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每当看到安妮·弗朗克的这张黑白照片,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名单》中那个唯一的彩色镜头: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我一直把她想象成那就是安妮。她应该是穿红色毛衣的,大大的眼睛,阳光般微笑,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下一页页日记。

在13岁生日那天,安妮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硬皮笔记本。于是,写日记就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津津有味地谈起自己、朋友、学校的考试和老师,还有哈里,那个让她蒙蒙胧胧地感到羞怯的16岁小伙子。清新的文笔让我们几乎忽视了这个可怜女孩所遭遇的残酷的生活环境——1942年6月的阿姆斯特丹,一个被法西斯占领下的混乱城市。在这个到处都弥漫着恐怖气氛的城市里,安妮必须每天佩戴一颗黄色的大五星,不被允许坐电车,不被允许进电影院,不被允许骑自行车,甚至每天的8点钟后她都没有坐在花园里的权利,所有的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她的全家是犹太人,这就像一张恐怖的无形网罩一样围在安妮的身边。

在她过完生日的一个月后,厄运降临了,一家人必须立即躲藏起来。安妮收拾的第一件随身物品就是硬皮笔记本。

几个月来,安妮的爸爸一直在悄悄地准备藏身的地方——一幢旧楼里的两层内室,曾经是他公司的办公室,现在公司交给两个荷兰人打理,正是凭着他们的正直、勇气和友谊,安妮一家才得以暂时躲过纳粹的搜捕。这栋荷兰的老式房子里建有密室,可以封闭起来与外面隔绝,如今,安妮和她的父母、姐姐玛戈特;,再后来又来了一位名叫杜塞尔的牙医。他们从此在这间狭小的密室里,终日提心吊胆,轻言慎行,对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姑娘来说,这样的日子可以说是令人窒息的。再加上不同个性的三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使原本很艰难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段枯燥而又漫长的时间里,读书和写日记成了安妮生活的中最重要的事情。日记成为安妮最亲密的朋友,她的日记记录了对战争、人类命运的思考,对成人世界的观察,和父母、姐姐及邻居之间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记录了一个小姑娘内心情感的变化,这个豆蔻年华的少女逐渐萌生的青涩甜蜜的、纯洁的爱情……安妮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对生活,她满怀着期待和理想,她憧憬着未来,战后她要成为一名记者,成为一名作家。她总是以无限的喜悦和感激为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健康以及这个世界的美丽事物祷告,她深信不疑地告诉自己:“上帝是不会抛弃你的,因为你是他的儿女。”纵使有孤独、恐惧划过心头,也不能动摇她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不久,一个好的消息传来了——盟军开始反攻了。这给安妮带来了极大的喜悦和期望,她想,也许到了秋天,自己就可以告别这个囚牢般的密室,重返美丽的校园。

1944年8月4日,密室被纳粹发现,命运之神却无情地将她投进了恐怖的集中营。

八个人,一个小小的密室,两年里,他们躲在这里,每一天都可能会被刽子手发现,每一天都像走在死亡悬崖边,他们由相处时的不适应、互相埋怨、争吵,变成了互相关爱互相支持的家人。安妮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学习与人相处,内心的成长越来越健康、越成熟。

1945年3月,荷兰解放前两个月,安妮死于一个集中营里,离她的16岁生日仅差三个月。

安妮走了,留下的只有这本红格子的日记,在这个仅可容身的黑暗阁楼里,安妮用她的笔描绘了一副绚丽的七彩世界,浇灌了一朵含苞欲放的青春小花。当这朵花笑着飘往远方时,全世界的河水都在哽咽。多少年后,我们已记不起这位小姑娘的青涩面容,却永远能闻见她种下的那颗信念种子的芬芳:“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