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核心人物。

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他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和推动白话文和新文学,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并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1917年他发表了中国第一批白话诗,在语言、形式、诗体、风格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白话诗尝试;1920年3月,他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对中国诗歌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胡适评价自己的诗歌特点是“清顺达意”,这也是胡适诗歌审美的基石。一方面,他的诗风深受白居易、杨万里、袁枚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受到英美诗歌,如勃朗宁、哈代、朗费罗、丁尼生等在情绪处理和技术方法上的影响和熏陶。他对于诗歌的主张一直是“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量,第三要美”;坚持“好诗必定要看得懂,念得出”。新文化运动开始后,他有意识地将白话文与新诗、新文学贯穿在一起,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以格律做诗的方式,强调自然的音节,解放诗歌的形式、语言和结构,用浅显通俗的白话文来书写诗歌,即有什么说什么,不迂回,不晦涩,让诗意直达人心。可以说,胡适对白话新诗的价值不仅仅是树立了新诗的规范或样本,也在于给人大胆试验、创造的勇气。

本诗集选编了胡适诗歌创作中,尤其是白话新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诗作取材于日常生活,诗体结构自由,字句明白简练,意境平实或充满趣味。在这些诗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厚重的哲思,更能体悟到一种温馨、可爱、生动的生活意趣。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