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 (4)

培养智慧

诗人艾略特(Thomas S. Eliot,1888-1965)在一首诗中写着:“我们在信息里面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面失去的智慧,到哪里去了?”信息是现代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譬如常常上网去寻找一些信息,借此可以认识许多东西。再举个例子来说,“9?21”大地震的时候,有些人是从打电话回来的海外亲友那里得知地震几级、震中在什么地方等。这是因为在海外的人看到媒体的报道,知道台湾地震的信息,相反的,在震区的人反而因为停电,一时之间无法得到任何讯息,陷入一片漆黑之中。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荒谬的现象,显示出了信息的重要。

当然,信息也有不重要的地方,因为它实在太多了,并且随时都在改变,最后变得和垃圾没有两样。正因为如此,人类需要知识。

知识的特色是针对某一个专门领域所作的研究,譬如天文学是专门研究天文,物理学是专门研究物理。同样的道理,其他的学科也各有本身专门的领域。知识是一种专业的、对部分的深入了解,因此也造就了社会上的许多专家。所谓的专家就是指对于某种知识作过专门的研究,成为这方面特定的人才。

然而,专家难免是比较狭隘的,所以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说过一句话:“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这句话的用意并不在骂人,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通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又该如何培养智慧?

我们日常生活主要是依靠感官,譬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如何等。然而,感觉是不可靠的,举例来说,如果把筷子放到水中,看起来会是弯的,但事实上它是直的;注视铁轨的时候,会觉得铁轨在远处交叉,但事实上铁轨并没有交叉。由此可知,感觉与理智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人们所看到的,与实际上用理性去了解及勘查的结果大不相同。

由此看来,人们所有的感觉其实都是相对的。就以冷热来说,同样的一个温度,如果你是从北极来的话,会觉得很热;相反的,如果是从非洲来的话,可能就觉得已经够冷了。正由于感觉是相对的不可靠的,并且容易产生错误,所以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靠感觉生活。一个人如果只凭感觉生活,那么他的生活等于毫无可靠的保障,随时充满着变化的危险。

知识能够让我们对某些方面有明确的了解。古时候的人缺乏知识,所以看到打雷闪电就去拜神,发生了旱灾就杀牛祭祀,希望老天能够降雨。如果杀到第三头牛,正好开始下雨,那么从此以后只要是旱灾就要杀三头牛。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就是因为缺乏知识。我们如果有知识,就会通过知识来掌握周遭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心灵不至于陷入盲目的猜疑之中。

“智慧”有两点特色:“完整”与“根本”。

(一)完整

许多人觉得高考没考好,或是填志愿的时候选错系,就好像一辈子都没有希望了。事实上,这种“一试定终身”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把某一阶段的成败,作为整个生命的成败,那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许多高考失败的人到最后还是成功了;也有人一辈子没经过高考,只念到小学或中学毕业,照样可以成功。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正好在另一个地方有了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一帆风顺,可能反而没有太多反省的机会。

所谓完整,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虑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并且在得意的时候知道有所收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