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谒天庙

天竺国①法,凡所生子,皆往礼天庙②。

时净饭王及诸释子③,未识三宝④,即与诸臣侍女,严七宝辇,太子往诣天庙。时梵天⑤形像,即从座起,礼太子足,而语王言:“今此太子,天人中尊,虚空天神,皆悉礼敬,大王岂不见耶?云何而令来此礼我?”王闻见已,叹曰:“是乃天中天⑥!”回即以为号。时诸释子,咸皆默然畏服。王曰:“诸释默然,应字太子为牟尼⑦。”此言寂默。时太子三岁矣。

【注释】

①“天竺国”,印度之古称。案《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同,而卑湿暑热。其国临大水。乘象而战。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

②“天庙”,指供奉、祭祀梵天之庙。

③“释子”,指释迦族之子弟。

④“三宝”,梵tri-ratna,即佛宝、法宝、僧宝。佛(梵buddha),指觉悟宇宙人生真相之大智慧者;法(梵dharma),指佛为度化众生而宣说之教法;僧(梵sa/gha),指依佛及其教法而出家修行者之集团。以上三者,不依时移,不以地迁,如世间之宝,稀有恒常,故称三宝。

⑤“梵天”,梵Brahmq,指佛教中色界初禅天之天神。婆罗门教、印度教认为梵天为宇宙万物之创造者,为最高最大之神。

⑥“天中天”,梵devqtideva,指诸天之中最尊胜者,为佛尊号之一。因释尊诞生之后,受到诸天礼拜,故有此号。

⑦“牟尼”,梵muni,意译为寂默者。在佛教创立之前,印度就有此称,多指婆罗门中那些托钵开悟之修行者。

【译文】

天竺国之俗法,凡是家中降生了儿子的,都要前去礼拜天庙。

当时净饭王与诸位释迦族之子弟,还没有接触过佛、法、僧三宝,于是就与诸位大臣、侍女,坐者由七宝庄严的车辇,带着太子前往天庙。当时天庙中供奉的梵天形像,见到太子来了,立即从神座上起来,顶礼太子的足,并对国王说道:“您这位太子,是天界和人界中最为尊贵的,所有虚空中之天神,都应该向太子行礼致敬,难道大王您还看不出来吗?怎么能让太子来这里给我行礼呢?”国王听到之后,感叹道:“这是天界中最为尊贵的人啊!”回宫之后,就以“天中天”作为太子的号。当时诸位释迦族之子弟,全都默然畏服。国王说道:“既然诸位释子全都默然,就应该将太子的字取为牟尼。”牟尼是梵语之音译,意译为寂默。当时太子已经三岁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