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日的《文汇报》上看到一个大标题:《当前各地书法家严重过剩》,不禁吃了一惊——难道中国的书法如此发达,连书法家都会严重过剩?读下去,才知道是记者报道书法评论家小舟最近在《书法》杂志上发表的评论。据称,中国书协的会员有六千余人,省级书协会员都在二千人以上,地市级会员也有三百人以上,已有洋洋数十万之众。加上县级以上、区级以上、镇级以上的会员,各级书法家协会会员证持有者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不小国家的全部人口。他还批评“展览之路拥挤不堪”,不少人为了成为“中国书协会员”,追风赶潮,投师访友,进不了国展,进省展、市展、区展、镇展。再批评“各级书协不断注水”,各级书协的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委员会名额激增,副主席、常务理事的头衔还被作为礼物送给与书法不相干的企业家和领导干部。
这位评论家对各级书协存在的弊病所作的揭露和批评,我完全赞成。但将这一切归咎于想当书法家或成为书协会员的人太多了,以至“书法家严重过剩”,却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我不敢苟同。
是真的书法家多了吗?我看未必。全国和各地够得上称“书法家”的人究竟有多少?有几个称得上书法大家?有几个有国际或全国性的声誉?有几个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一席之地?这样的书法家难道还怕多吗?我的感觉倒是现在一些自称或被称为书法家的人的水平实在有限。有时见到前人在档案或史料中留下的墨迹,有的不过出于一般抄手,或出于寻常学者,却胜过如今的某些书法家。日常生活中,一些该挂上书法作品的场所却没有出现书法作品,该用手写的地方往往都是打印,这一点上还不如韩国、日本。还有的书法家连基本的文史知识都不懂,我亲眼看到评论书画的文章中出现了“王义庆的《世说新语》”(不知“临川王义庆”是指刘义庆),亲眼在上海火车站软席候车室挂着待售的“书法作品”中见到“诗云”(应为“诗云”,以为“云”字当作繁体)。真的书法家多多益善,怎么谈得上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