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前世今生

小米的前世今生

雷军

“一本书、一个人改变了我一辈子,这使得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想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雷军说,“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本书,印得很粗糙,翻译也跟今天不太一样,但看得我激动得不行。”

那本书是《硅谷之火》,那个人是乔布斯。

80年代的一把火

“我特别害怕落后,怕一旦落后,就追不上,我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会先把一件事情想得很透彻,目的就是不让自己陷入困境。就是说,我是一个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的人。”雷军曾这样描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处事心态。

雷军,1969年12月16日出生于湖北仙桃市,“我从小就是好孩子、好学生,根红苗正。”中学时代,他周围的学习氛围很浓厚,“我们仙桃中学也还挺厉害的。6个班考了17个清华、北大,我高二的同桌考上了北大,高三的同桌上了清华。”

1987年这一年高考时,由于好友填报了计算机专业,“为了日后和好友仍能有共同语言”的雷军也选了同样的专业,考进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此前,他曾用过苹果的老式电脑,但没想过自己的未来会跟电脑扯上关系。

一天,他在武汉大学图书馆读到了《硅谷之火》一书,该书第一版于1984年发行,讲述了截止到当时的“本世纪惟一而数额最大的合法积累的财富”(风险投资商约翰·多尔语)的那些人的故事,其中包括盖茨、乔布斯早年的创业传奇。

雷军后来表示自己喜爱那位与盖茨做对的乔布斯,“80年代是乔布斯的年代,他是全世界的IT英雄,当年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今天。90年代初,连盖茨都说,他只不过是乔布斯第二而已。”

“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雷军说,“《硅谷之火》给了我这样一个启迪:你要是有梦想不妨一试,那样你也许真能办成一家世界级公司。”

“惊风飘百日,光景驰西流。”眨眼到了大学四年级,雷军开始和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

“我当时想,乔布斯、盖茨就是大学创业成功的,我为什么不可以?想到这些,顿时热血沸腾,脑子晕晕的。今天回想起来觉得好奇怪,我们好像根本就没有讨论过,开公司谁投钱,开张后做什么,靠什么赚钱等问题。真的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雷军说。

“四个人,每人25%的股份,大家都很高兴。没过几天,问题来了,每件事情都需要反复讨论,到后来,甚至改选了两次总经理。”

雷军这样描述当时三色公司的管理架构。

他们的产品是一种仿制金山汉卡,可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比他们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而且这家公司可以把同类产品的量做得更大,价格也更低。

雷军说,“看起来我们的团队很强大,最多的时候有14个人,业务范畴也挺宽的,卖过电脑,做过仿制汉卡,甚至接过打字印刷的活。”但实际上三色公司举步维艰,不要说公司运营,即使他们生活上也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窘局。一天,几个人待在一起,面面相觑,忽然一个伙伴开口说自己可以去找食堂的大师傅打麻将,赢些饭菜票回来。

结果,这位夸下海口说自己麻将打得好的同学真不是浪得虚名,很快弄回一堆饭菜票。此后,实在没钱的时候,雷军他们就派他去打麻将赢饭菜票。

半年以后,三色公司运营不下去了,他们决定散伙。清点公司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公司停办的第二天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走在樱花路上,细细的光束从林荫道的树丛中洒下来,照在雷军的身上,让他感到了一种释然,“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真轻松啊!梦魇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迎来的是全新的生活。”

三色公司的失败显然改变了雷军的创业理念,多年以后,他表示对大学生创业模式不提倡不鼓励,“我们得考虑中国的国情,我们跟美国的国情真的差别很大,我们大学的教育,其实素质和能力教育相对偏弱,这样出来创业的话,成功率是很低的,而且可能我们鼓励学生创业还耽误了他应该有的学业,有点得不偿失。”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大学生涯很快要结束了,这段岁月给雷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曾回忆,“梦到武大,想到的都是樱园、樱花大道、老图书馆、理学院楼……武大,满载着我的青春岁月”。

“我在十多年前是有一点野心的人,想做点大的事情,支一个小摊子对于我来说没有吸引力,所以加入了金山。”雷军曾这样解释为什么会在1992年选择加盟金山公司。

金山时期,对于雷军来说是一段充满了磨难的光荣岁月。在这里,他带领着金山公司一度与盖茨的微软进行了长时间的博弈,2007年在把金山带上市后,雷军曾一度离开金山。

离开金山的雷军再次被一个人所吸引,这就是重回苹果的乔布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