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用光影向青春致敬(一)

程青松:2013年,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获得了7.18亿的票房,创造了中国女导演票房成绩的最高纪录,也注定将写进中国电影史之中。一部处女作拿到了这么高的票房,令人惊讶。这部电影也是赵薇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其实两年前赵薇还跟我提到过你想做的另外一些电影的想法,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致青春》,给我们讲讲遇到这部电影的过程。

赵薇:嗯,是有过别的考虑,但这些想法都不太成熟,没有一个成熟的东西可以去拍。到研究生课程的最后一年,如果不拍,就毕不了业,正好《致青春》这本小说别人传到我手里。李樯是很好的编剧,他答应帮我改编,或者写我要导的处女作,这个默契我们之前就有了。我就跟李樯说目前有一个现成的小说你要不要看一看,如果能改的话我们就拍这个,要不我就毕不了业了。

程青松:也算是天意吧,《致青春》出现了。

赵薇:其实拍这个电影,不是说我心中酝酿了一个故事,一直有个什么想法,去告诉大家。刚好我的心态在这个时候很成熟,已经有了这本小说在这,我决定做它 ,我才开始去想这个故事该怎么拍,有个什么样的感觉。可以说是先有对象再恋爱,而不是暗恋已久,终于美梦成真了。

程青松:嗯,我明白,《致青春》的小说是一个媒介。

赵薇:就是用这个做底,编剧再去改编,我和编剧比较有默契,在艺术上的喜好比较接近,他也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故事类型,感觉和方向。他知道我想拍的,不满足只拍那种一男一女谈恋爱这样的电影,比如说他知道我比较喜欢拍那种比较壮阔一点,大一点的东西。这是个爱情、青春题材,李樯把它改成一个群戏,群戏是我跟他提的一个想法。

程青松:群戏会让更多人产生共鸣。

赵薇:男女主角的戏份肯定会有所偏重,但各个层面的人我都希望能够有所呈现,通过不同人的面,去发掘这个面,以及“青春”给以后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程青松:是的,爱情不仅仅是爱情,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讲述。

赵薇:更有深度。

程青松:《致青春》是别人来投,还是自己投的?

赵薇:是别人带的资金和小说来找我的。

程青松:每个导演拍自己的处女作,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就是资金。我知道《致青春》最后你投进去不少资金。

赵薇: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做导演要求比较高一些吧。当然整个拍摄没有铺张浪费,非常的节衣缩食。我们去了中国四个城市拍摄,我们把小说里的时间跨度延展到10年,这些都会产生很大的成本。拍摄周期也变长,就这四个城市路上就花了半个月。就原来的小说而言,不一定会花到现在的价钱,现在这么大的改编,资金肯定会不够。到后来就把不够的钱先自己垫上。

程青松:在看《致青春》的过程中,可以看到钱是怎么花的,美术,服装,你要带出时代的氛围,就会花不少钱。

赵薇:我希望电影呈现出来是很丰富的感觉。

程青松:我觉得《致青春》是有追求的电影,感觉很成熟,不像是处女作。

赵薇:谢谢。

程青松:你拍这部电影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赵薇:在我看来那些都不叫困难,我对于伤痛的抵抗力比较高。困难。。。。。。?

读书导航