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寄语二 把握时代脉搏 弘扬时代精神

朋友寄语二 把握时代脉搏 弘扬时代精神

——听新创作歌曲《清风吹来》有感

阿坝师范学院 袁文杰

袁文杰: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钢琴教师、副教授、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钢琴学会会员,长期担任各种钢琴艺术赛事评委,在国内各类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摘要】《清风吹来》是由汶川青年词作家木西和曲作者谭海燕、谭晓燕老师共同创作完成的新音乐作品。

【关键词】清风吹来 木西 时代脉搏 时代精神

一、心有大爱的词作家——木西

木西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藏族青年词作家,他与我同在汶川工作,是十几年的好兄弟。2008年,我们亲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当时我和他还有汶川的另一位文艺青年白川江,就在废墟里一同创作出歌曲《爱在汶川》,激励了大灾中的汶川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

从那时起,木西就一直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他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习惯记录。随时能捕捉身边发生的一切,将其变为自己的文字。他是一位细腻的词作家,惯于触景生情,能为阿坝州金川县美丽的云顶山写出《带你去云顶看花海》。他是一位具有民族情怀的词作家,用一首《羌城有梦等你来》,描绘了家乡的发展和羌族人民生活的变化。他是一位充满正能量的词作家,能将大爱播撒,为2015年尼泊尔地震泪写《穿越喜马拉雅的爱》。木西还善于总结和积累,他已经出版了两本个人诗集——《我从汶川来》和《映秀花开》。这所有用心写出的文字,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激情与冷静并存的好作品——《清风吹来》

木西有个微信公众号,他随时用自己的文字,传递满满的正能量。他也上传自己作词的音乐作品,与大家分享。那天点开他的微信,木西又分享了一首新作品《清风吹来》,看着曲名,我以为是一首小众歌曲,不经意地点开听一听,然而当作品唱完第一段,它就直接吹透了我的心,这并不是我所想象的清风,而是一首旋律动人、歌词质朴、让人愉悦、促和谐、扬正气、存大爱的好作品。我立即与木西通了电话,祝贺他又创作出这样催人奋进的好作品,并见面交流了许多关于这个作品的创作细节。

木西说道,作为灾后重生的汶川人,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三年的重建让世界看到了美丽新汶川依然挺立。八年过去,我们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天,活得更精彩。作为爱好写作的汶川人,见证汶川变化,讴歌汶川精神,自然是笔下发自内心的感慨和激情。木西说,《清风吹来》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激情”,二是“冷静”。谈到“激情”,是因为地震八年后的汶川早已走出了灾难的阴霾,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对于汶川本土的艺术创作来说,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做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大灾大难的诉说中,是不符合如今幸福汶川人的精神需求,更不能向世界展示美丽新汶川的精神面貌的。《清风吹来》是源于汶川县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文明“四风”建设,“家风、校风、民风、政风”这四个方面展现着当下全体汶川人民,和谐奋进团结的积极精神面貌,所以艺术灵感在此点燃,木西迸发了激情,产生了想用文字重彩这缕清风的强烈愿望。“冷静”是激情过后应有的冷静思考,思考反映这一现象应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思考如何收集素材、如何选准艺术剖析的角度等等,都是一步步冷静的思想碰撞创作过程。所以在把握了时代脉搏,扎根于老百姓的所思所想,迸发的激情,立即转化为冷静的创作。不到三周时间《清风吹来》便以音乐的方式,承载这美妙的清风,唱响了整个汶川,相信它能吹过寒冬,吹遍祖国大地,并激励全国人民。

《清风吹来》的歌词共有两段,其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推动性强。第一段歌词写道:“(主歌)清风吹来家园展新颜,和睦的一家人乘上幸福船。清风吹来校园多灿烂,快乐的孩子们绽放笑脸。(副歌)啊……清风清风清风吹来,家园有清风人间洒满爱。清风清风清风吹来,校园有清风花儿朵朵开。”第二段:“(主歌)清风吹来人民心里甜,勤劳的人们啊奋勇向前。清风吹来政气更浩然,县为民造福啊无悔无怨。(副歌)啊……清风清风清风吹来,民族有清风精神多豪迈。清风、清风、清风吹来,政界有清风,国家有未来。”从歌词的句法结构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木西采用了同头异尾的写作手法。每句歌词都用“清风吹来”作为开头,这种频繁的出现,即增加了听觉印象,又体现了“清风”在这个作品中的主体地位。异尾分别提到了“家庭、学校、群众、党政”四个不同集体,而这四者正是“家风、校风、民风、政风”的具体体现者。在社会关系中四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构成了当代社会群体结构的主要支柱性集体。木西采用这样的结构安排,是为了体现纵向和横向两个社会关系面,以此来代表全体中华儿女。这样的文字结构,可以看出他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细致的思考方式。木西还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分别展示了四个集体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幸福和谐的积极状态,提出清风吹遍祖国大地,国家未来将繁荣昌盛。

《清风吹来》的旋律创作,是由汶川本土资深音乐人谭海燕、谭晓燕(花儿姐妹)两姐妹共同完成。谭海燕是我的小学音乐老师,谭晓燕是我幼儿园的班主任,两位都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两个好姐妹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三十余年,一直扎根于汶川研究羌族音乐,创作过《云朵上的娃娃》《羊角花儿云里开》等大量备受老百姓喜爱的优秀作品。在创作《清风吹来》时,她们对音乐定位于何种基调做了多次的讨论与尝试。选用正统庄重的美声曲风?选用奋进的进行曲风格?加入带有羌族音乐元素的韵律?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否定。最终她们紧扣歌词,抓住“清风”这个主题,把握清爽纯净、积极向上的基调,将音乐定格于清晰、甜美、略带轻快的通俗歌曲的音乐风格,一下就完成了旋律的创作。音乐的结构与歌词结构紧密结合,以通俗歌曲常用的主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音乐的旋律性格鲜明,线条清晰、朗朗上口,同样采用与歌词呼应的同头异尾创作手法,使音乐形象突出又具有发展推动性。旋律不追求高难度的演唱技巧,也不拘谨、不小气,易于大众的学习与传唱,最终给旋律的创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让清风吹过汶川 吹遍祖国大地

《清风吹来》推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恰逢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倾情服务人民,倾心创作精品,热情讴歌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顽强奋斗精神,弘扬崇高理想和英雄气概,奏响了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并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这次讲话内容与2014年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一脉相承。这是国家更加重视文艺工作的又一次强大信号,是文艺工作对社会主义建设所发挥积极作用的充分肯定,更是国家对文艺工作需在社会主义“两个一百年”建设发挥更大作用的殷切期望,所以倡导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高举时代旗帜;多出优秀的、正能量的艺术作品。

《清风吹来》就是在这样一个积极的大环境下诞生的作品,它是众多优秀文艺作品中一颗闪亮的小点,正逐渐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显现出它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木西说道,因为一个家庭有了和谐的家风,家人更加幸福美满;一座校园有了和谐的校风,社会更加尊师重教,学生更会快乐成长;一方百姓有了和谐的民风,这个民族更加团结互助;一届政府有了和谐的政风,民众更加拥护,社会更加和谐。如果这样的清风吹遍祖国大地,相信沐浴在清风中的中华民族一定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注:该篇评论发表于《通俗歌曲》杂志2017年第一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