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圣先王的故事——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圣王与黄金时代
儒家自孔子以来,在政治文化信念上就具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基本特征,那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儒家之所以推崇古圣先王,“称述久远的尧舜之道,遵守近世的文武法度”,其根本用意就在于表达他们心目中对理想时代的向往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并打着古圣先王的旗号来批评现实政治的状况,提出他们的各种政治和文化的主张。由此,儒家在塑造中国人的历史认知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方面作出了最为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一)远古帝王传说
任何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其传统之中,中国的儒家文化尤其如此。而要想了解中国儒家文化的渊源,特别是了解承续传统而来的儒家政治文化的源头与特征,有必要首先来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看待历史和政治起源问题的。尽管这些起源以神话或传说的形式出现,却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政治的原初意义,预示了文化发展的脉络。
1.有巢氏
传说人类开始初期,人口稀少,野兽众多。人们虽然住在洞穴里,却仍经常遭受野兽和蛇虫鼠蚁的侵害。而且洞穴的温度、湿度随气候变化,经常是夏潮冬冷,增加人们得病的概率,人们深以为害。这时出现了一个名叫有巢氏的人,面对人们的疾苦,他感到十分痛心,殚精竭虑以改变这种恶劣境况。有一天,他打猎之后躺在树下,仰望天空,看着白云朵朵……突然,一只小鸟嘴里衔着枝条飞落到树上,在树枝上蹦蹦跳跳,最后把枝条放在一个树杈上飞走了。不久小鸟又衔着根枝条飞回来,并放在刚才的树杈处。“小鸟在筑巢呢,多么勤劳啊!”有巢氏感叹道。但他又转念一想:“小鸟在树上做巢多好啊,可以防止地上的猛兽。”这时他的脑际闪过一道灵光,一个构木为巢的想法就此萌发。他兴冲冲地跑回去,开始做实验,经过多次努力,终于成功。从此,人们由穴居改为巢居,白天采集打猎,晚上就住在类似鸟巢的房子里,不仅可以防止野兽侵袭,而且比较舒适。人们为了感谢有巢氏的功劳,便一致推选他做首领。于是,有巢氏便成为远古的一代圣王。
2.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的另一位远古帝王。在他生活的时代,人们还不会用火,仍像动物一样,吃野果和生肉,喝动物血,穿羽衣兽皮,生活十分艰苦。由于所食的瓜果蚌蛤和兽肉等不易消化,加之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经常生病,寿命很短。
燧人氏和族人在森林里打猎的时候,有时会遇到雷电把树木引着,造成山林大火。大火熄灭后,经常能捡到一些被烧死的鸟兽。燧人氏等捡起来咬一口,哇,味道好鲜美啊!如果能天天吃到这样的食物就好了!可惜他们吃完这些天赐美食之后,又要茹毛饮血了。虽然有时他们也能利用森林大火保存火种,但火种经常因为看管不善而熄灭。所以他们大多时间还是以生食为主。什么时候能有不灭的天火可以利用呢?
有一次,燧人氏在追逐野兽的过程中武器损坏了,只好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奋力向猛兽扔去,结果没有打中野兽,却击中另一块颜色、质地差不多的石头。当两块石头碰撞的时候,突然迸出了火花,把周围的枯草引着了。但一阵风吹来,又把火熄灭了。燧人氏看到火起以为天火又起,本想赶紧逃走,但见火熄后便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看个究竟。他拿起两块石头,互相击打了一下,便有火星迸出,吓得他马上把石头扔掉了。但两块石头又好端端地躺在地上,并没有什么危险。燧人氏这下放心了:“这两块是神石啊,互相击打就能把天火引下来。这是天神赐给人类的吗?我得把它们拿回去供奉起来,然后引出天火,烧烤猎物!”从此,燧人氏的部落便学会了用火。
还有另一个传说,燧人氏所在地区生长着一棵燧木,又叫火树。又有一种火鸟,经常飞来啄燧木,发出火光。燧人氏受到启发,折下燧木枝,钻而生火。并且,传说中的燧人氏还建造了“传教台”,向人们传授钻木取火的技巧以及如何用火打猎等,还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
总之,燧人氏找到了生火的方法,使人们吃上了熟食,也不再畏惧寒冷了,还能抵御野兽,生活状况大为改观。人们将他奉若神明,便尊其为帝王,列为“三皇五帝”之首。
3.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为宓羲、包牺、伏戏,也称作牺皇、皇羲,也有人认为他就是传说中的太昊。关于他的传说在古籍中有很多记载,但说法不一。
相传在燧人氏时期,雷泽出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伏羲的母亲感到好奇,便踩着脚印玩。当她踩上去的时候,有一种神奇的感应,似乎有巨蛇缠身,回家后就怀孕了,并且怀孕12年后才生了伏羲。又传说伏羲与他的妹妹女娲一样,都是蛇身人首,两人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但关于伏羲氏的最主要的传说是他演绎八卦。伏羲生活的时代,人们对宇宙自然的奥秘了解太少,所以每当刮风下雨、雷电交加之时,人们往往充满了畏惧。而伏羲则是一个对宇宙自然有深刻灵敏的感应,并勤于思考的人。他决定对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做一番探究。于是,当时的人们便看到了这样一幅情景:有时,伏羲呆呆地看着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有时,他又出没于崇山峻岭、溪流沼泽之地,还不时拿起身边的事物观察。经过多年的努力,伏羲总结自己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认为自然现象中最主要的是昼夜之变、阴阳之别,便巧妙地用两个符号:代表阳的“—”和代表阴的“--”来表示这一基本现象,并将这两个符号进行不同组合,来象征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八卦的推演还可用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和人伦秩序。因此,八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根据这种造字法,伏羲教导人们不再运用以往的结绳记事法,改换用“契书”,即刻画符号的记事法,如果有什么事情要记,就用某种特定的符号刻在某件物品上。契书不仅比结绳方便,而且更为形象、易懂,有利于人类经验的积累和传播。
传说中的伏羲不仅创演八卦,他还效法蜘蛛结网,教人们用绳结网打鱼,并且制定婚嫁之礼。可以说,在伏羲时代,中国文化有了较大的进步。因此,伏羲受到当时人们的爱戴,被推举为王,共在位110多年。
4.神农氏
神农氏是继伏羲氏之后的另一位神奇帝王。传说他是我国农业和医药的开创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神农氏生活的时代人口大为增加,而打猎和采集并不能供应充足的食物。神农氏发现,肉食动物总是数量很少,而草食动物的数量却比较多。他就想,大地上草木繁盛,所以吃草的动物数量众多。人类虽然也吃果实,但果实受季节限制,而且不易储藏。那么,有没有别的植物能给人类食用,而又数量众多,不受季节限制或较易储存呢?
