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的故事:寻找幸福完整的生活
镜头中的老三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1971年开始上小学,那时候没什么玩具,许多十来岁的孩子闲着没事,就四处游荡、结伙打架。
我从小调皮胆大,经常带着弟弟爬高上低。当“孩子王”的我,带着一群孩子到处惹是生非,所以,每到学校放暑假,母亲就让我和弟弟跟她一起到单位上班。
母亲上班的地方是玻璃厂的木板仓库,方圆1000多米,到处堆满了来自东北的木材。母亲干活儿的时候,我和弟弟在很大的露天木板库房里到处跑着玩;母亲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坐在她旁边,听大人们聊天、说笑话。
母亲班上有个女工,是四川人。其他工人都是当地口音,唯有她说话是与众不同的四川口音,所以我和弟弟记得特别清楚。
大家时不时拿她开玩笑,说她跟了一个“大丈夫”。后来,我逐渐在大人们的说笑中,知道她是她丈夫用20斤全国粮票从四川换来的媳妇。那时我对这种事很不明白,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种“买”媳妇的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那年代,穷人家的姑娘嫁人,就是为了摆脱饥饿和贫穷。“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要嫁就要嫁铁路”,“军人是最吃香的对象”,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很流行、很现实的口号。
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开始学摄影时,生活中也真实地发生过这样一幕,使我想起母亲单位那个四川女人。于是,我就按当时对摄影的理解,记录下这样的一幕幕。
此后七八年里,我镜头中的老三——一个残疾男子,为娶媳妇,和很多女子见面相亲,八年中先后娶过四个女人,这些女人和他结婚又离婚。其中一个假装嫁给他,骗了他20000块钱。2006年年初,他又“买”了个媳妇,并生了个女儿。这个女人至今和他生活在一起……
他很有钱吗?没有。从1997年开始,父母为给他娶媳妇,先后花去近十万元……
他是一个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
由于和老三家有一点亲缘关系,我得以近距离地拍摄他长达数年。从一次次坎坷离奇的相亲、“招妻”经历中,我感受到婚姻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看到了一个残疾人对婚姻的无奈,以及一些特定环境里人的生存状态,看到了心酸、无奈、幸福、悲观交织在一起的扭曲人生,以及试图改变命运的奇特行为方式。
1997年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老三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