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发明家等。诸葛亮东汉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逝世后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他还因为独特的军事才能被东晋政权封为武兴王。诸葛亮通天文,晓地理,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是西汉时期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诸葛亮的父亲叫诸葛珪,字君贡,汉末时期曾担任泰山郡丞。诸葛亮少年时,母亲和父亲相继离世,叔父诸葛玄心疼哥哥的子女无依无靠,于是就把八岁的诸葛亮、年幼的诸葛均,以及诸葛亮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带在身边抚养。

193年,出于个人志向及局势动荡的影响,诸葛玄接受了袁术的邀请,带着侄儿们到豫章赴任,这时的诸葛亮年仅13岁,远离故乡使得少年诸葛亮十分难过。从阳都到豫章,行程约八百公里,诸葛亮在途中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南北的各异风情,使他长了不少见识,但沿途战火留下的痕迹也使幼年的他感受到了人世的艰辛,这为他之后隐居却心系天下大事埋下了种子。他们到达豫章后,原本期待的安定生活没有来到,就被朱皓的军队赶到了西城。15岁时,诸葛亮和姐弟们又由西城北上到达了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才结束了流离的生活。

襄阳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有不少世家名族,诸葛亮在这里广交朋友、提高学识。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失去了叔父政治、经济上的扶持,于是决定带着弟弟诸葛均隐居乡土。在襄阳隆中,诸葛亮躬耕田亩,但却依旧关心天下大事。隆中环境清幽,离襄阳又近,诸葛亮在这里既能静心博览群书,又能很快地了解到全国各地的重大信息。就这样过了十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著名的“隆中对策”发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缔造蜀汉政权的进取方略,从此,诸葛亮结束了隐居,开始了他辅助刘备、刘禅父子打天下的生涯。

“隆中对”时,诸葛亮27岁,这一年,不仅仅是诸葛亮54年生命的中点,更是他事业、生活的重大转折点。从初出茅庐至病逝五丈原,诸葛亮生命的后27年,他辅佐刘备父子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赤壁之战中他头脑冷静、机智过人,失街亭挥泪斩马谡他执法严明、公平守信,擒孟获他多擒多纵使敌人心服口服……这些故事即使经历了千百年也流风余韵,诸葛亮不仅因为他对刘备父子的卓著功勋而留名,更因为他的高尚情操、懿德嘉言而受后人景仰。

编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