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湖海倦游客

第一辑 湖海倦游客

漂泊的日子

张儒学

帆船在大海里漂泊,是为了寻找彼岸;小鸟在天空中漂泊,是为了寻找那片能栖身的树荫;我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漂泊,说不出为了什么。

我只知道:漂泊是一根纤绳,贯穿着我的人生、命运、追求。在那一程又一程漫长的旅途中,包里只揣着几本书,这些年就是与书作伴。有时打开书读得如醉如痴,因为书中把远方描绘得令人神往,把漂泊书写得富丽堂皇,当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一切都大不相同了,又在哪里去寻找书中的意境呢?

我自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上高中时每个星期都要回家,已形成固定的生活方式。也许是因高考落榜便选择了漂泊,年复一年,世间的风雨都已在我的泪水和血液里凝固,滚滚红尘也视如烟云,唯有我对家的思念却无法改变。

有时,一个人常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去感叹与家息息相关的人生、追求与命运;有时,也独对明月去吟诵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甚至以酒当歌,一杯一杯喝个痛快。

每到一个地方,不管是“划算”的活儿还是“不划算”的活儿都得干,而且总想干好。总想就此立住脚、扎下根,能挣上几个钱去养家糊口或者去孝敬父母,可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只好又打点行装去再度漂泊,去再度追寻,即使不知道该去哪儿。书上的“漂泊自有漂泊路,天涯更有天涯情”,细细品尝起来,真有一番味儿。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的性格与其他漂泊者一样,由孤僻变得开朗,由忧伤变得豪放,想笑就对着天空大笑,想哭就对着大海痛哭一场。有时,同是漂泊者的哥儿们,有钱一起花,有酒一起喝,那场面令人感动。由此,我的思想、情感、追求都在开始蜕变,变得丰富而含蓄。

莎士比亚说:“人啊,总是在微笑和痛苦之间摆动。”于是,我又开始微笑,在漂泊中寻找,真有点儿异想天开了。梦中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出现了,鲜花美酒向我涌来,我欢笑、我呼喊、我追逐……可醒来后什么也没有,属于我的仍是那一条长长的漂泊路。

有时,给在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打一个问候电话,也是匆匆地拨通,匆匆地说上几句,然后匆匆地挂断。因为计时表上的时间,在这时已走得飞快,囊中羞涩,使我只好忍痛放下电话。上班下班的时间都有硬性的规定,这样,本来平静的生活,就多了些匆匆的色彩;本来悠闲的人生,就多了一些匆匆的感慨。

不是么?街上那么多匆匆忙忙的人,有的为了升职,而匆匆地四处奔走;有的为了挣钱,而起早摸黑;有的为了买房,为了装修,在八小时之外还在奋斗……不匆匆行么?而四处漂泊的我呢,更多的只是为了生活而匆匆,每天都是在家与厂这“两点一线”上奔跑,每天早上与八点钟赛跑,每天差一分钟就是迟到,每月迟到三天,就有可能被“炒”掉。为了挣钱而四处奔忙,为了生活而劳心劳神。

有一次回家,在县城下车后,去拜访过去的一位朋友,敲门后才发现他已搬家,再去他单位找人,说他已升迁走了。又只好去另一位朋友家,也是人去楼空,经打听才知她已去离县城较远的一个边远小镇。

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往日熟悉的楼层,一次又一次地扑空,悲凉的心境涌上心头,这原本好像是自己家一般的县城,瞬间已变得那么的陌生。相隔不久的时间里,有人升迁走了,有人离开县城去了小镇,有人不知去向。于是,我匆匆地离开县城,赶回自己的家,好让家的温馨为我赶走所有的失落与凄凉。

人生匆匆,梦境也匆匆。有时,在干繁重的活儿,在面对枯燥的厂房,心里总是在想:过些时间就回家,像父辈们那样,不为外面的世界而动心,一生都与土地作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梦境也像小鸟一样,飞越于现实之上,不为一日三餐的需求而烦恼,只为悠闲自得的人生而欢歌。没有匆匆的人生,没有匆匆的人生中的苦涩,就像自己主宰自己手中的笔一样,去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但下班的铃声,又迫使我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匆匆地赶回家。

