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俄尼索斯的六种侧影

狄俄尼索斯的六种侧影

韩博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文明更是如此。

起源于地中海的希腊-罗马文明,本身即是一种亚非欧三块大陆交汇形成的早期复合文明类型。而希腊-罗马文明又影响了日后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我在多年的旅途中,拣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六个目的地,它们的现世文化都是多元而复杂的,但不难看出各自的文明底色,那些底色就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湿绘壁画——白色的基底能够为任何画面带来光亮之感,无论在上面敷设何种色彩。

我倾向于依照这样的顺序将六个目的地排列在一本书中,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倾向于依照这样的文明底色来谈论它们:意大利(古典文明与文艺复兴)、波兰(罗马天主教文明)、塞尔维亚(东正教文明)、英国(新教文明)、阿根廷(欧洲文明的“新世界”)、瑞士(“上帝死了”之后,以达达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文明)。虽然每个目的地底色不同,但它们彼此之间绝非孤岛,而是互有影响或依傍——这才是最耐人寻味之处。1980年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曾经说道:“许多欧洲国家的居民直到20世纪中叶才痛苦地意识到,复杂而又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对他们的命运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十年的全球历史已经证实,那些哲学著作根本无法与基本的文明类型相抗衡,“以那些美丽的普遍性理念的名义杀人”,不仅属于普遍人性的反面,而且毕竟属于柏拉图洞穴中的火烛之影。

我沿着贯穿这些文明类型的脊线行走,那就是源自希腊时期的酒神精神。酒神即狄俄尼索斯,希腊戏剧便发端于祭祀狄俄尼索斯的公共庆典。狄俄尼索斯乃宙斯与情人塞默勒之子,生于忒拜,母亲故去之后,由牧神潘的儿子塞勒诺斯在森林中抚育长大。依据先于基督教的古典世界的阐释,狄俄尼索斯是大地女神德墨忒耳的补充,他赐予了人类粮食作物之外的水果,尤其是葡萄,他不仅种植葡萄,还传播美酒——获取自葡萄的琼浆,他试图为人类带来无忧无虑的生活。狄俄尼索斯每到一处即建立城邦,宣扬温和的道德,唤醒艺术的热情,他因此而被尊为缪斯的朋友与先驱,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人类文明的“栽培”者。希腊拥有众多以狄俄尼索斯为主题的节日,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3月举办的大狄俄尼索斯节或城邦狄俄尼索斯节,活动的尾声便是大型戏剧演出,新近创作的悲剧和喜剧都会被搬上舞台。罗马人沿袭这一传统,只不过酒神的名字成了巴克斯,庆典活动更加突出纵欲狂欢的气质——费德里科·费里尼或丁度·巴拉斯的电影可以提供若干想象。

希腊-罗马时代结束之后,酒神精神却取得更为广泛的领地,作为普遍存在的文化驱动力而继续前行。我试图追上酒神的步伐,从古典世界到现代社会,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乌托邦到异托邦,从绝对时间到相对时间,观察多种文化样式如何经由戏剧、艺术、文学、音乐和电影构建出值得依托的现实,那些更好的,可能的现实。这是我随身携带的一册速写簿,虽然线条潦草,但可视作狄俄尼索斯的六种侧影。

因为一再远行,本书的最终完成,离不开诸多友人的热情相助,在此一并致谢。其中,意大利葡萄酒专家叶文先生与我一起规划了前往古典世界与文艺复兴世界的线路,并提供了极为优美的意大利语人名与地名翻译;著名的旅行编辑方园女士帮助我策划并落实了前往波兰与阿根廷的行程;波兰旅游局的刑玳琪女士提供具体支持;波兰汉学家Michal Maj则试图完善那些拗口的译名;阿根廷驻上海总领事馆的Javier De Cicco先生与吴娴敏女士不仅提供签证支持,更赠送大量文学与旅行资料;塞尔维亚旅游局的李蔚女士与Aneta Uskokovic女士帮助我实现了巴尔干半岛之旅;我的多次英国之行也离不开英国旅游局钱岗先生与马倩倩女士、英国维珍航空公司邱婷婷女士与傅霜露女士、朗廷集团孙炎女士的支持;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张慧颖女士与瑞士旅游局的高鹂莹女士更是长期合作伙伴,她们为我的多次瑞士之行提供支持,我曾在她们的帮助下出版一本德语区与意大利语区游记,而这次则是贯穿三座历史文化城市的达达主义百年之行。此外,更要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曹元勇先生的出版策划,以及胡远行先生与朱云雁女士的具体建议,辛晓钟先生则奋力从我崩溃的电脑中挽救出了这部书稿,而当我需要一个信达雅的英文书名的时候,美国诗人与翻译家顾爱玲(Eleanor Goodman)提供了一种最好的选择。也许这就是狄俄尼索斯的力量,将不愿成为孤岛的我们联结在一起。

  1. 编者注:本书希腊诸神译名,除特殊情况外,均采用希腊系统,依据为鲁刚《希腊罗马神话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