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汉城

《奉天落子》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地方剧史,也是一部评剧的断代史,因为奉天落子在其自身的衍变过程中发展成为评剧,但这本书只写到奉天落子阶段为止。全书四十余万字,分概述、戏社、演员、剧目、大事年表五编。每编各有章节,既相互补充,又各自独立,框架结构简明扼要,符合“断代史”的要求。它有以下一些特色:一、奉天地域特色浓厚。二、史料丰富、翔实。三、对某些广泛流行、以讹传讹的说法有所辨正,具有独立的见解。这些特色很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崔春昌,曾是辽宁电台的戏曲、文学编辑,还做过剧院编剧,编纂过《戏曲志》等。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多方面的调查与收集,积累了二百多万字文字资料和数百幅珍贵照片,并结合掌握的资料对现有的戏曲、评剧史、论著作进行了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时十数年,才完成了这本著作,填补了评剧奉天落子无历史专著的空白。

对于一本信实可靠的剧种史,调查研究是绝对必要、不可或缺的。凭空结撰或想当然、情感式的判断,都会失去史实的依据,从而失落史的本质。同样的,不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梳理、辨别,也不可能从纷繁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资料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只能成为杂乱无章的史料的堆砌。《奉天落子》的长处,正在于作者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紧紧抓住了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特别是调查这个最基本的环节不放,为这本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了掌握更多的资料,特别是第一手的资料,作者向老艺人调查,向当年的剧场业主调查,向老观众、老戏迷调查,向旧档案、旧报刊调查,向有关的史、论著作调查。仅向老艺人调查一项,先后达六百多人次,其中包括评剧初创时期第一代艺人和女旦兴起时期的艺人,他们当时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有病,有的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回忆他们当年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实。这种调查很重要,但也很困难,很麻烦。历经远途跋涉,反复多次而最终一无所获,也是常常遇到的事。没有高度的事业心,没有毅力和勇气,是很不容易坚持下去的。作者曾告诉我一件事:有一次外出调查,路费用尽,徒步而行,日暮饥饿,向人家乞食,得到一位好心的老大娘一碗饭的救济,才完成了调查任务。这件事让我很感动,也很心酸,所以我要向读者提醒一句:当您读这本书有所获益的时候,也请您想起作者的辛勤劳动、艰苦经历和克服困难的坚毅精神吧!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