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风靡日本(2)

1930 年是俄国移民的高峰时期,有1666名俄国难民居住在日本本土,实际人数可能比官方数据还要更多,可能达到2000 人。另外 1500 名俄国人,包括斯拉夫、乌克兰、白俄罗斯、鞑靼、塞尔维亚、波兰、罗马尼亚的俄国人以及犹太人的后裔遍布整个日本帝国,从朝鲜、南萨哈林到伪满洲国。俄日战争结束后,萨哈林岛的南半部变成了日本殖民地,除了政治流亡者,还有将近200 名俄国人选择留在当地。

俄国人移民日本时,恰逢大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由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Resurrection)改编的话剧在各个剧院成功上演,其主题曲《喀秋莎》风靡整个日本。那时的日本人对俄国人的形象已经有了积极的认识。由于俄国移民带来了西方文化,日本人亲切地称之为“蓝眼睛”,由此确立他们在日本的独特地位。

1917~1923年的第一波俄国流亡者大多有沙俄时期的资产阶级背景,有些甚至来自贵族家庭。1923~1945年的第二波俄国移民则大多是平民,包括农民、零售店老板和小摊贩,他们来到日本后从事与原来相似的职业。

这些不同性质的移民给日本带来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俄国文化:一种是代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令人眼花缭乱的贵族文化,这种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芭蕾舞、歌剧和古典音乐中;与之相对的是俄国工人和农民,他们展现了俄国民族谦卑、勤劳的一面。相比孤傲的美国人,俄国人通过与不同的社会和经济阶层的日本人进行交流,呈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西方社会。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