为家里的油盐柴米再精打细算一番,然后匆匆入梦,因为只有梦,才永远属于自己。

自从我来到这个小厂打工,对于喜欢写写画画的我,总觉得枯燥无味。以前在报社时,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报刊,每天身边都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新鲜事、稀奇事,对时事乃至人的生活状态似乎有一些了解。更多的时候,还是泡在图书馆里读名著、看经典书,什么卡夫卡、贝克特等大师的作品,虽然有时也只是随便翻翻,但总觉得是一种享受。

可现在在这个小厂里打工,每天都在繁杂热闹的厂房里干活,好像与世隔绝,厂里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就连专供工人看的电视也没有,厂里也一直没有订什么大小报刊,老板只顾忙碌着生意上的事。于是,一段时间来,厂里的工人们似乎每天只知道干活,下了班就睡觉。

有一天,我突然看见厂里有一间屋里堆了很多废旧报纸,这些旧报纸是小商贩从各个单位收来卖给厂里用来包工件用的。在下班后,我便如获至宝地钻进屋里,真是大饱眼福,什么日报、晚报、商报等本市或外省市的都有,有新闻类,也有文学类的,还有过去了一两年的,最近的也都是过去了大半年的。

发现了这个“图书馆”后,我如一个干渴的人偶然发现了一汪清泉,不管这些报纸是何年何月的,更不管是新闻或是“旧闻”,都一个劲地翻着,一个劲地读,不带任何功利,只当消磨时间。这样读着这些旧报纸,确实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我最喜爱的是报纸上的随笔与连载,那一篇篇精短的随笔让我细心读后,或为那内心的独白而感到恬静、旷达,或为那带刺的小品文感到痛快、开心、流泪……特别是读到连载作品时,有时只读到前面几章,有时只读到后面几章,有时只读到中间断断续续的几章。因为是旧报纸,便自知难以找到缺少的部分,只好自个儿脑子里开始想象其中没读到的部分,一次又一次地靠想象读完了一部又一部连载作品。每当这时,好像就是自己写完了这个连载作品,那种高兴劲儿,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带给我无穷无尽的乐趣。

当然,小厂“图书馆”不是随时为我开放的,只要管库房的人换班就得关,又要等下一个接班的人来开。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正看得入迷,看了一会儿后,起身出来门却被锁了。出不去了,我就只好坐在里面等,那真是只有以读报当饭吃了。幸好两个多小时后门开了,接班的人知道缘由后大笑了好一阵。

从此,我与小厂“图书馆”更是形影不离,凡下班或厂里没事干时,别人出去打麻将、跳舞,我就坐在那堆旧报纸上,像蛀虫一样啃食着那些文字,总想从那些字里行间获得些什么,但又不明白自己要从那些蚂蚁般的字迹里去吸食些什么,只是觉得这样才得到一种充实,才得到一种欣慰。

我消磨在小厂“图书馆”里的时间很多,在常人看来,是在白白浪费时间,自寻烦恼。但我却从中感悟到许多人生真谛。如遇到逆境时,善于寻找生机与希望;如遇到不顺心的事,善于找些哲人的名言警句来开导自己。特别是这些年一直在希望中又失望,在奋斗中又失落的我,似乎在这小厂“图书馆”里找到了一种梦想,一丝生活的亮光,更多的还是寻找到了甘守清贫与淡泊名利的心境。

有人把台湾作家赖建成先生的一篇短文中列出的人生三愿“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简化为“笑得出来,哭得出来”。这话看似简单,实则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有人为升职而笑,有人为发财而笑,有人会为生活中的某点儿小恩小利而笑,这笑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满足与荣耀。而我等平民百姓,只有常常为自己干完一天活儿而笑,虽然劳累,但感到一种充实。这笑,虽然有苦涩有艰辛,但也充满了无尽的乐趣。

记得前些年读到冰心的文章《笑》,一个小女孩“捧着花儿,倚着门儿笑”。这笑像花儿一样纯真无邪。前不久,儿子来我打工的小镇上玩,有一天,他在垃圾堆里捡了些废铁,满手脏兮兮的提着一大包废铁去卖了后,拿着自己劳动后获得的五元钱,笑得合不拢嘴。不是我平时没给他零花钱,而是他一直生活在穷乡僻壤,总想为自己创造一点儿小收入。我望着他苦笑了,笑中有高兴也有内疚,想到别的孩子,生来就富有,父母为他从小就积累下很大一笔财富,而我呢,唯一能给他留下的恐怕只有一种“奋斗精神”罢了。儿子的笑,我想跟冰心文章中的那个小女孩是一样的纯真无邪,而我却笑得很难堪,笑得泪流满面。