于是,神农氏决心遍尝百草,寻找这样一种植物,但找了很久也没有结果。有一天,一只红色的小鸟飞过他的头顶,把衔在嘴里的九穗谷掉了下来。神农氏捡起九穗谷,发现以前没有见过这种植物。他见上面还有很多种子,就拿了几粒放到嘴里嚼,觉得味道不错。但是这种谷子很难见到,而且只有这么几粒,神农氏以为它没什么用处,就把种子搓出来,扬到地上,以便虫鸟觅食。接着,神农氏又踏上了寻觅之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神农氏收获很小,但仍然坚持寻找。当他再次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现已是遍地的谷物。神农氏十分高兴,便在这里住了下来,给谷物除草、浇水、捉虫。到收获的时候,他发现这些谷物足够自己吃很长时间。于是,他把种子分给族人,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教人们如何种植。有了这些经验后,神农氏继续寻找,最后培植出五谷。据说,神农氏还教会人们掘井灌溉。
神农氏在遍尝百草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五谷,还对各种药草的特性有了深入了解,著成《神农本草》一书,中国的医术自此开始。传说今天的“神农架”便是神农氏采药炼药,为民疗疾的地方。当然,尝百草的过程是十分危险的,古书称神农氏曾经一日遇70余毒,有神药而得以解救。但他最终还是因中毒而去世。人们为了缅怀他,抱着美好的愿望,构想了神农驾鹤升天的神话故事。
5.黄帝
根据《史记》所述,黄帝生活于神农氏后期,他复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因此又称轩辕氏,是有熊国的国君。
黄帝生活的时代,诸侯坐大,互相侵伐,天下生灵涂炭,而神农氏权力衰弱,已不能禁止诸侯征战。黄帝作为一方诸侯,一面大修文治,安抚百姓,一面大力整顿武备,禁暴止乱,征讨那些不朝拜天子、不遵从天子命令的诸侯。许多诸侯承认错误,重新向天子朝拜。
但也有少数诸侯仍然怙恶不悛,尤以炎帝和蚩尤为最。炎帝作为当时实力最大的部族首领,不断地欺凌其他弱小部族,引起他们的不满,因此这些小族纷纷投奔黄帝部族。黄帝广施德政,民心皆向,又加强军队训练,实力迅速提升。终于,黄帝和炎帝在阪泉之野进行决战,经过数次激烈战斗,黄帝终于战胜了炎帝,统一了中原华夏。但南方的蚩尤部落仍然不听天子号令,为非作乱。黄帝便率领诸侯联军在涿鹿之野与之进行武力对决,双方拼杀得天昏地暗,最终黄帝擒杀了蚩尤,从此天下太平。
由于黄帝功劳显赫,天下人共同推戴他接替神农氏成为天子。
上述帝王故事在古籍中多以神话或传说的形式出现。但其中不乏可信者。因为上古本无文字书籍,所以历史事迹多以口头相传,其中不免会有遗漏和掺杂,甚至变形,这便形成一般意义上的“传说”。但传说并不全是虚构,关键是如何理解。比如伏羲氏蛇身人首,可能是指伏羲氏所在氏族崇拜蛇图腾。
由于年代久远不可考证,而且这些时代的文化过于疏陋,儒家书籍对这些传说很少涉及。然而,儒家却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甚至,我们可以倒转其中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儒家思想,人们才会如此“构造”或“层累”地创造了这些传说。但不管传说的可信度如何,也不管儒家思想与这些传说的因果关系如何,要而言之,这些传说是我们民族对自己历史起源,或者说是政治起源的一种构想,表达了古代人对政治本质的最原始、最朴素,也是最基本的看法。在他们眼中,作为理想圣王的政治家的出现,乃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共同福祉,而不是为了逞其私意从而视民众如草芥;政治,也不是暴力支持下的强权,而是立功立德、造福人类的正义之地!正所谓“自古以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人民之主)也”(《三国志·魏书一》注引《魏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