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荫生、阿凤,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他是我国20世纪初最活跃的作家之一,他在小说、散文、旧体诗词以及评论方面都有佳作,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入私塾,9岁便能赋诗。他曾先后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杭府中学。1911年,他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4年7月,郁达夫进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他与著名文化人士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创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1922年3月,郁达夫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他主编了《创造季刊》创刊号。1923年至1926年间,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他返回上海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和《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郁达夫加入太阳社,并在著名作家鲁迅的支持下,开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为发起人之一。12月,他发表小说《迟桂花》。

1933年4月,郁达夫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他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他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2月,他赴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此期间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

1942年,日军侵占新加坡,郁达夫与著名作家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他化名赵廉。1945年,他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1945年为其逝世之年,他终年49岁。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的主张是: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特点和人生际遇,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20世纪初我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1921年10月,郁达夫出版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由此奠定了他在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地位。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灵与肉、伦理与情感、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冲突。与郁达夫其他小说作品一样,《沉沦》是一篇“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带有强烈的“自叙传”色彩。因此,小说大胆而深刻地揭示了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活动。

1923年7月,郁达夫创作了《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是我国现代文学上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作品之一。当时,郁达夫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他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因此,他的目光也开始从先前较多地注视知识分子狭小的圈子,转移到更广大的劳动人民上来了。在作品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

郁达夫创作的作品还有《血泪》、《茑萝集》、《小说论》、《文艺论集》、《戏剧论》、《寒灰集》、《文学概说》、《日记九种》、《鸡肋集》、《过去集》、《孤独者的愁哀》、《迷羊》、《奇零集》、《达夫代表作》、《在寒风里》、《薇蕨集》、《她是一个弱女子》、《仟余集》、《达夫自选集》、《断残集》、《浙东景物纪略》、《屐痕处处》等。

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他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因此历来被认为是“五四”优秀短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著名作家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著名作家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