有时,笑则是一种难事,不笑不行,这种笑比哭还难受。比如,在厂里,如遇到领导或老板莫名其妙地发火时,既使某件事根本与自己没关系,但也只好笑着让他批评。有时,如与同事之间为小事而发生争吵时,也只能以笑面相对。这笑能缓和紧张的关系。还有如遇到妻子整天在唠叨某某又发财了,某某又买房买车了,而你呢,什么也没有时,也只有笑笑了,也只有用笑来代替所有的愤怒与悲怜。这时,我想到了雨果的小说,是艺术,而生活中有时又何尝不是在演戏,演得真不真实,就看你关键时刻笑不笑得出来。这也说明生活中离不开笑,笑真是无处不需要呀。

然而,作为打工仔的我,更熟悉的是平常人的笑。他们的笑,似乎多半是发自内心的笑,喜怒哀乐全在笑中。为一个远方亲人打来的问候电话,也往往发出喜悦的笑;为买上一件新衣服,也在心中暗暗地笑;有时为买上一种便宜的东西,也由衷地笑。

有一次,一向节衣缩食的邻居大嫂,花上八百多元,买了一台二手彩电,开始她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讲她能“慧眼识珠”,可不到一天,她那台彩电就不现人影了,才发觉上当了,气得她痛哭了好几场。这哭比笑好,哭过后能让人清醒,哭就能获得教训。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如经历过太多坎坷的人,笑如阳光,永远照耀着奋斗的历程。如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的人,笑如一缕轻风,让你感受到一种喜悦的心情。而作为打工仔的我,常常为生活的艰辛而笑,为人生的坎坷而笑,更为生活的苦涩而笑。

当然,这笑却比哭好得多,比哭更有味道。

不知不觉中,又是秋天了,树上那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在这个象征着收获的季节里,我却感受到一种平常的心境,因为打工仔的秋天,依旧那么忙碌、烦琐,依旧那么平淡无奇。

下午下班后,我迎着西下的夕阳,无意间跟随行人漫步于绿荫道上,有的欢快地聊着天,有的轻轻地哼着歌儿,似乎那已被酷暑骄阳烘烤过的心,一下子就融入了这秋天凉凉的意境里。

我感到心情舒畅,那阵阵笑声,久久回荡在绿荫深处。而我在这凉风吹拂、秋意缠绵的秋天里,只是感受到了又一年过去了,在去年这时,我也这样感叹过,但对收获的渴望,依旧无休止地缠绕心间,但都只是在无休止的期待中消失,如天上的云彩那么飘渺。

这时,远处传来音乐声,悠扬而动听,好像是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回家》。此时,我似乎陶醉于这动听的歌声中,眼前浮现出那通往故乡的乡间小道,弯曲绵长。而故乡的亲人们,正在那片金黄的田野上,收获着希望。春种秋收的含义,在这种意象中,显得是那么的深刻。我放慢脚步,在绿荫道上悠闲地漫步,那树上略显光秃的枝条,在淡淡的薄雾中,显得是那么的萧瑟,好像与我此时的心情极不相称。秋天,应该充满收获的喜悦,充满丰收的欢乐。由此,我深深地叹息一声,难道这就是属于打工仔的秋么?

记得小时候,我常跟着父亲去田野里干活,春天跟着父亲去播种,父亲告诉我说:“春天不播种,到了秋天又收获啥呢?”到了秋天,我跟父亲去田野里收割稻谷,父亲总是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呀!”

父亲年年都在种,年年都在收割,每到收割时总是这么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呀!”对于朴实得跟泥土一样的父亲,这句话就是再好不过的形容词,也只有这句话才能表达他此时的心情。

后来,我出于好奇,偷偷地把几粒南瓜籽种在土里,渐渐地看到它发芽、长大、开花,又精心地施肥,到了秋天,果真结出了一个又一个又大又圆的南瓜。我摘下南瓜抱回家,听到父母不停地夸奖我,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也似乎从这一次经历中,才真切地感受到“春种秋收,种瓜得瓜”的含义。

