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一轮明月(2)

事实上也没有赶他走。到了第三次,这个小偷再一次下手,大家就不能原谅了,要求如果不把这个小偷赶出清静的禅堂,就统统离开,都不参禅了。大和尚一听,说:“你们统统离开,这个小偷留下来。”为什么呢?他说:“你们都是很健全的人,离开了以后到什么地方都有人要啊,这个小偷他毕竟身心不健全,我叫他走,到别的地方,他能到哪里去呢?我这个禅堂是佛门慈悲的驯服场啊,我都不能包容他,这个世间哪里又能包容他呢?”

小偷听了,羞愧难当,他心里觉得自己错了,从此不再偷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过:“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包容。”孔子语:“宽则得众。”佛经云:“一念境转。”弘一法师说:“包容是待人第一法。”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他人的过错,如果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只会带来沉重的心灵负累。与其让仇恨啮噬心灵,承受痛苦,不如以包容之心获取一份自释与坦然。

然而,包容不是包庇别人的错误,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改错,“有时包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至理名言。

法国诗人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事实证明,只有能够敏锐洞察人性、心胸宽广、慈悲为怀的智者,才能够像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

大海既容纳清净的水,又容纳污秽的水,才成就了其浩瀚无边;明月既照耀渺渺的山河,又照耀茫茫的大地,人间始得玉宇澄清;一个人,既要包容善的,又要包容不善的;既要包容自己,又要包容别人,还要包容世界,才能够成就美满的人生。

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了快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