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开放30年:这是一个急起直追的中国!
中国人总是喜欢回顾往昔,中国人也总是喜欢远瞻未来。回顾往昔是为了纪念,是为了经验教训;远瞻未来是为了发展,是为了子孙的千秋大业。
2008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个节点在中国历史上注定要浓墨重彩地予以书写和记载。
当时间指向这一年的时候,相较30年前,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曾经的老房子已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一幢幢新式居民楼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红火;徒步行走的人越来越少,各种品牌的汽车和摩托车遍布大街小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传统蓝灰服饰近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风格、汇聚中西的大小品牌和样式;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早已行销世界各地;我国的年均GDP增长率达到令世界瞩目的9%以上;中国的外汇储备因海外市场的大力开拓,现在已位居世界第一;驻足中国的各大城市,不难发现世界各地游人学子的身影……这是一个外向型的中国,这也是个富足的中国。
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不妨稍微放慢脚步,看看前人们走过的不平凡的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正如邓小平说的:“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数字最能说明问题:1976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区区75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10年内乱使工农业生产总值损失5000多亿元,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变革总是从苦难和困境中开始。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人开始沿着世界先进国家的脚印急起直追。
改革开放大幕从此拉开!
30年的改革开放,被称为“中国新的革命”。这场世人瞩目的革命,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改变了“穷的社会主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从改革开放中变为现实。正是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和变革,我们这个国家才能出现“非同一般的情形”。
经过3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资源配置也由以行政分配为主过渡到以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模式。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300670亿元,相比30年前增长了80多倍。中国的经济成就在世界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005年,全国28省全面免征农业税,从2006年开始,全面取消农业税。国企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放宽了市场准入标准,加大了财税金融支持,完善了社会服务,改进了政府监管。准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民航、铁路、文化、出版和金融等重要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
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我们从改革初期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只允许劳动参与价值分配,到现在已经建立了允许资本、技术专利和管理等非劳动因素参与分配,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机制。尤其是近几年,党和政府还整顿和规范了分配秩序,加大了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重视并着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