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待旦:
夜读《春秋》见忠心
古人以蜡烛照明,漫漫长夜,若要手持蜡烛一直等到天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古人“秉烛待旦”的事迹却屡见不鲜,最早与这个成语联系在一起的是神仙陈抟,元代马致远创作的神仙道化戏《陈抟高卧》就讲述了这个故事。那么,陈抟究竟是因为什么而要秉烛待旦呢?
原来,陈抟是五代宋初著名的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和汝南王郑恩未发迹之前曾受到他的指点。宋太祖登基后,特地邀请陈抟进宫享受荣华富贵,郑恩也在陈抟住处备下美酒与美女迎接他。可是,陈抟滴酒不沾,更不为美色所惑。郑恩觉得“好色之心,人皆有之”,认为陈抟是假装正经,于是把他和美女锁在房中一整夜。哪知第二天清晨开门一看,陈抟“还在那壁披衣据床,秉烛待旦哩”!郑恩从此对陈抟佩服不已。
另一位更有名的秉烛待旦之人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他的行为竟与陈抟老祖颇有几分相似。话说关羽与曹操约三事的时候,曹操为了陷害关羽,让他和刘备的两位夫人共处一室。关羽不为所动,“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曹操见了,对关羽更加敬服。由于关羽熟读《春秋》,后人便从中演化出了“关公秉烛待旦读《春秋》”的故事,据此创作的“关公夜读《春秋》图”也成为传统画作。
看来,秉烛待旦的人们都是因为心中有事而夜不能寐。如今的夜晚,虽然已不再需要用蜡烛照明,但失眠的感觉却是古今所同,这或许就是“秉烛待旦”直到今天都依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吧。
(王建军)
**成语名片**
bǐnɡ zhú dài dàn
形容心中有事而夜不能寐。“秉”是握、持的意思。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四折:“好个古先生,还在那壁披衣据床,秉烛待旦哩。”
**看图猜成语**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