖建国的功臣。在共创辽国大业的过程中,这对君臣建立起了超越君臣的亲密关系。韩知古有一个儿子名叫韩匡嗣,此人便是韩德让的父亲。因受父亲熏陶,韩匡嗣自幼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医术。在当时契丹境内,他是颇有名气的一代儒医。因为医术高明,韩匡嗣深受皇后述律平喜爱,被其收为义子,在其宫帐里当差。在历代宫廷医家中,被“皇后视之犹子”是很罕见的现象。

韩匡嗣是个文武全才,他不仅精于医术,而且长于骑射,历经战阵,屡建功绩,先后担任过辽南京统军使、天雄军节度使等职,并被耶律阿保机封为邺王。

韩匡嗣膝下共有五子三女,韩德让是韩匡嗣的第二个儿子。无论文武,韩德让的个人成就均在其父韩匡嗣之上。他自幼习文尚武,文则满腹经纶可治国,武则力拔千钧可擒虎。很早的时候,就立志要治国平天下,可谓是文韬武略、气宇非凡。在与萧思温相交的过程中,韩德让便认识了萧绰。

在萧绰眼里,韩德让举止温文尔雅,虽然饱读诗书,却没有汉家男儿的文弱之气;虽然精通骑射之术,却全无契丹人身上的野蛮粗野。他的言谈举止中,更多的显示出一种隐隐的威慑之力。此时的萧绰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对于身边这个文武双全、知识渊博、才华过人的成熟男子充满了景仰和爱慕。而在韩德让心里,萧绰青春美丽,活力四射,爱上她也是很自然的事。于是,两个情意相投的人便私底下订下了婚姻之约,幻想着将来能过上浓情蜜意的幸福生活。然而,天意弄人,此时的萧绰根本不知道,她的父亲已将她另许他人,此人便是刚刚即位的辽景宗耶律贤。

选妃入宫

耶律贤最终能承继大统,登上帝位,跟萧思温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

辽国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虽然一直是雄踞于中国北方的强族,但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形成一套如中原王朝皇位继承制那样完善的继承制度。可以说,在大辽国建国之初直到辽景宗即位的这段时间,皇位争夺问题始终伴随着辽国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中,一幕幕腥风血雨、凶暴残忍的夺位悲剧一再上演,其惨烈程度令人扼腕叹息。

那么耶律贤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辽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共育有四子,即长子耶律倍,小字图欲;次子耶律德光,小字尧骨;三字耶律李胡,字奚隐;四子耶律牙里果,字敌辇。前三子均为皇后述律平所生,第四子为宫人萧氏所生。由于耶律倍是嫡长子,因此,当耶律阿保机在916年建立辽国时,耶律倍便理所当然地被立为了皇太子。耶律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耶律倍自幼聪敏好学,才华横溢,通晓阴阳、音律,精于医药、针灸,喜欢藏书、翻译,工于文章、绘画,在文化和艺术方面颇有成就。

耶律倍生于唐昭宗光化二年或三年(899年或900年)。在耶律倍出生时,耶律阿保机还没有成为契丹部落联盟的首领,不过他所率领的耶律氏部落却已在他的领导下成为了契丹诸部之中最强大的一支。

907年2月,耶律阿保机继承可汗位。因其仰慕汉族文化,遂取汉名为亿,故称耶律亿,同时他也为长子图欲取名为倍。

受父亲影响,耶律倍也对汉族文化倍加尊崇,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他便成了契丹皇室成员中汉化程度最高的人,他最推崇的是中原的儒学。

一次,耶律阿保机问左右大臣道:“受命之君,应该侍奉上天,敬仰神灵。立了大功、拥有崇高道德的人,朕想祭祀他,谁应该排在最先?”此时,很多人都说应将佛排在最先。阿保机不以为然道:“佛教不是中国本土的宗教。”这时,耶律倍开口了,他建议父皇道:“孔子是万世所尊崇的大圣人,应该排在最先。”听此言,耶律阿保机大喜,于是立即下诏建孔庙,并授命耶律倍在每年春、秋两季率领百官祭奠孔子。除儒学之外,耶律倍对道教也兴趣十足,尤其喜欢阴阳学。

耶律倍不仅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同时他还是一位统兵的战将和军事谋略家,从很早的时候起,他就追随父皇征战沙场。

919年11月,耶律倍随父皇北征乌古部(辽游牧在蒙古东部地区的民族)。当时,耶律倍被任命为先锋都统,负责带兵开路。最终,耶律倍率领先锋部队大败乌古大军,迫使乌古部全部投降契丹。

一年之后,即920年9月,西北党项各部发动叛乱。阿保机盛怒之下御驾亲征,耶律倍奉命同去,率部攻打云中县(今山西省大同市)、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最终使天德军节度使宋瑶投降,天德军改为应天军。

