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庚子鼠年春节,本来是万家团圆、欢乐喜庆的日子,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华夏大地,迫使中国这艘巨轮紧急掉转航向,开启了全民动员、抗击疫情的悲壮历程。

疫情发生后,武汉等地的医护人员就一直奋战在最危险的岗位。特别是抗疫战斗打响后,全国各地数万名白衣战士本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从医理念,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冲向最危险的疫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逆行,需要的是勇气和素质。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搏斗中,一批批逆行者冲向危险的前线,与看不见的敌人纠缠在一起,奋力拼搏,最终击败病毒,把安宁与祥和还给人间。他们是与病毒搏杀的战士,更是值得铭记的英雄。有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正如他们在家书中所说的:“这仗我不打,着实面对不了自己”;“我做好了随时进入隔离病房的心理准备”;“这些都不足以阻碍我奔向武汉的步伐”;“在使命面前,‘害怕’这个词必须放下”;“我必须来,这里的人们需要我们”;“悬壶济世,乃吾等天职所在也”;“不破楼兰终不还”……很多医护人员都是主动请缨,请战书上那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就是明证。明知是危险的战场,也要勇敢地冲上去,家书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心独白。家书反映了白衣逆行者临危不惧、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大爱情怀,是中国医护工作者高尚医德的集中体现。

这些逆行者既是战士,也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万家团圆之际,他们辞别家人,紧急驰援一线。一线工作紧张,不便手机联系,家人只好写信,字里行间凝聚着浓浓的亲情,满满都是理解、支持、鼓励,家人永远都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比如“作为父母,我们发自内心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如果可能,我也会前往前线与你共同作战”;“听说你在前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和你爸说不出地为你高兴”;“我会一直默默为你加油,相信你和你的同事都能一起凯旋,中国一定能战胜疫情” ……这些真挚的话语和朴素的情感书写在一封封家书里,给在前线拼搏的白衣战士带来安慰与温暖,也激发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家书中有许多都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通信,书写了亲子关系的新篇章。父母去了前线,舍生忘死,救治病患,连续多日坚守岗位。孩子在后方家里,从害怕、担心到理解、支持,从中知道了什么是责任和使命,什么是人间大爱,什么是家国情怀。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抗疫斗争就是一本最好的人生、家庭教科书。

家书是传统的通信方式,近年来几乎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可是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家书却重新“复活”,温暖回归。与碎片化的即时通信相比,家书背对背表达、时空延迟、文体灵活的优势,使写信人的内心世界得以充分展现,真情大义、家国情怀洋溢字里行间,成为抗疫之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与传统家书不同的是,此次的家书以电子版为主,纸质版为辅,绝大多数没有经过邮政寄递,而是通过网络送达收信人。这些家书有的直接写在手机或电脑上,有的写在纸上然后拍照发送,是传统家书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的产物。

诞生于非常时期的逆行者家书寄托着作者的深厚情感,温暖了一个个家庭,给正在一线拼搏的抗疫战士带来了信心和力量。同时,逆行者家书也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中国传统家书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在大灾面前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如同伟大的抗战精神一样,抗疫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因此,这些逆行者的家书不仅是中国家书史上的一枝奇葩,更是此次全民抗疫的重要档案,必将永载史册。

作为一名家书研究工作者,我格外关注此次疫情中出现的家书,我们家书博物馆也有责任把这些家书收集和保存起来。为此早在2020年1月31日我们就与《北京晚报》联合发起了“战‘疫’一线家书”征集活动。那段时间,四万多名白衣逆行者正在武汉及湖北各地与病毒鏖战,一封封家书穿梭于战地一线与后方,经媒体披露,感动着亿万读者,有的竟连续多日刷屏。

白衣战士在前线战斗时,就像太空人一样,穿戴着多层防护装备,包裹严密,让人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直到中国摄影家协会小分队为他们拍摄了肖像,人们才看到了那一张张被防护装备勒压得伤痕累累的面容:有的笑靥如花,有的冷峻严肃。那么,在这些面容背后,又有着怎样纷繁复杂的人生况味?幸运的是,这些家书,不仅记录了那一段“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历程,更呈现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人生世界。

这次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重新梳理回顾这些穿越硝烟的家书,内心再次受到洗礼,再次感受到其撼人心魄的强大力量。我们从数百封家书中精选出五十余封,分为上、下两编,聚焦逆行一线的白衣战士及其家人,多角度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家国情怀,并附相关背景介绍,从个人视角记录这场规模空前的抗疫战争。

如果要评选2020年的热词,“逆行”应该列于其中。看到这两个字,人们就会想到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那一批批前赴后继的逆行者,他们,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坚强的民族脊梁。

picture

2020年6月6日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