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道中落 身世坎坷

硖石的王气

蒋方震,字百里,笔名飞生,1882年10月13日(大清光绪八年九月初二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讲述蒋百里先生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首先须从他的家乡和家世说起,因为关于他的家乡和家世,都有离奇的传说。

硖石原本有王气升腾,老辈人如是说。

硖石的王气让秦始皇消弭了,老辈人叹息道。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环视宇内,天下初定,内心大喜,从此特别关注两件大事,一是秦王朝能够长治久安,传至万世;二是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千秋万岁。一天,有位术士向他奏报,东南沿海一带有王气升腾,如不及早消弭,恐将影响秦朝万世一系的帝业。秦始皇一听,悚然一惊,迅即传下令旨,亲率文武百官赴东南沿海一带巡幸,一则消弭这股王气,根除致乱之根源,二则查访奇人异士,搜求长生不老之良药。

某日,秦始皇巡幸至海宁县硖石地方,但见一山突兀而起,山势蜿蜒起伏,如龙盘虎踞,山上白云缭绕,紫气升腾,直冲霄汉,认定这是东南王气之源,乃广集十万囚徒,在此山中间挖开一道峡谷,断其龙脉而弭其王气。从此硖石就成了两座山,一河从中间流过,名为市河。在“今市河大虹桥下,两岸山根犹露,相传秦始皇凿处也”

然而,硖石的龙脉断了,硖石的人脉未断,硖石的王气绝了,硖石的文气未绝。千百年来,硖石人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创造了这片热土的独特文化。尤其自唐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向东南地区转移,杭州、嘉兴一带文风大盛,人才辈出,海宁更是不落人后,经济和文化并驾齐驱,成为东南赫赫有名的人文荟萃之地。据统计,自唐朝至清朝末年,海宁高中进士者共366人,其中唐代3人、宋代74人、元代3人、明代101人、清代185人。在这些进士中,有状元1人、榜眼3人、探花1人。清末至民国时期,海宁也是人才济济,如近代自然科学先驱李善兰、国学大师王国维、著名学者张宗祥,等等。而民国年间的硖石镇更因一代兵圣蒋百里和天才诗人徐志摩而闻名全国,这实在是硖石千百年来人气和文气厚积薄发的结果。有此二人,硖石足矣!

硖石古称峡山,又称夹谷,自唐代以后改为硖石,因市河从中流过,故又称硖川。河东之山名沈山,又名审山,当地人称为东山,高53丈,周围7里,山上是红土;河西之山名紫微山,当地人称为西山,高18丈,周围1里,山上是黄土。市河是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明代文人褚靖《题硖山诗》云:

硖川峰势列东西,秀色葱葱草树齐。

两点峨眉天外耸,双了螺髻望中迷。

平分积翠如云卧,对蹙空青映日低。

拄颊几回吟看处,朝来爽气漫留题。

明代另一位文人陈鉴《游硖山诗》则曰:

天斧何年劈两峰,半空金翠出芙蓉。

一溪中断斜阳草,六寺深藏细雨钟。

青壁偶随佳客至,白云间与老僧逢。

只疑误入华阳洞,长啸清风落短筇。

有此二诗,即使没有到过硖石的人,也会为硖石的山光水色所迷醉。如能生于斯,长于斯,人生复有何憾!

硖石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硖石地处杭州与上海之间,为浙西重镇,历来是大米、茶叶、丝绸等物的集散地,交通极为方便,既可走水路,又可行陆路。清朝末年沪杭铁路修成,使硖石的地位更加突出。

除硖石外,海宁还有两大名镇,一是袁花镇,一是盐官镇。袁花镇的查氏家族,历来人才辈出,中举做官者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当今以金庸为笔名享誉海内外的武侠小说大师查良镛,就是袁花镇查氏家族的一员。蒋百里的第一个夫人查品珍也是袁花查家的女儿。

盐官镇的陈家,在有清一代显赫一时,出过陈之遴、陈元龙、陈世倌三位大学士,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早蒋百里三年出生于盐官镇的王国维则成为民国初年开风气之先的一代学术大师,受到世人的称颂。

海宁还有一个天下奇观,即海宁潮。每每有海潮涌进杭州湾,挟万钧之力进入钱塘江,形成惊涛骇浪,如万马奔腾,向江岸扑击而来。在古代,海宁潮经常给当地百姓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如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这样描述道:

飓风拔木浪如山,振荡乾坤顷刻间。

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家乡盐官镇位于钱塘江岸,王国维经常观看海宁潮,曾写《蝶恋花》词一首,单咏海宁潮:

辛苦钱塘江上水,

日日西流,

日日东趋海。

终古越山洞里,

可能销得英雄气?

说与江潮应不至,

潮落潮生,

几换人间世。

千载荒台麋鹿死,

灵胥抱愤终何是。

王国维观海宁潮而感人世沧桑,颇有寂寥落寞之意。后来,王国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为后世子孙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疑惑。

1949年后,当地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修了长达50公里的海塘,使海宁潮失去了往昔的破坏力,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景观。1957年9月11日上午,毛泽东从杭州乘车到海宁七里庙观赏钱塘江大潮。下午在返回的路上又游钱塘江,并写下《观潮》诗一首,直抒胸臆: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1. 李圭:《海宁州志稿》卷2“山川”,1922年铅印本,第9页。
  2. 海宁市志编辑委员会编:《海宁市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5—1196页。
  3. 李圭:《海宁州志稿》卷2“山川”,第9-10页。
  4. 李圭:《海宁州志稿》卷2“山川”,第10页。
  5. 海宁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海宁市志》,第2页。
  6. 王国维著、陈永正导读注评:《王国维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29页。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04页。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