922年1月,耶律倍又奉命攻打燕地(指春秋、战国时燕国故地,相当于今河北北部、辽宁等地),一度打到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连战连捷,进一步扩大了契丹的领地。

在耶律倍的众多战功之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帮助阿保机击败渤海国一仗。

924年春,位于辽国东部的渤海国杀死了辽国的辽州刺史张秀实,并掠夺州民,气焰十分嚣张。消息传至朝廷后,耶律倍立即向阿保机献上一计,随即,阿保机率军出征,耶律倍跟随在侧。

926年2月,辽军攻克渤海重镇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县),旗开得胜的阿保机高兴异常,随即下令清点城中的户籍和人口。此时耶律倍以为不妥,进谏道:“如今扶余城刚刚得手,此时清点户籍,百姓必不安分。当务之急,我们应该乘势直取渤海国的首都忽汗城(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则必会将其攻克。”阿保机点头称是,随即命他和耶律德光担任前锋,围攻忽汗城。渤海国王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征服渤海国后,阿保机将其改名为“东丹国”,同时采用“天、地、人”三才之典故,册封耶律倍为“人皇王”,让其担任东丹国的国王,并赐予其天子的冠冕。由于阿保机自己的尊号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是“地皇后”,身为皇太子的耶律倍便拥有了“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那么这位文武双全的皇太子在父皇去世后,定会顺理成章地成为皇位继承人。但随着阿保机的突然离世,一切都发生了变化。926年9月6日,阿保机在出征渤海国班师途中突染重病,还未来得及交代身后事,就撒手人寰了。此时,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当时辽国内部亟须解决的问题。按理说身为皇太子的耶律倍当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但事情绝非如此简单。正如前面所讲,耶律倍是一个崇尚汉化的人,主张契丹全盘汉化,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然而正因为这点,使得耶律倍很不受其母述律平待见。

对于当时临朝称制、大权在握的述律平来说,她一直奉行草原本位主义,关心契丹贵族的传统利益,主张维护契丹奴隶制度。出于对耶律倍那套治国思想的反感,述律平从内心深处不想让耶律倍继承皇位。

在她看来,次子耶律德光更像阿保机。和耶律倍比起来,耶律德光也同样多年随父母四处征战,非常了解辽国的内外局势,也清楚地知道该如何处置本民族、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守成者实,求变者通”,耶律德光二者兼具,让这样的人承继大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耶律倍心里也十分清楚,母后喜欢的是二弟而非自己,再加上耶律德光是当时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是没有机会继位的。为此,他对百官公卿说道:“大元帅功德可与天神比肩,国内外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应该主持国家社稷。”不久,他就奏请母后述律平,表示愿意将皇位宝座让给二弟。然而述律平深知耶律倍是正牌的皇位继承人,如果让耶律德光取而代之的话,将难以服众,这该怎么办呢?

于是她想出一计,利用契丹的人殉旧俗,逼那些支持耶律倍的大臣们为先帝殉葬,“前后所杀以百数”。很快,她就将所有反对者杀戮殆尽。

据《资治通鉴》记载,述律后随即召开贵族大会,命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分别乘马立在帐前,然后假惺惺地对各位部落酋长说:“两个儿子我都喜欢,不知道立哪个为皇帝,你们选择可以做皇帝的握住他的马辔头。”皇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诸位酋长心知肚明,为了保住性命,他们便争相握住德光的马辔头,纷纷表示愿意侍奉大元帅。

述律后见此景,便顺水推舟道:“大家的意见,我怎么敢违背呢?”就这样,耶律德光被立为帝,这一年是927年。

失去皇位的耶律倍只好回到东丹国,继续治理他的国家。然而他的日子却并没有就此好过,虽然耶律倍把皇帝的宝座让给了耶律德光,但耶律德光深知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所以总担心耶律倍和自己争夺皇位,而对其处处防范。

耶律倍统治下的东丹国,北至松花江,南至鸭绿江,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照此发展下去,其无疑会对契丹构成巨大的威胁。于是忧心忡忡的耶律德光便于928年,趁耶律倍留住皇都期间,将距契丹国较近的东平郡(今辽宁辽阳)提升为南京作为东丹国的国都,并将东丹国内的居民大量迁至南京。随后,又故示尊崇,给耶律倍增加了仪卫规格。如此一来,耶律倍治下的百姓兵员不但减少了,其领地面积也缩小了。而那些所谓的“仪卫”其实就是耶律德光专门派去监视耶律倍的人,等于是将耶律倍软禁了起来。

耶律倍深知自己处境危险,为消除弟弟的疑心,他便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读书作画中,可即便如此,耶律德光还是没有放过他。

