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部署(1)

希特勒是在从波伦亚到佛罗伦萨的火车上得知意大利军队已经入侵希腊的消息的。这个消息在他的幕僚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人们情绪高涨,就像车窗外冰雪覆盖的高山一样。尽管如此,两个小时之后,希特勒已经能够十分镇静地面对迎接他的墨索里尼。墨索里尼一见面就大声地对他宣布:“元首,我们在前进!战无不胜的意大利军队已在今晨越过希腊边境!”

这一天是1940年10月28日。那是个寒冷的早晨,在佛罗伦萨装饰华丽的站台上,希特勒向他的盟友祝贺他勇敢的冒险。实际上在此之前,希特勒刚刚在与他的幕僚的谈话中,还说这次入侵“鲁莽且为时过早”。但希特勒没有向他的盟友显示出丝毫的疑虑。希特勒相信墨索里尼可能不仅面临着失败的危险——因为希腊人将竭力抵抗——而且他还威胁到德国在巴尔干半岛费尽心力建立起来的微妙的权力平衡。希特勒认为,英国一定会支援希腊,其他的巴尔干国家也会卷入战争。如果真是这样,他将不得不向巴尔干地区派出德国军队,而这正是他试图避免的。这当然并不是出于希特勒对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关心。希特勒称他在巴尔干地区的盟友们为“垃圾”。但希特勒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暗中帮助,至少是中立的保证,他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是注定要失败的。不论他是否愿意,他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个复杂的、战争一触即发的地区。德国19世纪的政治家奥托·冯·俾斯麦曾警告:“千万不要卷入这个多事之地。”

实际上,这个多山的,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和一小部分土耳其在内的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是东西方的桥梁及缓冲区,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除此之外,在它荒凉的地表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铬合金、锰、铜等矿藏,可以用来制造武器。20世纪初期,就是在这个地区燃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如今,它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战争考验。

巴尔干地区的危机使希特勒征服欧洲的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德国国防军在3次闪电战中击败了六国联军,使希特勒的帝国延伸到东起华沙,西至法国布雷斯特,南起阿尔卑斯山,北到北极圈附近。但是现在他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像以前一样,帝国被潜在的对手包围着。在帝国的西面,虽然法国已战败,但英国还顽强地抵抗着。而且在英国的背后还有美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威胁。在帝国的东面,苏联集结了完全可与德国抗衡的军队,其中的军事指挥官全是精锐。德国将在东线和西线同时作战的可能性一直困扰着德国的最高指挥官们。

希特勒曾希望在法国于1940年6月有条件的投降之后迅速入侵英国本土。事实上,他曾签署了一个代号为“海狮行动”的入侵英国的命令。但左右权衡之后,他很快又发布了第二个命令,即暂时不派军队进攻英国本土,而是先让德国空军频繁轰炸英国,先取得制空权上的胜利,然后再采取第二步行动。同时,希特勒的一些高级顾问建议采用另一计划来代替“海狮行动”,即发起一场从地中海、北非的邻近地区及中东包围英国的战役。在这个所谓的“外围战役”中,第一步是意大利军队先要控制苏伊士运河,第二步是德国军队要占领直布罗陀海峡。

希特勒似乎对此感兴趣,但他下一个真正的战略目标是苏联。1940年7月31日,他对他的将军们说:“我们必须一举击溃苏联。”在1940年已经不能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了,因为在冬天到来之前,不可能集结起足够的军队进攻苏联。希特勒将这次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行动定在1941年春天。他就自己的决定向将军们做了一些解释,但真正的原因是他惧怕苏联日益壮大。他早就认为德国与苏联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希特勒在自己早年所著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就试图唤起人们古代德意志帝国征服东方的梦想。要想将梦想变为现实,就要迅速击败苏联,否则苏联将会反击。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