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会酿出惨剧(2)

日前,公安机关委托金华市第二医院,对涉嫌杀子的母亲蒋某进行了精神鉴定,鉴定报告显示,蒋某患有强迫型人格障碍,但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范围。

昨天,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院人士告诉记者,精神鉴定结果对蒋某的量刑几乎没有影响。(摘自2012年6月29日《钱江晚报》通讯员 蒋晓蔚 廖宁 特约记者 吕艺真)

每周三下午,我接听的情感和心理热线,70%是女性打来的。在与她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不少女性具有强烈的偏执型与强迫型人格特征。

比如认死理,一根筋,认为她是对的,错在别人,都是别人在辜负她。当我问她:这件事情你觉得自己没有一点责任吗?对方的回答往往是:没有!

比如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家里的一切要求有条不紊,一定要按照她的意思去做,如果某个家人违反了,就会不高兴,甚至大动肝火。

比如,常常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喜欢亲力亲为,拘泥小事,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者愤怒。

有一次,我接到了一个初中生的电话,他先问我是不是心理咨询师,我给了肯定回答后,他说他怀疑妈妈有心理疾病。问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他举了个例子说,周日本来一家人很开心地去玩,后来因为妈妈大发雷霆,啥也没玩成。他和爸爸都很沮丧。妈妈为什么事情发怒呢?他说,其实,就是小气。她那天早晨兴高采烈地说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玩,有山有水,还不要门票,我们就开车去了。结果到了那里,发现每人要收15元门票,妈妈很生气,景点人员解释说,这里过去是不收门票,一个月前接到上面通知开始收门票了。爸爸说,既然这样,就买三张门票吧。妈妈却不肯,说这么个破地方还收门票,死活不让爸爸买。我帮爸爸说话,也不贵嘛,既然来了就进去看看呗。没想到妈妈气急败坏地把爸爸的钱包夺过去,让他开车回家。我们只好灰溜溜回家了。不光是这一次,反正每次出去我妈妈总会找点事情出来,弄得大家不开心。但她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可我觉得她有心理疾病,啥都不喜欢,连个好朋友也没有。听了孩子的一番话,我告诉他有没有心理疾病需要科学的诊断,咱们不要轻易给妈妈贴“标签”,然后对她妈妈那天的表现可能更多是因为“面子”而非“小气”谈了自己的看法。

从孩子的描述中,我已经感觉到他母亲存在一定的偏执型人格特征。偏执是一种人格特质,严重的会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这样的人很难承认自己有错,但对他人的错误非常敏感,别人的任何小错都会被任意夸大。他们不仅在做事的品质上过高地要求别人,而且经常会怀疑他人做事的动机,习惯性地低估他人的善意而高估他人的恶意。由于内心深处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总是想掌控他人,尤其是亲密的人。

也正是这个孩子的电话,让我开始关注女性自身的问题。无论是否承认,现在是一个男权社会,男人们可以借口为事业为养家糊口在外面打拼,使教育孩子的责任大部分落在了女性的肩膀上,而女性的情绪、语言、思想、行为,每天都在影响着与她朝夕相处的孩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