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一

翻阅这本《微观清华——<新时报>创刊十周年纪念文集》,一股大学生独有的活泼生动的气息扑面而来。清华园志、水木撷英、青春之歌……飞扬洒脱的文字之中透出青年人的朝气蓬勃、热情爽朗,也却从不缺乏青年学生对校园、社会,乃至国家政治生活的关切和思考。这份刚刚迎来创刊十周年的学生报纸,恰如窗外暖暖秋日里的阳光,清新、温暖。

《清新时报》与《人民日报》的关系不可谓不久远。2002年,我们人民日报社的老总编辑范敬宜先生就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创办了这份名为“清新”的报纸。范总不仅亲自题写报名,关心报纸的发展,还把学生的文章推荐给《人民日报》的编辑们进行点评。2003年,清华大学因为“非典”疫情而封校,而《清新时报》的小记者们仍然活跃在校园之中,采写的“‘非典’时期的清华园”登上人民网专栏。2007年,《清新时报》的头条文章《关注清华学生的睡眠》改写后登上《人民日报》。十年的时光,我们非常欣喜地见证了这份报纸从青涩的幼年发展成如今的校媒翘楚,也非常欣慰于看到一批批曾经的清新报人进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为党和国家的新闻事业作出贡献。

1895年,北洋大学就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校园报纸《北洋公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校园媒体逐渐成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报道校园资讯、引导新闻舆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重要功能,更成为新闻相关专业学生走出课堂、大显身手的专业实践平台。作为一家校园媒体,《清新时报》非常可贵之处在于始终不忘“实践基地”的功能,坚守育人为本的责任,在采写编评的办报实践之中锻炼了一批又一批理想坚定、能力突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高尚职业道德的新闻与传播人才。这些走上工作岗位的清华人,不仅传承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并以其在学生时代积淀的能力、勇气和从容,扎根基层、探索国情,记录社会生活的点滴变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动时代的发展。

在这些从《清新时报》走出的学生之中,有相当多优秀的成员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清新时报》的经验证明,从大学期间奠定的专业理想和能力训练,会对个人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清新时报》以理想引领青年,以信念鼓舞青年,以价值凝聚青年,在实践中不断贯彻新闻教育的育人方针,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优秀案例,值得新闻教育者借鉴。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而新闻事业的发展正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创新的世纪工程。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新闻事业及新闻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前路仍有艰难险阻,但因为我们的时代拥有众多如《清新时报》同学一般的青年人,他们的信念与理想,热情与坚持,足以令我们坚信,未来的新闻事业定能健康发展,光明灿烂!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祝福《清新时报》,祝福每一位在新闻事业中奋斗不息的青年!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 吴恒权

2012年9月于金台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