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小河

身边的小河

盛夏的夜晚,散步来到小河旁,倚着岸边的石栏,观赏倒映在水中那摇曳的灯光,还有那稀疏的星星、当空的月亮。舒心地享受着温顺的微风拂面而过,细细地体会那闲适爽气的清凉。

退休了,能有一处临水而居的住处,真的是人生一大幸事。

家门旁的这条小河,应该算是凤凰河的一条支流。它自西而来,穿过财政大学的东方学院,到我居住的小院儿旁边,形成了一湾平缓的水面,使整个园区灵气顿现。每每走近它的身旁,你仿佛能够感觉到花草树木的呼吸都变得舒心通畅了。

枯水的季节,小河里芦苇丛生、溪水盈盈,淡黄色的枝叶掩护着溪溪清流,向人们展示着秋冬里气温变化带来的改变;随着春天的到来,小河里的水开始变大变深,特别是到了暑期,一场又一场的夏雨,会把小河鼓动得逐浪扬波、心游神荡,遇上下游的橡胶坝,便逐渐充盈为涧水式的小型湖泊,粼粼碧波轻轻荡漾着,和周围的花草树木一起,共同酝酿着夏日里的诗情画意。

从我居住的小院儿门口走到小河边,不到20米的距离。跨过健身小广场,缓坡上是松软如茵的草坪,绕过草坪上的几棵雪松,从连片的楝子树丛里走过,就到河岸了。连续的几场大雨,使河里的水涨得满满的,白天杨柳垂岸、碧波荡漾;夜晚知了鸣叫、哇声不断。

住在这样一种环境里,犹如置身于水天一色的绿岛田园。

我是在鲁南平原的农村长大的,所在的村庄,既不靠山,也不临水,作为名副其实的旱鸭子,我对多水的环境有一种本能的渴望。无论是山涧清流,还是高崖瀑布,它们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所营造出的风景,对我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而且还会让我产生一种感佩的情绪。

乔羽先生曾在《黄果树瀑布》的歌词里这样写道:“人从高处跌落,往往气短神伤;水从高处跌落,偏偏神采飞扬……人有所短,水有所长。水,也可以成为人的榜样。”在对闻名天下的瀑布的形象赞美中,透见出了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

至于散落于山涧与平原上的河流湖泊,滋润万物而又甘于清静、与世无争,就更加契合我崇尚的做人理念。平常的日子,它们为世人推出的是镜光水影、层层涟漪,即使遇上狂风暴雨,掀起的也是粼粼清皱、细波微澜。在我看来,那种宁静的秀丽与温婉的形态,本身就富有一种无可取代的魅力。

不信你可以试试,找一个风和日丽的闲暇时光,收敛起自己游山玩水的张狂,默默地守在河湾、涧水的身旁,去感受它的平易而温婉的品性,慢慢地,自己的心灵就会变得悠然而沉静。而人的心灵有多清纯,也就会变得多澄澈。以清纯澄澈的状态去搜寻那些曾经的过往,感受真切而甜蜜的当下,那全部的身心,都会被无限缠绵的情味儿萦绕得丝丝入扣,真的能够进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人生极美佳境。

是啊,水,本来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就如同空气、阳光一样不可或缺。再加上水所具有的随性自然的可贵品性,它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相互配合,便能为人类创造出怡悦性情而又触动心灵的万千风景。作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种种风景之于人类生活的意义,不但美化着天地,而且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老子所谓的“上善若水”,从根本上也是立足于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价值观上来立论的。无论是“居善地”,还是“心善渊”,都与“唯不争,故无尤”在人生价值观念上一脉相承。然而,说到底,这些都必须具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和谐的自然环境与人际关系。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在本质上是与万事万物的相依相存关系为基础的。反之,和谐的状态一旦被破坏,水的泛滥所造成的灾害,也足以让人触目惊心。

正是洞悟到水至柔也至刚的品格,佩服其不欺弱也不惧强的秉性,孔子才发出了“智者乐水”的感叹。

与山的沉稳、大气、宽仁厚重不完全相同,水灵活而多变,柔顺而温婉,富有韧性而不乏锋利。表面上看,它是亲和的,体贴的,富有灵性的,然而很多的时候它又具有无法追逐、深不可测、难以逾越的性格内涵。所以,智者理应像水一样,“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

对水的这种品性,我小的时候就似有所悟。在那个生产生活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年代,村子里为了洗衣、涮物的方便,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池塘。到了夏天,这些水坑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就是在水坑里学会游泳的。

当时的水坑虽说不是很大,但也有十几米见方的面积,水最深的地方,能够达到三米。孩子们在里面玩得胆儿大了,有调皮者就开始爬到坑崖边的大柳树上,往下扎猛子,由于抽筋、呛水而被淹死,真也算不上什么稀罕事儿。

