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辅政的这一时期,不仅是难得的盛世,而且中央和民间还出了不少学术成果,最有代表性的,比如现在电视广告中常会提起的医药学方面名著——《唐本草》,文字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字海》,另外,还有天文学方面的《麟德律》。《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本官修药典,对于无论中国还是世界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于《字海》,这是一本字典工具书,共有100卷,在量上大大超过了《说文解字》,令人叹为观止。而那本《麟德律》,则是由李淳风制定的,“时称精密”。
可是要知道,武则天并不是一个搞学术的,她的终极目的是政治,现在召集这些人来为自己编撰书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这些鸿儒不仅是她的御笔,还是她的智囊团,更是她的私人内阁。她向这些人征询意见,让这些学士参与政策上的决议。应该说武则天看人还是很准的,这些人也没有让武则天失望,他们为武则天出主意、献计谋、造舆论。人们把这些人统称为“北门学士”。
后来每次早朝,大臣们都要看北门学士之行,听北门学士之言,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言行。甚至连宰相们也照此办理,他们不敢与这些大儒们分庭抗争,他们知道北门学士身后所站的是谁。
就在这一段时间里,河南、山东、关中、江淮等地相继发生了旱、涝灾害,使很多地方发生饥荒,米价暴涨;再加上后来攻打突厥和高句丽,对外频频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想确保大唐繁荣昌盛,就需要革新,就需要制定有关的政策方针。武则天建议李治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说条条都在刀刃上。她尤其重视农业,曾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民富。”民以食为天,武则天是非常重视实际的。
可见武则天的垂帘听政不仅没有给大唐带来什么政局的昏暗,反而使大唐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繁盛一时。“皇曰内辅,后其谋咨。谋咨伊俟,皇用嘉止。”崔融在《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这样评价武后辅政高宗时的业绩,可以说并不是献谀,武则天确是名副其实。
而这一道帘子,武则天一垂就是十几年,老实的高宗李治再也没有将它卷起来过。
武则天垂帘听政的这一着棋走得实在妙,可以说是一着制敌,这样一来,无论李治怎么看,至少旁人看来,是高宗向天下臣民认可了武后参政议政的合法性。而对武则天来说,这样做无疑是一举两得,首先就是让满朝大臣无法再和皇帝谋划对她不利的行为。我们现在可以想想,面对帘子后面竖耳倾听的武皇后,谁还敢再对皇帝说皇后的一个“不”字,谁还会当着一只猛虎的面发威呢?况且大臣们已经渐渐清楚了当今的皇帝是怎样一个性情懦弱之人,就因为他那不负责任的一句话,使得上官仪父子和众多大臣遭受血腥之灾,让那些敢于直谏的大臣们寒心,武则天的这一招杀鸡儆猴做得甚是到位。另外一点,这一举措使得武则天对朝政的参与不再局限于李治生病的时候,她可以放开手脚,对于朝廷内外的事情直接作判断决策,而且高宗的一举一动,武则天这时可以了如指掌,就不怕他再生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心思来了。这样,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都以加速度的方式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