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同,也能幸福 2

不同信仰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幸福

我在美国净土会见过这样一对夫妇。丈夫是天主教信徒,妻子对佛教很感兴趣。他们家里经常举行家庭法会,起初丈夫反对妻子学习佛教,但是后来妻子在修行过程中变得非常温柔,丈夫也就没有理由反对了。

不过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去教堂,妈妈去寺庙,的确很容易因为父母宗教不同而感到混乱。这对夫妇的孩子经常会看到爸爸妈妈交谈的场景,觉得妈妈更有包容性,于是选择了佛教,大学期间休学来到韩国闻庆市出家之后,开始学习佛教,同时也做起了翻译工作。没有人劝孩子选择哪种宗教,而孩子自己做出了判断。

丈夫来自天主教家庭,一直坚持去教堂。人们在教堂集会时经常谈论夫妻矛盾,然而这个家庭几乎没什么矛盾,于是,人们都说:“你找了个好老婆。你老婆怎么那么贤惠呢?哎,我们家天天都是战争不断。”

当时这位丈夫说:“如果你羡慕,就把你老婆送到净土会吧。”通过这句话不难看出,作为天主教徒的丈夫如何看待佛教徒的妻子。

比起我们是否去教堂、是否去寺庙,更重要的是怎样修行,怎样让自己获得幸福。心灵幸福了,就会变得从容,也更容易理解对方,对子女和丈夫(妻子)的理解幅度也会更为广阔。

如果你正因为宗教信仰不同的婚姻而心乱,那就祈祷吧。

“佛祖,谢谢您,我的儿子真的很聪明,由他自己选择人生道路吧。我相信我的儿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该结束的姻缘注定要结束,该继续的姻缘也会自然而然地继续下去。即使不因父母的介入而分手,有的人硬要往一块儿凑也是凑不成的。反而是感谢佛祖,相信儿子,儿子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过,父母也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意见,没有必要心里明明不喜欢却装出一副喜欢的样子,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父母可以这样说:“这是你的人生,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过我会为你祈祷的。”

计划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们总是期待得到更多的利益。尽管自己的儿子存在很多不足,却希望找到条件优越的女性做儿媳;自己都觉得女儿有问题,却想找到优秀的男人做女婿。

父母之心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太矛盾了。身为父母,都很难平心静气地对待自己的子女,还指望谁来包容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呢?这样想想,我们就应该经常对儿媳或女婿心怀感激之情了。

父母应该做这样的感恩祈祷。对儿媳说一句:“孩子,要不是你嫁到我们家,我儿子可能还

是孤家寡人呢,谢谢你救了他。”对女婿说一句:“要不是你,谁照顾我女儿啊。真的谢谢你。”表达过这种感激之情后,父母感到幸福,婚姻双方也会感到幸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