在我的记忆里铭刻着的,就有一次危险的经历。

那次是由于往水里扎猛子太过用力,身体陷进了水底的淤泥,无论如何挣扎,双腿都拔不出来,我瞬间的感觉是“这回完了”。不过求生的本能使我并没有放弃,憋得难以承受时也没放开捏着鼻子的手,而是闭住气地拼命挣扎。忽然感觉到绕身的水形成了一股向上的旋力,在这股力的协助下我用力一挣,双腿终于脱离了淤泥,旋即冲顶浮上了水面。

这一次的生命历险,给我还未成熟的心理上了一课,虽然我当时还不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却从内心里彻悟了这一道理。换句话说,水下逃生的瞬间,让我认识到了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如果狂妄无知、恣意妄为,看似温柔平静之水,也是能带来灭顶之灾的。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也不断增加。对水的载舟覆舟之本性内涵的认识便越来越深刻。它的柔顺缠绵,让世间万物充分感受到了无水不欢的生命极佳体验;而它的刚性暴烈,又造成过人类发展历史上无数的灾难。仅近代以来的100多年间,黄河、长江以及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等有名的大江大河所发生的洪涝灾害,就累计有上百乃至数百次,一次大的灾难即可造成数万、数十万人的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虽然国家重视了水利工程建设,但长江上的抗洪抢险,也还是形成了人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为了秋的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

每每唱起这首歌曲,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1998年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不惜用身躯挡住决口,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动人画面。至于那些在突发性的洪灾面前,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而拼搏的勇士们谱写出的可歌可泣故事,那更是数不胜数的。

经历过因水成灾的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懂得了在遵循大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在兴水之利、避水之害的努力中,促进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慢慢地,更多地品尝到了水之于生命万物的润养之情,感受到与之和睦相处的生命快乐。

总之,水的温和柔性确实值得亲近,但那是以大自然万事万物之间的和谐相处为基础的。只有天、地、人之间达到敬慕协和的状态,它才能成为生命中的托举力量。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我对居所旁的这条小河,深怀的是一种庆幸与感恩的情怀。

它所形成的一湾柔水,不但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富有了灵性,使一方田园平添了特有的诗情画意,而且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这片水域还无形地起着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和湿润度的作用。换句话说,守着这条小河,就如同生活中觅到了一位随时能够知冷热、嘘寒暖的知己,虽然不一定每天都会促膝凝眸,但那份心灵的通透与感受的温柔,却时时刻刻都情动在心里。

由于环境和季节的不同,水所表现出的品性也是富有变化的。而我最心仪的,则是那种“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状态。身边的小河所营造出的临水而居的生活环境,恰好就能让人感受到这一人生意境。特别是它在这里形成的一湾清流环绕而过的文静状态,既没有惊涛拍岸,也没有浪花汹涌,水流缓缓、安详宁静,展现出一脉温馨从容的诗意,只要身临其境,心神专一,很容易就让人陶醉情迷。

当阅读或者写作累了的时候,走出家门来到小河边,倚身于岸边的石栏远远望去,那上游堤坝处,两岸全是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杨柳依依,盈天蔽日,就是在酷暑的高温里,它所形成的幽深清凉的视觉效应,也能让你周身感受到一种清凉之气。

如果将目光收回眼前,近岸的洲渚上,绿苇绰约,蒲花片片,郁郁青草摇摆着轻柔;稍远的深水区,蓝天白云,倒影闪烁,粼粼碧波荡漾着明媚。整个河面风光让人感受到的远景近情,都像跳动着的曲谱音符似的,引导人拨动自我的心弦,来弹奏内心里那最美的音乐,以抒发储藏在心底里如梦如幻的浪漫情怀。

宁静的夜晚,徜徉在微风拂煦的小河岸边,凝望着悠远神秘的夜空,然后俯身求觅那闪烁的星星还有偶尔当空的明月在水中的倒影,你的心会变得无比宁静清澈。夜深了,回到家躺在床上,耳边不时响起的蛙声,还有树林里知了的鸣叫,仍会把人的朦胧的睡意,再一次地引向河边那如诗如画的境地,让思绪沿着缓缓的河水流去,流向广阔的平原、岁月的时空,流向梦中的鲁南大地,去搜寻当年的夏夜里,那生动多彩的人生故事。

临水而居的住所,与水相伴的生活,正好适应着退休后的温馨、从容、轻松、随性的人生情态。

闲下身来的日子,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回忆去想象去畅怀去向往,让自由浪漫的意识流,汇入身边的小河,踏波逐浪地流向祖国乃至世界的四面八方,去访问那些与水结缘、拥水抱秀的地方。

总之,小河在家门口幻化出的一湾秀水,给人带来的是机敏的思维和浪漫的情怀;河边那绿树成荫的丛林,与荡漾的水面遥相辉映,演绎出的是镜花水月般的人生意境。

不论是朝霞初现的清晨,还是晚霞漫天的傍晚,也不管春夏秋冬、季节更替,草衰水瘦、碧波绿荫,只要有这条小河映衬着,周围的一切都会显得富有灵气、充满生机。

我倾慕身边的小河。感受着水的清灵与温婉,人生会充满无尽的活力,会永远保持着心舒意朗的朝气。

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不容你不珍惜这似水流年,满怀热情地去经营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