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第一辑

陈寅恪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尝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就总体而言,现代文学文献学也是“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一位研究者要撞上“敦煌劫余录”那般能引发“新潮流”的“新材料与新问题”,断不是易事,但扎扎实实地从文献入手,乃是学术之基本要义。发现一件新材料或不至于即刻改变局势,但经年累月,持续推进,当能终有所获。

我个人这些年所搜(采)集的材料,作家集外文、档案卷宗、成形的作家口述资料、为数甚巨的书信等,均为第一手的独家材料,且能引发一些比较重要的议题,从宽泛的意义来看,亦可谓之为“新材料”。处理“新材料”的主要旨趣也是试图借此“以研求问题”,即将其置于相关文学史问题之中加以讨论。本辑所录两篇,分别着眼于作家集外文发掘的诸种效应、域外文献与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空间的拓展,旨在展现“新材料”发掘的多重维度与广泛效应。

不嫌夸张,本书以“文献与问题”为题,就是包含了以“新材料”来“研求问题”的含义。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