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历史的记录在哪儿?

序言 历史的记录在哪儿?

耿立

历史是一种发生,一种存在,一种记忆,一种阅读,一种传播。

历史也是一种扭曲,一种遮蔽,一种欺辱,一种改写,一种人云亦云。

发生的历史不一定被记录,记录的不一定就真实,夹藏私货者、有意篡改者多矣。

有人言:历史只相信被记录下的。当发生的没有被记录,那真相在哪里?

所以,这就是很多很多人想着烧掉文字,杀死在场者的原因。历史很残酷,残酷的是遮蔽历史的人,是心存诡诈、做出见不得人见不得历史丑事的人。

所以,人们读史,就会读出悲凉,读出热泪。

所以,我们读历史的时候,一半要小心雷区;但是我们面对那些拼死写出的历史,要保持敬意。

人们说,读史使人明智,这是从启发和借鉴来说的。在中国人心中,历史代表一种价值判断和定位,人们对历史有着肃穆的信仰。

历史在我们这里,有着宗教一样的地位,宗教的末日审判,到了我们这里是历史来承担这件事。我们总相信历史会给坏人以诅咒,给好人以赞美。所谓的历史定位,就是一种历史一种伦理,人的一切言行、一切事功都是要上史书的。于是历史的写作真实,不畏权势,秉笔直书和价值判断,一字寓褒贬,就是人们对写史的要求。

怎样来记录历史?我想到了阿赫玛托娃的长诗《安魂曲》:这是写在大墙下的文字,一个妇人因儿子被捕,她带着为儿子准备的包裹等候在监狱的大墙下,惊恐地四处探听儿子的命运。这是阿赫玛托娃仅仅写自己的儿子吗?这是写给天下所有受伤的母亲:

我知悉一张张脸怎样凋谢,

眼睑下流露出凄楚惊恐的目光,

苦难怎样将粗粝的楔形文字,

一页页刻上面颊,

一绺绺乌黑乌黑的卷发,

霎时间怎样变成一片银白,

微笑怎样从谦和的嘴唇枯萎,

恐惧在干涩的轻笑里战栗。

我不仅是为我一个人祈祷,

而是为了所有与我站在一起的人们,

无论是凛冽寒冬,还是七月热浪,

我扑倒在失明的红墙下。

《安魂曲》 楼肇明译

也许在苦难面前,诗歌是软弱的、无用的,但阿赫玛托娃说她要用这无用的话语,为曾经和正在受苦难的人们“编织一块巨大的遮羞布”。这样的“安魂曲”,安放了诗人阿赫玛托娃,也安放了众多孤苦无告的母亲们的灵魂。

人们读史,对一些历史黑洞和禁区,就像侦探一样,欲摸索真相。

读史就是读人,读心。历史的价值,既是对丑陋的存照,也是对正义的存照。

在国人的观念里,历史是存在因果的,人是自己的因也是自己的果。人活在当下,也活在历史中。

也许,因为有因果,历史给人以希望,也给人以恐惧。这也许,就是历史活着的价值。

2017年11月初 珠海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