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孤军奋战——第一次采访稻盛和夫

再次孤军奋战——第一次采访稻盛和夫

2013年6月份,我和合作伙伴唐劲松分手,我的家人和朋友都不太支持我的这个决定,他们的意见是,你折腾一年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各项工作也都在推进,你干吗这么任性?夫妻相处尚需彼此忍让,事业上的合作伙伴,为什么就不能再多给点时间磨合?你不跟唐劲松合作了,谁来帮你张罗节目的事呢?

但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因为当事人是我,我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很挑剔的,创作理念不合拍,简直太痛苦了。

这一次,我没有妥协。

没有人帮我,我也不想停下来。

那时候为了方便我女儿在十一学校读书,我在学校北门对面的小区租了房子。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阳光很好,我从出租房出来逛荡,看见了一家很小的书店,小而精致,颇有书香气,不自觉地走了进去。里面大多都是学生用的教辅书,但在靠边上有一个书架,却有很多社科类和哲学类的书籍。我突然想到,前几天跟梁冬聊天的时候,他还跟我推荐了稻盛和夫,我却根本不知道稻盛和夫是谁,梁冬一脸崇拜的表情,我印象很深,什么人能这么有能耐,让大才子梁冬都这么崇拜?所以我就顺口问书店老板,您这儿有稻盛和夫的书吗?老板头都没抬,说:“有啊,稻盛和夫的《活法》,很好的书。”他直接就从书架里抽出了这本书,我大喜。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活法》的。太厉害了,这个出身普通的日本人在27岁时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时,创办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KDDI,并且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书里的文字很简单干净,不高调,其间也把稻盛和夫贫苦的童年、严峻的青年时代,以及创办两家企业的艰难娓娓道来……文字很朴素,我却好几次看到落泪。从书中能感觉到,稻盛和夫不属于聪明人,初中、高中、大学考试常常不及格。他原本想当个医生,却只能在一个陶瓷厂找到一份工。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常常以罢工来宣泄。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4个大学生全辞职了,稻盛和夫却留下了。他吃住都在实验室,不断地去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在头脑中模拟推演,那些原本只出现在梦境里的东西逐渐清晰,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既无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稻盛和夫,却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书里讲了很多这样的危难时刻,但是稻盛和夫先生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都一一克服了。他认为,一旦发疯地投入工作之中,对某个目标有强烈的渴望,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意向,身边的任何一个新发现都会坚定地指向那个意向,这时,就连上天和神灵都会来帮助你。当时看到这样的文字,联想到自己做的事情,真是备受鼓舞,悲喜交加。悲的是,没有人能轻松地做成一件事情;喜的是,好在我还在坚持。稻盛和夫还有一个观点,说有的人活得特别精彩、成功,但那仅仅是别人给你的考验而已。我对此更是深信不疑,我相信这样的话以前有人说过,但从他书上看到后的感触,完全不一样,觉得那是从他身体里长出的智慧。没错,一个人要看他最终是否走得好,还要看成功之后的选择。人已经不错了,还要往前走,就值得别人帮助。“何为正确”这件事,我之前没有深入思考过,但因为看了稻盛和夫,我更笃定,我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而我只要坚持做,不问结果,幸运自然而然就会来敲门了。

看完书,我觉得自己好幸福,稻盛和夫就像上天送我的礼物一样。

我心想,一定得想办法采访拍摄稻盛和夫。

说来也巧,我去打听如何联系稻盛和夫先生时得知,前不久他刚刚参加了《对话》节目的录制,我赶紧去找我认识的一个在《对话》节目做编导的同学宿琪,问她方不方便帮我联系一下稻盛和夫的公关团队。宿琪非常热情和仗义,居然真的帮我问了,她说她了解到,稻盛和夫在中国有个代理公司专门代理他的出版、活动等事宜,我可以直接找他们公司的老总曹岫云。后来,我打电话给曹岫云毛遂自荐,他同意和我见一面。

在办公室见到曹岫云时,这位60多岁的先生,戴着老花镜,身材不高,但很精神。他简单给我介绍了他们公司,我也把我准备好的一套节目说辞说给他听。这一次,比起一年前我去见柳传志柳总的时候,自信了许多。我们聊得不错,聊天中,我听懂了,曹先生和稻盛和夫是老朋友,他俩三观一致,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稻盛和夫的书曹先生都参与翻译了,稻盛和夫来中国的活动也都是他组织的。我越听越开心,非常真诚地拜托曹先生帮我转达拍摄的请求,曹先生人很好,答应帮我联系稻盛先生。

接下来,又是等待。但国庆前,我突然接到曹先生的属下给我打的电话,说国庆期间稻盛和夫先生会去成都演讲,我可以安排拍摄。我问能不能先做采访,再去演讲现场。他居然也答应了。我再次欣喜若狂。9月底我先去了趟成都,当时我人员断档,就一个人去了。曹先生还亲自带我去看了采访场地,稻盛和夫会下榻到洲际酒店,但因为活动结束后,稻盛先生会去锦里参观,所以他们在锦里给我安排了一个场地用作采访。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