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导读

《罗密欧与朱丽叶》导读

莎士比亚最受欢迎的两部戏,一部是《哈姆莱特》,另一部,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简单爱

这是一出爱情戏,讲述的是两个相恋的年轻男女,因为家族世仇而遭遇不幸,却因为他们的殉情而让两家和好的故事。

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爱情故事,简单到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剧中一共也就见了5面,却走完了爱情的全程:相逢-相爱-相守-生离-死别。

这是一场少年的恋爱,朱丽叶还不到14岁,罗密欧也大不了多少。爱情,几乎靠的还是荷尔蒙,却比任何年龄段的情感都要单纯、炽烈,直至生死相许。

莎士比亚的剧作中,爱情几乎是一个绕不开的元素,把爱情作为主题的作品,也有很多。跟本剧类似,在剧名中明确写出情侣名字的,还有《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以及《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这两部戏,一部写的是“埃及艳后”和古罗马将军,另一部写的是特洛伊战争背景下的小情侣。但是,这两对情侣之间,充满了猜疑、忧虑、占有、背叛、欺骗……爱情中的烦恼,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这些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中,统统没有。

这一对小情侣遭受了来自各自家族的重重阻力,命运裹挟着他们,最后的结局也令人扼腕叹息。可是,这一切的障碍,都是来自外部。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是美好的。

美好得甚至有些不真实——现实中的小情侣,总会有些磕磕绊绊,有些撒娇卖乖,时不时可能要吵上一架,动不动还可能闹分手……

罗密欧和朱丽叶之间,连这些都没有。

也许是变故来得太快,他们俩都还顾不上有那些口角摩擦,命运的重压就把他们紧紧地挤在了一起。他们发誓厮守终身,情比金坚,至死不渝。他们也的确做到了。

这是一场多么简单的爱情啊!这样的一出戏呈现在我们面前,年轻人会从中体验到爱情的美好:爱情就该是这样吧!过来人也可以借此重温一下旧梦:爱情要真的就是这样,该有多好!

这也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如此广泛喜爱的原因吧。

悲喜剧

故事的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

这的确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在戏剧类型划分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并不算作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

传统上来说,莎士比亚有十部悲剧作品,尤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这“四大悲剧”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剧名的,剧情也是围绕着主人公的命运展开。这是上承自古希腊悲剧的传统,旨在表现主人公面对命运时的反抗与挣扎,从而体现人的高贵的精神。所不同的是,莎士比亚是一位人文主义大师,在他的剧中,左右主人公命运的,并不是俄林波斯山上的神明,而是主人公自己的性格缺陷。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命题,从此成为文艺创作的共识。

《罗密欧与朱丽叶》显然不是这样的悲剧。

这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那个时候的莎翁,主要创作的是历史剧和喜剧。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部戏中有大量喜剧的元素。戏的结尾虽然不是“大团圆”的结局,但是有着世仇的两家得以和解,这仍然是一个积极的结果。

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被划为“悲喜剧”,或者“正剧”。

意大利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维洛那。意大利,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所谓文艺复兴,是当时兴起的城市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实际上以此为武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欧洲“中世纪”一千年来宗教对人们思想的钳制,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一场运动。

之所以从意大利发源,是因为当时意大利地区的许多城市国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获得了极大的财富,资本主义在这里率先发展了起来。典型的城市国家有威尼斯、热那亚等,本剧中的维洛那,也在此范围之内。

故事改编自据说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这故事由一个意大利小说家写就,辗转法国,从法语翻译成了英语,这才被莎士比亚和他同时代的人看到。莎士比亚把这个故事改编之后,搬上了舞台。他并不是唯一的改编者,但无疑是最成功的那一个。

莎士比亚的舞台上,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意大利。比较有名的有《维洛那二绅士》《驯悍记》《威尼斯商人》等等——看,《维洛那二绅士》,在标题里就表明了这部戏中的故事,同样也是发生在维洛那城。

但是不要忘记,莎士比亚当年面对的,可是英国观众。

对于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观众来说,意大利是一个异国,但是那里的城市生活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那时伦敦的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维洛那城发生的故事,大概相当于今天生活在北京的人看到一件发生在纽约的事儿吧。

在莎士比亚时代的圆形剧场里,一群来自伦敦的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观众,就这样围在舞台的周边,看这样一出看似发生在离他们遥远的意大利,但按照剧中人的言谈举止,实际上很可能就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年轻人

发生在意大利维洛那城的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哀伤的爱情故事,如果剥去时代、环境的背景,其实就是年轻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去看的话,这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空,甚至是现在。

因为剧中的年轻人跟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无所事事,到处游逛;一样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一样暴躁冲动,行事鲁莽。

罗密欧一开始的爱人,并不是朱丽叶,而是——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修女。修女信仰虔诚、坚定,终不婚嫁,他这段要死要活的单相思,注定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可是,看上去这样地铭心刻骨,却在罗密欧在party上遇到朱丽叶之后,马上就移情别恋了。你可以说这是一见钟情的神奇力量,但是不是也可以说就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呢?

可就是这样的一时冲动,却促使这一对年轻人奔赴了不归的命运,双双殉情,生不同衾死同穴——这真的只是一时冲动吗?

同样容易冲动的,还有年轻人一时的意气。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再加上两家的世仇,最后终于出了人命。一场意气之争,害死了两个年轻人,害苦了这一对鸳鸯。

有情人

但是,这是一对有情人。

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可是,那又怎么样?那是爱情啊!

爱情就是拥有这样神奇的魔力,可以冲破世俗的陋见,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种爱情的力量,在人类的各种文明之间,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会有“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管这里说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西厢记》,还是别的什么爱情故事,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正是人类文明千百年来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西厢记》里说得好:“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后来,这句话被我们化为了“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总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却要说,“愿天下有仇人终成眷属”。情到浓时,便是有情人;爱到深时,却也可能反目成仇。恋人本来就是“冤家”,本来就是仇人吧!

虽然爱情的背后可能有无尽的烦恼,但是,爱情本身的美好,仍然值得人们奋不顾身,即使是仇人也在所不惜。

愿天下有仇人,终成眷属。

崔岩

2017年12月16日于 轩辕十四工作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