如今,我已常年在外漂泊,有时,也像自己种南瓜一样种下了一些梦想,到了秋天,已经发了芽,开了花,长得又大又圆,像南瓜一样进入我的梦中,这梦变得温馨甜蜜。

当然,梦是甜蜜的,生活却是那么的艰辛。打工仔常年累月在厂里干活,好像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即使下雨淋不着,出太阳晒不着,但那春种秋收的含义却深深地烙印在心间。正如一位诗人写道,“打工仔就是生长在城里的一株庄稼”。我想一点儿没错,打工仔整天迎着充满竞争的阳光,脚下踏着坚硬的水泥路,很难让自己的根须融入这片土地,一年四季只能随别人的意愿去疯长,开的花是苦涩的,结的果是酸甜的。秋天,只能沉浸在别人收获的欢笑里。因为,打工仔的秋天,似乎永远属于不了自己。

有时,在那一个秋雨飘零的夜晚,我独自一个人喝上几口烈酒,脸红红的,似乎只有在似醉非醉中才能感受到,一个不同于往日的秋天。眼前又呈现出金黄的稻谷,红红的高粱,黄灿灿的南瓜,那般的惹人喜爱。忙碌的日子,笑声如落金子般地撒满了乡间小道。有时我会自言自语地重复着父亲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今年又是一年丰收年呀!”这样,这个本来平淡无奇的秋天,才显得那么的温馨迷人;忙碌、烦琐的日子里,也多少浸透着几分秋天那醉人的色彩。

尽管是秋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但一天的劳累,使灵感逃得远远的,剩下的只是满脑子的疲倦与困意,但我还是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月光明净如水,看那月光下朦胧的树影,心中由衷地多了一丝感慨,没有灵感的夜多好。

近一段时间,总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而大发脾气,感觉不顺心的事总是围着我转,就像每天必经的路一样,不管是晴天或是雨天,不管是干净平坦的柏油路,还是泥浆飞溅的小道,都得经过一样,躲也躲不开。只觉得每天都得去面对,那繁杂无章的厂房,那轰鸣的机器,那沉重的活儿,这都是为了生活,我每天必须干的事。

今晚下班回家,习惯性地点上一支烟,泡上一杯茶,独自面对一叶开启的小窗,总想去写点儿什么,却没有灵感,只有暂时把几句抒情的小诗或构想的一篇散文丢开,任思绪漫不经心地奔忽,如一匹放纵的野马,无边际地奔跑,在那茫茫的夜色中,在那银白色的月光下,寻找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

此时的心情,多么愉快而放松,因为自己并没有强迫自己要写出些什么,只是让被囚禁了一天的情感任意地舒展,被轰鸣的闹声围困了一天的梦想去自由地驰骋,让被紧张的劳作扭曲了的手脚乃至身躯,重新回归自己的灵魂。

今夜没有灵感,只剩下一个真实的自己,可以不为获得几分报酬,去写几句为无聊人打发时间的小诗:可以不为得一点儿小利而去写几页为别人歌功颂德的文字,甚至因自己的取舍,去评判某人的是与非,从中加减些情节,而洋洋洒洒地把自己硬拉进这些无聊的悲欢离合的章节里。只有这时,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不为虚名而苦恼,不为得失而叹息,只为这一份如水的心境而自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更是静静地聆听如潮的蛙声,从热闹中去品尝寂寞,在寂寞中去拥有欢愉。

当然,在外面打工是不需要灵感的,在厂里上班更是不需要灵感的。灵感如一个人的隐私,只有深深地藏于内心,让它变成实在和实干的精神,变成操作机器时准确无误的操作技能,变成生产出的工件标准的尺寸,变成面对艰难人生而不气馁的勇气。

一天一天地,日久天长,本来灵感活跃的我,心也好像沙漠化了,不再为生活中一点儿小小的失意而落泪,更不再为一丁点儿意外的惊喜而彻夜难眠,一张深沉的脸上,似乎只有苦笑相随,似乎只为往日的梦想而叹息,生活中的每一天,由此变得平淡如水。

有时,灵感也像潮水一样涌来,按也按不住。如下班时看见那佝偻着身腰捡垃圾的老人,心中总是发问:他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吃苦干什么,是为供上大学的儿子,或是为生病的老伴儿挣药费;有时,在报上看见某某小学生,因父病或母病又辍学了,恨不得把身上仅有的几个零花钱捐出去;有时,听说某某打工仔一句话不对就被老板开除,真想去找老板论理。但这些,灵感就像虫一样地在我脑里乱窜,让我浑身不自在,但都在无奈与叹息中消失,甚至消失得无踪无影。

然后自己犹如一个平面人,依旧在漂泊的人生路途上,艰辛地生活,梦想依旧飘渺如云。

上一章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