为进一步掌握了解耶律倍的底细,耶律德光先后两次“纡尊降贵”,亲自前往耶律倍府邸“看望”。一次,耶律倍赴京朝见,述律平将其留住,并让耶律德光前去东丹国察看耶律倍臣属的情况。为了加强对耶律倍的控制,耶律德光还几次三番设宴款待耶律倍的僚属,大肆拉拢。

整日生活在弟弟和母后的算计之下,耶律倍如芒刺在背,内心极度凄凉和恐惧。不过此时有一个人却十分关心他,此人便是后唐皇帝李嗣源。当李嗣源得知耶律倍的情况后,出于政治目的,便几次派人前去诱召耶律倍。起初耶律倍并不为所动,但架不住后唐使节一再劝说,耶律倍便对左右侍从说:“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吴太伯又称泰伯,是周太王古公父的长子,知道父王想立小儿子季历为继承人,便和二弟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吴国,首都在今江苏苏州,后世称赞他们俩有“让国”的贤名)。”于是在930年的11月,耶律倍携带家眷渡海投唐。

萧绰画像

临行之时,耶律倍在海边竖起一块木牌,并在上面刻诗道:“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本可以顺理成章登上帝位的耶律倍就这样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成就了其“让国”的贤名。

凭借母后支持登上帝位的耶律德光在辽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英明之主。他共在位二十一年,在这二十一年的时间里,耶律德光先是南下中原灭了后晋,战功显赫。同时,他还积极吸收汉文化,不拘种族吸纳人才,惩治贪官污吏,并仿汉人的制度变革政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整顿赋税制度,重教育,制历法,为辽国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命运能够留给他多一些时间的话,也许他还会继续扩大自己的功业。但不幸的是,一场热疾夺去了他的生命,那一年他年仅四十五岁。

耶律德光是在灭掉后晋班师途中死去的。947年,耶律德光在灭掉后晋之后,一心想统一中原,结果却遭到了中原军民的顽强反抗,辽兵伤亡惨重。耶律德光气恼成疾,只好下令北撤。当他走到河北栾城杀胡林时,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就一命呜呼了。当时的天气异常炎热,为防止他的尸体因天热而腐烂发臭,于是左右近侍便把他的尸体开膛破肚,将内脏挖出,之后在体内撒上食盐,匆忙运回了辽国。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主,耶律德光一死,接过其帝位的是耶律阮,他是耶律倍的长子,史上称为辽世宗。辽世宗虽然在大臣的拥立下坐上了皇位,但其皇位并不稳固,心怀不轨、图谋篡逆的人不在少数,其中野心最大的就是一直备受辽世宗宠信的耶律察割。耶律察割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安端之子。说起耶律察割的家族,似乎天生就有叛乱的基因。其父耶律安端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位时期,就曾伙同耶律刺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谋反,结果因耶律察割之母告密,叛乱未遂。耶律阿保机念及兄弟之情,对其从宽处理,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耶律察割因拥立耶律阮有功,而受到宠信,先后被封为泰宁王、燕王。此人阴险狡诈,心怀叵测,虽已位极人臣,但却一心想自己当皇帝。为了达到目的,他表面上对辽世宗百般逢迎,背地里却在酝酿着一场弑君夺位的叛乱。

951年,辽世宗亲统辽军南下攻打后周。9月,辽世宗行至归化州(今河北宣化)的祥古山驻扎,图谋已久的耶律察割乘机发动政变,弑杀了辽世宗,自立为帝。可就在他扬扬得意之时,寿安王耶律璟、右皮室军详稳耶律屋质领兵反攻,走投无路的耶律察割随即被杀。耶律察割一死,耶律璟被众臣推立为帝,他就是辽国历史上的“睡王”——辽穆宗,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

辽穆宗是辽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此人生性残暴,嗜杀无度。尤喜饮酒和打猎,常常喝得烂醉如泥。他总共在位十九年,在这十九年中,因其统治残暴,使得辽国国势日益衰微,政治黑暗,兵将疲弱,全国上下怨声载道。然而,如此弑杀成性的辽穆宗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死在几个厨子手里。969年2月,辽穆宗到黑山游猎,在帐中喝得烂醉,结果被几个厨子乱刀砍死。

辽穆宗平时不近女色,所以没有子嗣,他这一死,谁来继位呢?就在此时,随侍在穆宗身边的萧思温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一面封锁消息,一面连夜报信给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耶律贤闻讯,立即带亲信飞龙使女里、南院枢密使高勋等人,率千名铁甲骑兵奔赴黑山,在穆宗的灵柩前行即位之礼,是为辽景宗。

对于萧思温的拥立之功,辽景宗一直念念不忘,为表达对萧思温的感激之情,便将其三女儿萧绰选为贵妃,召入皇宫。萧绰从此开始步入辽国的政坛,其传奇的一生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