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夺权,摄政之争太子暴薨 1

经历了泰山封禅,武则天可以说是名利双收,风光无限。转眼又过了一年多,对政治本来就不怎么感兴趣的高宗李治,这时身体依旧虚弱,他想把朝政交给武则天打理,于是把自己的这种想法说给几个宰相听,想征求他们的意见。然而李治没想到,自己的这一想法还是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中书侍郎郝处俊说道:“臣曾见《礼经》云:‘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帝与后好比日月,阳与阴各有所属主。外内和顺,阴阳谐调,国家才能治理。陛下如不遵此道,恐怕上逆天理,下负民意。过去魏文帝曾留有遗言,他驾崩之后不许皇后临朝。现在陛下自传位于天后,甚为不当。况且,大唐基业是高祖、太宗二圣所开创,陛下理应谨守社稷宗庙,传于子孙。如今太子已经二十四岁了,他不论年龄、学识、人品都有资格摄政了,怎么能让天后掌管朝政呢?望陛下三思。”

高宗听了这些分析,觉得确实也有道理,只好命太子李弘为监国。前面我们说到,李弘四岁的时候便成为了太子,当还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的时候,第一次监国,到了现在,已经做过数次监国。可以说,如今太子已经在朝廷的大臣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而在武则天看来,这一次太子监国与往常并不相同,不能不说她的政治嗅觉很敏感。为什么这样说呢?

本来皇帝有病,令太子监国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而且李弘已经长大了,有一定的执政能力,加上朝廷上大臣们的辅助,完全有能力胜任。但是现在不同,以往李弘做监国所处理的都是一些小事,这些小事无关大局,遇到大事的时候,仍旧还要交由高宗来决策,但是高宗一旦风疾发作便交给武则天全权做决定。而现在,李治已经将一些大事也放到了李弘的手里,为了帮助他进一步提高理政能力,特意还派了戴至德、张文瓘两位宰相辅政。

而这两个人,心里是一向反对皇后武则天的。由于他们对李弘平日的暗暗渗透,李弘对于宫里的一些事情,渐渐地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从小就跟随老师学习儒家孔孟之道的李弘,深受仁义道德思想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李弘很像他的父亲李治,那个有点懦弱,但又充满怜悯心的高宗皇帝。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加深,李弘渐渐地脱去了幼稚的思想。由于他平日里无论是对朝廷大臣还是儒学之士都充满了尊敬和礼待,颇得人心,人们都很看好这位太子,所以他们相互之间的交往渐渐地也密切了起来。可是一不小心,麻烦就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